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2014-01-25上官路
上官路
(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云南 弥勒 652399)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上官路
(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云南 弥勒 652399)
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目前,已有四代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存在7种常见不良反应。本文将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行重点阐述。
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抗菌药
常用的头孢菌素约30种,按其年代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四代[1-4]。
1 头孢菌素各代的作用特点
①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氨苄、头孢噻啶、头孢唑林等。主要作用是抗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强。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能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是,对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的抑菌力或杀菌力较弱,所以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产生耐药性。使用本代头孢菌素还要注意对肾脏的毒性。②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此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相当于或略逊于第一代头孢菌素,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越,其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往往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此外,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部分对厌氧菌高效,对变形杆菌、部分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粪链球菌等无效。对肾脏的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④第四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弱,不能用于控制金葡菌感染。近年来发现一些新品种如头孢吡肟(cefepime)等,不仅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性能,还对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称第四代头孢菌素。关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划分不仅适用于头孢菌素,其他一些β-内酰胺抗生素也按此分代。
2 头孢菌素严重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头孢菌素能够导致患者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头孢菌素所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和青霉素所导致休克反应具有相似性,两类药物出现不完全交叉过敏情况。通常患者如对青霉素有过敏症状,则其中10%~30%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后都会出现过敏现象,应用头孢菌素后有过敏症状患者绝大部分都会有青霉素敏现象,需高度要警惕。头孢菌素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①青霉素过敏和有过敏体质患者需慎用,有个别患者虽然对青霉素无过敏症状但是换用头孢菌素后会产生过敏现象;②头孢菌素是否需予以皮试,并未进行统一规定,可根据产品说明书规定参照执行;皮试结果可依据青霉素皮试规定予以判断;③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可依据青霉素休克方法处理。
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很多头孢菌素会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此种药物会抑制胃肠道菌群,使其出现菌群失调现象,导致维生素B和K出现缺乏。还会导致二重感染情况,如假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特别在应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时情况更为严重。
肝毒性:大部分头孢菌素在大剂量使用时会引发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值上升。
造血系统毒性:有时应用中会出现白细胞或红细胞量降低、血小板量下降、嗜酸性粒细胞量增加等现象。
肾损害:大部分头孢菌素通过肾进行排泄,有的会引发血液尿素氮(BUN)、血肌酐值增加,尿量减少,蛋白尿等。应用头孢他啶能够明显对肾脏造成损害。头孢菌素联合应用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抗生素会导致肾损害趋势严重。
凝血功能障碍:头孢菌素均能够抑制肠道菌群从而出现维生素K,所有有一定潜在致出血效果。含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类头孢菌素存于体内能够对维生素K循环造成一定干扰,使得凝血酶原无法顺利合成,凝血机制受到影响,出现显著出血倾向。在7位C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集团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凝集的功能,导致出血趋势严重。产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药物应用剂量、疗程长短具有直接相关性。
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双硫醒会对乙醛脱氢酶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饮酒者体内乙醛有一定蓄积作用从而有不良反应应用在戒酒中。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类头孢菌素和双硫醒具有相似功能。联合应用乙醇,会导致体内乙醇蓄积出现“醉酒状”。
3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要点
①头孢菌素类药物注射前做皮试,参照说明书要求。主要因为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②头孢菌素与青霉素药物之间交叉过敏发生发生率3%~8%,,因此,为了预防“万一”,在使用头孢菌素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头孢菌素;如有青霉素严重过敏者,禁用头孢菌素[5]。③头孢菌素皮试卫生部无规定、也无国内外标准[5]。所以头孢菌素皮试无参考意义,护士必须加强巡视,密切进行输液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如有反应立即处置。④患者大多能承受,常可继续用药。口服给药可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餐后服药常可缓解反应,但吸收率大多有所降低。静脉给药偶因药物刺激会引起静脉炎,故药液浓度不能过高,滴速也不宜过快。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3%,明显低于青霉素。且反应程度也低。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斑丘疹伴瘙痒,有时伴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绝大多数过敏反应具有自限性,停药后可自行缓解[6]。
4 结 论
总之,应根据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尤其是第四代头孢菌素不要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1] 尹维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31(8):41-42.
[2] 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8-20.
[3] 杨海峰,张芬.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J].中外医疗,2008, 20(26):23-24.
[4] 范铭.头孢菌素致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5):38-40.
[5] 杨学平.我院19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21.
[6] 葛跃,杨波,吴惠明,等.徐州市2011年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4-36.
R978.1
:A
:1671-8194(2014)05-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