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4-01-25黄雪红
黄雪红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百色 533000)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黄雪红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百色 533000)
急诊患者常有焦虑、恐惧、急躁等负性心理,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及家属有疾病相关知识、护士操作水平及服务态度的心理需求,都想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危险性、治疗费用等。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需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急诊;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的内涵已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的护理,而是针对患病的人即患者的护理[1-4]。研究表明,患者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通过心血管、内分泌及免疫系统调节,协调药物、手术等治疗,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转归[4]。反之,常常有一些患者因所患慢性疾病突然恶化而产生濒死感、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这无疑可加速病情恶化和死亡[3]。急诊患者不但病情危重,心理变化也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注重掌握患者的心理,注重护理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3]。本文就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及如何做好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做如下综述。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
大量研究显示,急诊患者通常有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急躁、埋怨、怀疑、矛盾、依赖、悲观等负性心理,其中以焦虑、恐惧、急躁为主[1-19]。急诊疾病一般起病急、发展迅速、病势凶猛,所以患者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心里感到异常紧张[3]。急诊患者不是面临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所以多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3]。担心肢体伤残、住院费用、病后生活和工作能力能否恢复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4]。急诊外伤患者多有伤口出血,常使患者惊恐、焦虑不安[5]。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了解较少,因而对疾病的预后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强烈的疼痛等不适,都易导致患者对预后的悲观及对死亡的恐惧感[6]。患者因疾病的痛苦,而渴望得到最佳最及时的抢救与治疗以结束疾病的痛苦[3,8,17],所以容易心情急躁,缺乏理性,进而易引发医患矛盾[17]。事故受害者或对就医环境不适应患者,常有埋怨情绪,易激动,爱发牢骚[10]。一些患者因所患慢性疾病突然恶化,常常产生濒死感及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这无疑可加速病情恶化和死亡[3]。
王梓凌[1]的研究显示,大部分急诊患者都有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护士的操作水平、护士的服务态度的心理需求。陈由珠等人[13]的研究则表明,大部分急诊患者的家属都想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危险性、治疗费用及疾病的相关知识。
2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急诊科护士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提供的精细护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减轻甚至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赢取患者信任的前提,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4]。急诊科护士还应了解疾病过程中患者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观察、沟通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评估其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地实施心理护理[4]。
2.1 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才能及时、准确地协助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其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也才能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需求[1,4,6,11,13,17]。急诊科护士应该及时向主管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13],以便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消除其心中的焦虑、恐惧,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进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急诊科护士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4,19],才能通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负性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2.2 发现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急诊科护士只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才能适应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1,2]。
急诊科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通过自己的语言及表情、姿势、态度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缓和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1,4,7,8,17,18]。
因急诊患者常有孤独感和依赖心理[2,4,6,8,10],可留一名家属陪伴,既协助看护患者,又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急诊科护士还应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家属因为希望患者能马上得到救治、担心患者病情恶化、担心患者致残、担心医疗费用过高等,容易产生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惊慌失措等一系列负性心理[3,6,7,11,13],其表现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进而影响患者的救治配合度[3,16-18]。研究显示,劝慰家属放松,使其先于患者接受现实,适时适当地给予患者鼓励,会对急救护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3]。
同时应让患者知道急诊科与其他科室是密切相关的,各科室都是医院整体的一部分,如病情需要可以立即到相关科室接受治疗,保证急救畅通,以增加其安全感[8]。如需转诊,应简化手续、缩短不必要的转诊时间[5],以免引发患者的焦虑、烦躁心理。
总之,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需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3]。优秀的急诊科护士还应研究患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并能依据其心理需要恰当地实施心理护理[3]。
[1] 王梓凌.急诊观察室病人的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1):47-49.
[2] 袁静,潘玲燕,潘文静,等.急诊观察室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中旬版),2009,7(6):1577-1578.
[3] 王玉梅,初喆.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心理学应用[J].吉林医学, 2009,30(20):2448-2449.
[4] 徐卫红.急诊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10):2055-2056.
[5] 王玉萍.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9):1850.
[6] 程满意,林艳玲,郭健凌.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探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0,7(18):118-119.
[7] 卞久红.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探析[J].现代护理,2009,28 (35):127-128.
[8] 郭祥英.急诊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3):480.
[9] 陆梅,袁美华.循证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12,9(15):134-135.
[10] 李梁玉.急诊清创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 1337-1338.
[11] 张锡炎.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下旬版),2009,7 (6):1643.
[12] 熊范忠,程小丹,彭燕婕.急诊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上旬版),2009,7(4):865-866.
[13] 陈由珠,张雪岚,何琼芳,等.急诊外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32.
[14] 赵庆芳,王冬云,汤莉莉.急诊癔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1,8(4):97-98.
[15] 赵丽,熊燕.头面部急诊外伤患儿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110.
[16] 广红玲.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2,9(16):125-126.
[17] 陈文芳.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首都医药,2007, 14(10):22.
[18] 高雯雯.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 5(3A):124.
[19] 厉群,李湘琴,陈明敏.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08,5(1):5-6.
R47
:A
:1671-8194(2014)05-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