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鲜药的临床应用概述
2014-01-25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傣药鲜药的临床应用概述
王孝蓉林艳芳△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鲜药应用是傣医的一大特点,至今在临床上傣药鲜药的应用范围仍然非常广泛。因为鲜药在药效上有干品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大力发展傣药鲜药,加强鲜药的应用研究,传承和发扬鲜药应用特色对傣医药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傣药;鲜药;特点
对于鲜药应用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所尝之百草即为鲜草。中国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接触过程中,对于各种疾病大都是根据经验,利用身边周围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作为药物,随采随用。历代中医著名医家如张仲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张介宾、叶天士、高秉钧等也都积累有丰富的临床应用鲜药经验。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医药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集中化和城镇化的趋向明显,而大量的诊治工作也需要相当量的药物储备,因此治病所用的药物从以普遍应用鲜品而逐渐演变为以干燥加工品为主。
民族药则存在不同的状况。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土家、彝、壮、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气候温和,植物资源丰富,又多有栽培种植的习惯,至今仍保留着鲜药随采随用的传统[1]。加之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相对分散,商业化程度不高,医生的就诊量也相对较少,即便在现代社会,除特殊需要以外在用药习惯上都以生鲜为主,所以,应用鲜药是民族药的一大特色。
傣族自古以来多居住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坝之中,森林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傣族人民赖于生存的食物和药物就生长其中,伸手可得,可以说傣族人民的繁衍生息、防病治病也主要依靠这些大自然的恩赐,应用鲜药的历史源远流长。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之森林资源被过度采伐,民间老一辈傣医的传统傣医药知识无人承继等因素的影响,傣药鲜药传统知识体系正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在导师林艳芳傣医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笔者对傣药鲜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整理研究,现总结如下。
1 临床常用的傣药鲜药
傣医认为,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导致人体“四塔”(风、火、水、土)功能失调,均可发生“四塔”所管脏器的病变而发生疾病。临床上运用不同的傣药对这些病变进行治疗,并将相应的治疗方药按四塔(风、火、水、土)理论分为四大类,称为“雅塔”。常用的傣药鲜药按四塔分类如下。
1.1 雅塔拢——用于治疗风病的药物称为“雅塔拢”,如管底(三叶蔓荆)、妹滇(鱼子兰)、锅拢良(腊肠树)、娜龙(冰片叶)、芽化水(羽萼)、雅鲁哈咪卖(白鹤灵芝)、锅麻过(槟榔青)、恩倒(闭鞘姜)、光冒呆(黑皮跌打)等。
1.2 雅塔菲——用于治疗火病的药物称“雅塔菲”,如比比亮(红花丹)、比比蒿(白花丹)、辛(姜)、嘿柯罗(青牛胆)、芽沙板(除风草)、宋拜(蛇藤)、扁(三叶五加)、皇曼(马蓝)、晚菲(落地生根)、锅习列(黑心树)、荒嫩(水薄荷)、楠楞嘎(千张纸树皮)等。
1.3 雅塔喃——用于治疗水病的药物称“雅塔喃”,如嘿盖贯(倒心盾翅藤)、芽夯燕(马鞭草)、锅牛(木棉树)、帕点郎(龙葵)、雅郎(芦荟)、麻脑(柠檬)、莫哈蒿(鸭嘴花)、嘿罕(无根藤)、芽英热(大车前)、哈累牛(野芦谷根)等。
1.4 雅塔拎——用于治疗土病的药称“雅塔拎”,如麻贵香拉(番石榴)、嘿宋拢(酸叶胶藤)、先勒(十大功劳)、比郎(五叶山小桔)、贺抱勒(金花果块根)、莫哈郎(大驳骨丹)、麻贵沙保(番木瓜)、晚害闹(莪术)、毫命(姜黄)、嘿多吗(鸡矢藤)、补累(紫色姜)、波丢勐(茴香砂仁)、晚荒(山奈)等。
2 傣药鲜药的应用方法
2.1 外用:以鲜品药物捣烂外敷或取汁外用的方法,应用范围广。在外伤、皮肤等病症,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处,故效能比内服更迅速。此法对在野外治疗蛇毒具有重要意义,所用药物以清热解毒、化淤消肿、凉血止血为主。现在在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临床上,常用到鲜药外治的疗法有暖雅(睡药疗法)、难雅(坐药疗法)、烘雅(熏蒸疗法)、 咱雅(拖擦药疗法)和果雅(包药疗法)等。
2.2 内服:内服有自然汁内服和煎汤剂内服两种方法。自然汁内服:以鲜品药物捣烂取汁内服,多适用于急危重症及中毒的解救。自然汁内服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服用,二是兑入汤剂。入汤法多用于复方制剂,煎汤剂内服:以鲜品药物捣烂取汁煎煮后内服。此法煎药时对火候有一定要求,应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及用药部位等因素选择适当煎法。
3 傣药鲜药的应用特点
3.1 清热解毒傣药用鲜品寒凉性更强。傣医临床上使用的鲜品药物,大多有清热解毒之效,如适用于治疗各种黄疸病,四肢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腰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的档多(七叶莲);治疗咽喉肿痛,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化脓性中耳炎,冷、热风湿病肢体关节疼痛或红肿热痛的恩倒(闭鞘姜),在鲜用时,寒凉性更强。
近现代植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受伤后,活细胞的呼吸作用可增强20%至180%,并伴随三磷酸腺苷(ATP)的大量增加。这种过程促使受伤组织细胞内产生“生物原刺激素”,因而具有刺激细胞恢复活力的能力。“生物原刺激素”进入人体后,则能强化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应激能力,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此外,生物体(特别是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只有在新鲜的状态下,其所含的对人体有益的各种酶类和维生素类物质的含量最高。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体内阴阳失衡状态,均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若将根茎类药材经加热干燥后,其所含的多种酶类将大部分失去活性。若将新鲜植物在常态下放置10天,其中的维生素C就会损失大半,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K几乎全被氧化失去生物活性[2]。因此,清热解毒类傣药的干品较之鲜品的作用大打折扣。
3.2 辛香傣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现代化学研究结果证明,辛香药物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挥发油在离体的植物组织中遇光、遇热,易分解变质,或随所含水分的蒸发而挥发散失。含有这类成分的植物体,由鲜变干以后经常会因挥发油的部分散失或其理化性质(化学结构、黏度、折光率等)而减弱或改变药理作用[3],如荒嫩(薄荷)、辛(姜)、娜龙(冰片叶)等。
4 傣药鲜药的应用前景
鲜药的应用是傣族传统医药代代相传的特色,现代研究表明,鲜药在治疗肺结核、白血病、肝纤维化、恶性肿瘤[4]等疑难杂症的防治上显示出了良好的研究潜力,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随着现代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各种药物在应用上干品与鲜品的性味及功效有的相同,有的相近,而有的差异较大,不能混而论之。现在中医学界有理论认为,鲜药也是药物加工炮制的一种形式。药物加工炮制的目的在于保持或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鲜药就是通过即采即用,保持药物的新鲜程度,保持药物原有的气味,从而发挥特殊的疗效。
在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追求健康的呼声日高,天然植物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而且随着现代化栽培与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傣药鲜药研究开发正值良机。因此,加强鲜药的研究,传承和发扬其鲜药应用特色,并进一步将其提升到大规模生产的现代制剂水平上,使鲜药应用“更天然、更健康”的理念,作为傣药的特色融入到傣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将能有效促进傣医药事业的发展。
[1]何晶晶,杜江.鲜药在民族医学中的应用及现代化发展浅论[J].中国民族医药,2011,17(10):49-50.
[2]周焕第,李丽.中药鲜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35-37.
[3]王金华,薛宝云,梁爱华,等. 生姜与干姜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志,2000,35(3):163-165.
[4]李玉衡.多成分现代鲜药对肿瘤的影响[J].首都医药,2006(1):39-40.
R29
A
1007-8517(2014)03-0003-02
2013.12.16)
指导老师:林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