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原饮治验三则

2014-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草果槟榔茯苓

孟 玲

山东科技大学校医院,山东 青岛 266590

达原饮由槟榔、厚朴、草果、黄芩、知母、芍药、甘草组成,为明代吴又可所创,见于《温疫论》卷上,用于治疗湿温邪阻膜原之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辨证,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均获良效。介绍验案如下。

1 夏季胃肠型感冒

某男,20岁,学生,2013年8月就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病以来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粘垢日10余次,无脓血,自服藿香正气水、黄连素等药,症不减,遂来诊。测体温37.9℃,查舌质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略数。查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78%。诊为胃肠型感冒,证属邪阻膜原之湿温,处方:达原饮加味,槟榔6g,厚朴6g,草果6g,知母6g,芍药6g,黄芩3g,茯苓10g,白蔻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共服用3剂,病霍然而愈。

按:邪伏膜原是湿温特有的症候,薛生白认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半表半里也。本病患者病在夏季,湿热交蒸,侵袭人体,直趋中道,内归膜原。湿热郁伏膜原,表里之气失和,阳气阻遏不能布达于肌表,邪正反复交争,脾胃之气机失调,出现上述症状。吴又可认为,槟榔、草果、厚朴能破戾气所结,除伏邪之盘踞,三味协力,直达膜原,使邪气溃败,迅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达原饮疏利透达膜原湿浊,因腹泻甚,故加茯苓渗湿泻热,加白蔻芳化燥湿理气,湿去热退,胃肠功能迅速恢复,故病情迅速缓解。

2 高脂血症

某男,45岁,2012年10月就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近半年来经常头晕头胀,胸痞脘闷,乏力懒动,手足沉重,有时呕恶痰涎,有时感恶寒发热,但测体温不高,曾到某中心医院就诊,查血脂总胆固醇16.5mmol/L,甘油三酯5.75mmol/L,诊为高脂血症,服用辛伐他汀等降脂药,症状减轻,血脂降至正常,但停药后症状复发,血脂又很快升高,来诊要求服中药治疗。查患者形体偏胖,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濡滑。脉症合参,证属湿热痰浊郁伏脉络,方选达原饮加味,处方:槟榔10g,厚朴10g,草果6g,知母10g,赤白芍各10g,黄芩6g,茯苓10g,白蔻10g,甘草6g,何首乌15g,山楂15g,草决明15g,水煎服,日一剂。服药二周,患者感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脂也较前明显下降,后再服二十剂,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血脂降至正常。

按:高脂血症是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证。中医并无高脂血症一名,临床多根据患者症状辨证施治。本证患者虽非温病之湿温,而属湿热痰浊郁阻脉络,但症状特征却与湿热痰浊郁阻膜原一致,故用同病异治之法,方选达原饮疏利透达脉络之湿热痰浊,并辅以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明显降脂作用的何首乌、生山楂、草决明,使痰浊祛,血脂降。

3 脂肪肝

某女,50岁,2012年5月就诊。患者素有脂肪肝病史十余年,因无不适故未做治疗,近一月来出现恶心、腹胀不适,去某医院就诊仍诊为脂肪肝 (重度),故来我院要求服中药治疗。查形体偏胖,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缓。证属湿热痰浊郁结肝脏,且病程日久,需用破结散踞之品,取达原饮之方义加味,处方: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知母10g,黄芩10g,甘草6g,郁金15g,柴胡10g,浙贝10g,茯苓20g,生山楂15g,草决明15g,水煎服,日一剂,配合适度运动,服药十剂,患者感症状明显减轻,再服三十剂,复查B超:肝脏大致正常。

按:脂肪肝多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内聚、阻于肝络所致。本患者病程日久,痰浊久踞肝脏,思及达原饮中槟榔、厚朴、草果可破戾气所结,除伏邪之盘踞,故本病虽非邪阻膜原之证,但取达原饮方中之义,于原方中加入茯苓健脾化痰;加入浙贝、生山楂、草决明化脂降浊;加入柴胡、郁金,即可降脂,又可引诸药入肝脏以祛除肝脏久踞之痰浊,疏利透达肝脏经络,使肝脏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草果槟榔茯苓
不同烘干方式对怒江草果产品质量的影响
云茯苓
云茯苓
豆花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滇东南山区天然林下草果种植的民族生态学评价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