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4例

2014-01-25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髓海神庭印堂

李 宁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44)

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4例

李 宁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44)

特发性震颤又称家族性或良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运动障碍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主要累及上肢、头部等,体格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尽管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仍可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继发性改变,如社交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因此值得重视。笔者在工作中用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般资料

本组共4例,均来源于门诊,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20~30岁1例,31~40岁2例,41~50岁1例;病程6个月以内2例,2~3年2例。

诊断标准:符合震颤研究调查组(tremor research investigation group,TRIG)的诊断标准:头或双侧上肢运动震颤,或单纯的头震颤,无肌张力障碍。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异常的神经体征或最近有神经创伤后发生的震颤。②存在引起生理震颤的原因如抑郁等。③存在心因性震颤的病史。④原发直立震颤。⑤位置特异性震颤,包括职业震颤和原发书写震颤。⑥单纯声带、舌、下颌的震颤。

治疗方法

取穴:治则以调理髓海为主,取穴上印堂、风府、百会、双太阳、神庭、头维。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制造的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3×40mm。采用G6805-2A治疗仪。

针刺方法:患者坐位,常规消毒,术者用针与头皮呈30°夹角按先后顺序刺入百会、神庭、上印堂、风府、百会,神庭刺入骨膜,针刺上印堂穴时要求患者有重压针感,双太阳穴直刺1.2寸,双太阳穴、百会、神庭加电针。有上肢震颤者加曲池、四渎、合谷,选用电针频率20Hz,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周一至周五每天针灸1次,周六日休息,每次留针30min,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治疗结果

例1.患者,男,26岁,2007年6月5日初诊。主诉头不自主颤动2月余,紧张时尤甚。查体:颅神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腱反射、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行头颅MRI(-),诊断为特发性震颤。针刺治疗8周后患者头颤症状消失,随诊3个月病情未复发。

例2.患者,女,35岁,2008年3月2日初诊。自述因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出现右上肢不自主颤动4月余,于某院诊断为特发性震颤,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寻求针灸治疗。治疗4周患者自述右上肢震颤明显减轻,情绪不好时仍颤动明显,继续针灸治疗4周患者症状消失,随诊未复发。

例3.患者,男,3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及右上肢不自主颤动,自述其父生前也有头部颤动的症状。在神经内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口服心得安及少量饮红酒治疗效果有所减轻,停药复发,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针灸治疗6周后头部震颤基本消失,上肢震颤未见明显改善,继续治疗2周已无头部颤动,手颤依旧。

例4.患者,男,45岁。头部不自主颤动,紧张时加重近3年,于某院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口服西药扑癫酮治疗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于2008年12月来我科就诊。针灸治疗8周后患者头部震颤症状大大减轻。

讨论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其病位在脑。中医认为颤证从病因病机上看虽有痰热动风,气血不足,风阳内动之分,但其根本在于髓海不足,为本虚标实之证。笔者以调理髓海为法,选百会、风府、双太阳、上印堂、神庭等穴治疗颤证,上印堂为经验穴,有镇惊清神之效,留针时间长则效果尤佳;百会为督脉要穴,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并总督一身之阳脉,两穴合用可醒脑开窍养髓。神庭为神气游行之处,使神归舍,有镇静安神之功;太阳为经外奇穴,位于头部,有养身益智之功;头维维络头部诸经,是治头风要穴,功能平肝熄风。以上诸穴合用,具有调理髓海、补虚泻实之效,对特发性震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曲池、四渎、合谷为局部取穴。笔者用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改善了患者的症状,避免了用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针刺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治疗特发性震颤提供新的思路。

2014-01-04)

·外敷疗法·

猜你喜欢

髓海神庭印堂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球迷·缪印堂荐评
手到病除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