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铮主任医师从痰火肝风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探讨

2014-01-25陈韵菲郝桂香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7期
关键词:肝风主任医师天麻

陈韵菲 张 鹏 郝桂香 通讯作者:杨 铮

(1.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37 2.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

杨铮,主任医师,2009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设立“薪火传承3+3工程”杨铮基层老中医工作室,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用药效专力猛,每能速起沉疴。笔者跟师临诊,获益良多,现结合验案将其治疗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纵观眩晕之病机不外虚实两端,但杨铮主任医师认为现代之眩晕病机以“实”为主。现代人多逸少劳,嗜食肥甘油腻之品,易脾胃失常而生湿酿痰,痰阻中焦,失其健运,痰湿自生;又因痰阻气机,痰郁化火,火灼津成痰,痰火交结,痰随火升,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痰火上犯头目,阻滞清窍,而作眩晕。正如《丹溪心法·头眩》云:“头眩,痰夹气并火,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以有湿痰者,有火痰者。”而《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现代人工作节奏紧张,所求甚多,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可煎熬津液而为痰,痰郁互结,肝阳化风,痰涎内壅。杨铮主任医师认为眩晕病机多以痰火上攻为主兼见肝风内扰。

辨证施治

基于以上病机认识,杨铮主任医师从痰火、肝风论治眩晕,以清热化痰、搜风通络为大法,辅以健脾化湿、降逆开窍。以旋覆代赭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合方加减治疗,不论新久眩晕多有良效。

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于2013年11月1日以“阵发头晕1周为主诉”就诊,1周前无任何诱因而出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行走不稳,外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以西药对症处理,病情缓解不明显。既往有痛风、高血压病史。现头晕目眩,走路不稳,纳食尚好,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腻,息平无口浊,脉弦滑。诊断为眩晕,证属痰火肝风上攻,治以清热化痰熄风,用旋覆代赭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合方加减:旋覆花10g(包煎),生赭石15g(先煎),天麻15g,法半夏15g,化橘红15g,茯苓30g,炒白术15g,僵蚕10g,全蝎6g,蕲蛇6g,杭菊花10g,草决明15g,黄连10g,黄芩15g,石菖蒲15g,郁金15g,生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3年11月7日。患者服上方后,头晕明显减轻,略头昏,可站立行走,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滑。痰火、肝风已去大半,上方再进7剂。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本草新编》:“代赭石虽能旋转逆气,然非旋覆花助之,亦不能成功,二味必并用为佳。”“旋覆花虽能止逆,而不能定逆。用旋覆花以转其逆,复用代赭石以定之,则所转之气,不至再变为逆也。”此方首以旋覆化、代赭石并用,以消痰且重镇降痰火之上攻之势。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僵蚕、蕲蛇、蜈蚣归肝经,搜风通络祛痰;黄连、黄芩、菊花、草决明可清头面、肝经之痰火;菖蒲、郁金清心开窍。诸药合用,标本兼治。

小结

眩晕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本症常见于高血压、脑血管病、颈椎病、美尼尔综合征等。杨铮主任医师多从痰火、肝风辨治头晕,不拘于西医之病种,守上方加减变化,临床用之,每获良效,令人折服。

猜你喜欢

肝风主任医师天麻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基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研究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发生发展机制及泻青丸干预作用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