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清先生治疗肺胀经验
2014-01-25孔壮范良
孔 壮 范 良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16)
王河清先生祖籍海南琼海,是原广东省海南籍四大名老中医之一。王老悬壶60余载,治学严谨,注重临床实践,精于辨证,用药灵活而不失法度,治疗内科杂病有独到见解和体会,尤其是肺系疾病,积有丰富临床经验,融古铸今,疗效显著,留下大量的临床笔记。笔者有幸参加王老遗著整理工作,特将王老治疗肺胀急性期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因地制宜,治法首当清肺化痰
肺胀之发,每由外邪触动而发。盖因肺病日久,肺虚敷布失司不能化津,脾虚升降失调不能健运,肾虚开合失常不能蒸化,津液运化不力,形成痰浊,脉络受阻而瘀阻,又海南地处热带,热气颇盛,且长年受暖湿气流影响,潮湿而多雨,加上当地人嗜食生冷冻物、甜食、鱼虾海鲜等多湿滋腻之物,热与湿结合,故其人多现湿热之证,而后感受外邪,常易入里化热,与伏痰相合,致痰热壅肺,肺气壅实,清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作咳喘,故肺胀之急性发作,每见痰热壅肺之象。
王老在笔记中指出,治痰者,必以顺气为主,盖“欲清气道之邪,必先去其所依附之痰”。但治疗痰湿之疾用药如过于温燥,使重浊缠绵的痰湿之邪尚未去除而热邪又生,易形成湿热交结,致使熏灼肺金,肺失宣降,缠绵难愈。肺病日久,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入里化热;或肺中伏痰郁久化热,均可导致痰热壅肺,进一步引发痰蒙神窍,肾不制水、水湿泛滥,上犯心肺而作谵妄、昏迷、惊悸、咳喘、气短、水肿等诸证。依据“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先顺其气也”的理论,王老提出清肺化痰为首要治疗原则,并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喜用黄连、黄芩、桑白皮、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胆南星等。
2 痰瘀互结,活血化瘀祛痰贯始终
《丹溪心法·咳嗽》篇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淤血碍气而病”,提示肺胀的发生与痰瘀互结,阻碍肺气有关,故痰瘀不去则肺胀不除,并由此提出本病当“瘀水同治”的学术观点,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明确提出瘀血贯穿于肺胀病之始终,治疗当调节血运以疏通气机。正如唐容川所说“人身之气道,不可有所壅滞,内有瘀血则气逆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王老认为,痰浊蕴肺,病久势深,肺气郁滞,失其治节,心脉失畅则为瘀,若痰浊血瘀之邪交错在一起,阻碍肺气宣发肃降之功,则肺气郁闭,气壅于胸,滞留于肺,肺体胀满,张缩无力,故见胸膺胀满不能敛降,出现咳、喘等症。王老指出,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故在清肺化痰药中加入少量活血化瘀之品,可使血活气行,气血调和,肺络通畅,外邪得出,则痰消嗽止”,喜用地龙、全蝎、僵蚕、全蝎、蜈蚣等,尤以虫类药为主,认为虫类药为血肉有形之品,具有动跃攻冲之性,味辛、咸,辛“能散能行”,走肝经,入络搜风,消散肺内伏痰,起到搜风通络解痉之效;咸以入血、软坚散结,深入脉络,攻克顽结之痰瘀,发挥祛痰通络之功。故虫类药可祛肺经伏邪,增强平喘降逆之功,且祛风解痉、活血化瘀、疏通气道壅塞和血脉瘀阻的作用。
3 注重经典,脏腑同治
王老在笔记中多次指出痰热壅肺多由于热邪塞肺、气机上逆所致,而肺气上逆又多与大肠气机壅滞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清肃,浊气不能从下而出,则腹满痞胀、大便坚涩难解;大肠积滞,腑气不通,也可引起肺气肃降不利而致咳嗽。所以,泄大肠可以清肺热,理大肠能化痰浊,所以治疗时无论有无大便秘结,均可在清肺止咳方中加通泄大腑的药物,通腑泻热,釜底抽薪,使邪热从下而解、痰热从大便而出,达到开下闭、通腑降肺、涤痰浊清退肺热、痰热除咳喘自平之目的,多用桃仁、杏仁、大黄等。
4 典型病例
林某,女性,69岁。2013年5月8日初诊,自述近10年来反复咳嗽咯痰,近2天来受凉后症状加重,出现咳嗽,咯痰色黄、质黏,不易咯出,喘息憋气,腹胀,胸闷心悸心烦,颜面口唇色暗,双下肢轻度水肿,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滑。在社区医院诊治,给予头孢曲松静滴,病情未见好转,遂来就诊,摄片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双下肺感染。诊断:肺胀急性发作(痰热壅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用清气化痰汤加味:瓜蒌仁 15 g,茯苓 15 g,杏仁 10 g,陈皮 10 g,枳实 10 g,黄芩 15 g,胆南星 10 g,法半夏 10 g,厚朴 10 g,地龙15 g,生黄芪30 g。水煎服。
按:患者为老年女性,患肺疾咳喘病史10年,此次病情急性加重后出现咳喘明显加重,咯大量黄黏痰,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痰热为标,气虚为本,方用黄芩、瓜蒌仁、胆南星等清热化痰,陈皮、厚朴理气使气顺痰消,因痰热蕴肺,痰阻气滞可致水饮内停出现水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可见颜面口唇色暗等。方中地龙活血化瘀,生黄芪益气固本,利水消肿作用,以上方加减经治2周后病情好转出院。,嘱患者在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