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8例临床观察

2014-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原发性血压

张 锐

(青岛市原胶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清热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8例临床观察

张 锐

(青岛市原胶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清热降压汤加西医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降压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缓解高血压症状和降低血压方面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清热降压汤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疗效满意,有很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清热降压汤;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目前不完全统计,每10例中就有2例患高血压病,然现在患病群体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虽比往年提高,但仍相差甚远。西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虽服药简便,但停药后复发,需终生服药,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血压下降不明显或虽血压下降但症状改善不明显,此时加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调整血压,从而防止因血压高而引起的靶器官损伤,患者所服用的降压药物可以减量甚至停用,笔者收集我院2008年~2012年内科门诊或住院病例中7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常规加清热降压汤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78例患者均选择本院2008年~2012年内科门诊或住院病例,高血压病的诊断参照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且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以上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9岁;病史最短1年,最长20年;属高血压病1级患者30例,高血压病2级患者32例,高血压病3级患者16例。7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胀)、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眩晕、心悸、耳鸣、失眠、腰膝酸软、便干溲赤等症状。随机分为丹红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0~75岁,病程(10±4)年,其中包括合并糖尿病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高脂血症8例,高血压病1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6岁,病程(9±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并发症等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所选患者中,对照组按个体差异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单种制剂或两种、三种机制的组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降压汤(由黄连9 g,钩藤30 g,泽泻10 g,大黄6 g,葛根15 g,川芎10 g,菊花10 g组成,由我院煎药室制成真空包装200 mL煎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服药期间戒烟限洒,忌辛辣肥腻之品,调节工作和生活节律,保持心情舒畅。以标准台式血压计在相对固定时间内(一般情况上、下午各测1次)测得右上肢肘动脉血压为准。两组疗程均为4周。临床症状控制后,以原药制成丸剂长期服用,随访观察半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降压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②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③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较前下降20 mm Hg或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需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头痛(胀)、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眩晕、心悸、耳鸣、失眠、腰膝酸软、便干溲赤。显效:上述症状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者23例(58.9%),有效者13例(33.3%),无效者3例(7.8%)。总有效率达92.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症状(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6岁,2009年11月18日初诊。于2年前健康体检时发现高血压(162/106 mm Hg),间断服用“伲福达、络活喜、代文、寿比山”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在145~158/92~100 mm Hg。就诊时头晕,头痛,失眠,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面赤,多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化验室检验及放射、心电、B超等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门诊测肘动脉血压168/102 mm Hg;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血压158/96 mm Hg,口服代文160 mg每日1次治疗。加服清热降压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代文继续服用。服药3 d后血压降至136/86 mm Hg,临床症状减轻,代文减量至80 mg每日1次;服药6 d后,血压降至124/76 mm Hg,临床症状消失。服药至30 d后将处方药量减至三分之一制成丸剂长期服用,代文停用,随访半年,血压稳定,症状未再复发。

4 讨 论

祖国医学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当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心悸”等病症类似,以往病机多为阴虚阳亢,气血壅滞。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仅仅用阴虚阳亢来解释高血压病似乎尚有欠缺,单纯采用滋阴潜阳的方药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理想。究其原因,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膳食中热量增高,肥胖和超重越来越多,加之嗜酒嗜烟、工作压力增大、气候变暖等种种因素的叠加使高血压病的病机又增加了新的因素。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心肝火旺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火热鸱张、热毒内生是其重要的病理转归,清肝宁心泻火解毒是其重要治法[3]。根据以上理论清热降压汤应运而生。该方由黄连、钩藤、泽泻、大黄、葛根、川芎、菊花组成,黄组成。共奏泻火解毒、活血化淤之功。方中黄连既清泻心肝之火又凉血解毒,是为君药;钩藤平肝熄风,清热泄火,且轻扬透达使火热之邪从外解,有火郁发之之意;葛根解肌透邪,可使火热之邪外透,二者共为臣药,君臣合璧,使热毒之邪外达内消,邪有出路;大黄通腑泄热,荡涤积滞,使热毒从后而除;泽泻善利水泄热,使热毒从小便而去,从而前后分消热毒之邪;川芎活血行气,祛淤通络,且可上行头目,祛风止痛,菊花可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以上四味共为佐使之品。综观全方,既外透内清,前后分消,使热毒之邪清之泄之;又活血通脉,推陈致新。本方组方轻巧,效专力宏,临床上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出现头痛(胀)、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眩晕、心悸、耳鸣、失眠、腰膝酸软、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可服用本方,根据笔者的临床实践,在治疗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荐应用。

[1] 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WHO/ISH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 [S].1993:29~32.

[3] 李运伦.清肝宁心泻火解毒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20.

R544.1

B

1671-8194(2014)23-0263-02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原发性血压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