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小儿PICC置管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4-01-25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0
40例小儿PICC置管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陈素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分析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采用PICC置管技术的患儿40例,观察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发生导管堵塞的有10例,导管感染的有5例,静脉炎6例,穿刺困难的有5例,送管不畅的有2例,穿刺部位渗血的有2例。结论小儿PICC应用于临床以来产生的并发症随着护理干预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而大大减少。
小儿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对策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即经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其具有留置时间较长、减少患儿每次穿刺的痛苦、护理人员操作快速方便、不限制患儿日常活动等优点,能够有效保护患儿血管、有效降低各种药物对患儿血管的不良反应,目前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真正为患儿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的通道[1]。但是,随着PICC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PICC产生的并发症也接踵而来,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扰。为了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对管路置入方法和中心静脉输液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应适当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以使并发症能够被预见并有充分的防范措施[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 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患儿,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岁~13岁,PICC管留置时间2个月至1年。
1.2 材料与方法 PICC管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型号3Fr ,敷贴10×12cm。8例小儿选择左侧静脉置管,32例小儿选择右侧肘静脉置管。
2 结果
发生导管堵塞的有10例,导管感染的有5例,静脉炎6例,穿刺困难的有5例,送管不畅的有2例,穿刺部位渗血的有2例。
3 产生的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PICC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有:导管堵塞和导管感染、静脉炎、穿刺困难和送管不畅、穿刺部位渗血等。
3.1 因导管堵塞及感染而引发并发症
3.1.1 导管堵塞 在多种并发症中,因导管堵塞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最高的,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①原因:主要是因为封管及冲管方法不正确,或者导管因定期冲管而出现打折、扭曲现象,此外,血栓的形成也可能会导致导管发生堵塞。②护理对策:出现堵塞时,要先对外部因素进行详细检查,查看导管是否存在脱出、打折现象;是否存在血栓、药物沉淀;封管、冲管是否正确;是否输入了浓度较高的液体。然后使用溶栓方法对堵塞导管进行处理:第一,先利用三通管把PICC 端和空注射器连通,此时尿激酶端关闭,用空注射器回抽,以使PICC 管腔内形成负压;第二,把空注射器端关闭,连通尿激酶端,通过PICC 管腔内的负压动作用把尿激酶吸入到导管中;第三,溶栓30min后,用装有0.9% NaCl 溶液的注射器对导管进行回抽,观察其是否变得畅通,如果一次溶栓不能使其畅通,则需反复几次。
此外,每月在患者的导管腔中注入5000u/ml尿激酶,30min后再使用0.9% NaCl溶液对导管进行冲洗。使用TPN 或PICC 输血输液治疗后,要及时使用NaCl 溶液对管腔进行彻底冲洗。当患者停止输液后,每24h至少要对管腔进行1次冲洗,为了避免导管出现堵塞现象,冲洗完毕后,要注意对其进行封管处理。
3.1.2 导管感染 PICC术后因导管感染,患儿很容易会出现继发感染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①原因:绝大部分静脉导管感染继发于中心静脉插管,患儿带导管回家后维护导管的无菌操作不当是主要的原因。②护理对策:PICC带管出院前详细告知患儿家长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更换敷料及封管的操作方法和时间,此外,还要嘱咐家属使患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更换敷料要及时、正确,每周带患儿到医院更换敷贴,定期到医院冲管,患肢不能过度弯曲和激烈运动,指导患儿不要玩弄导管外露部分,告知家长应定期观察患儿穿刺点,如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处理。
3.2 静脉炎产生的并发症 静脉炎也是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①轻度:患儿输液部位发红,或者不伴有疼痛现象。②中度:患儿输液部位出现疼痛,且伴有水肿及发红症状,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③严重:患儿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其并发症又分为以下两种:
3.2.1 穿刺点感染引起的静脉炎 ①原因: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管外腔,从而导致穿刺点发生感染。②护理对策:穿刺前,要对患儿的局部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洗,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每天对输液装置进行更换;穿刺成功后,第一个24h要及时为患儿更换敷料,治疗间歇期及治疗期,每周更换一次,在更换敷料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疼痛、红肿以及分泌物,若患儿出现全身感染且原因不明,应检查是否存在导管感染现象,此时要把导管拔除,剪下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抬高及放松患肢,轻度患儿给予热水袋热敷配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中度和严重患儿给予25%硫酸镁溶液局部湿热敷配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
3.2.2 机械性的静脉炎 ①原因:患儿的血管口径比较小,血管壁发育尚不完善,受到软管的进入及浮动的影响,管壁会受到一定刺激,从而导致血管产生痉挛,口径缩小,送管过程中用力过大从而使血管壁内膜受到损伤,在同一部位错穿、多穿、穿透都会造成血管内壁的炎症。②护理对策:患儿入院时,责任护士充分评估患儿的血管条件,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血管使用计划;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以导管口径与血管粗细适合为原则;加强穿刺技术培训,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送管速度均匀,最佳的送管速度是每次0.3~0.6cm;置管三天内避免大幅度的活动。
3.3 穿刺困难及送管不畅而引发的并发症
3.3.1 穿刺困难 ①原因:患儿年龄较小,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可供选择的血管及其长度有限。②护理对策:重视对小儿及其家属的宣教,加强心理辅导,减少患儿心理压力。
3.3.2 送管不畅 ①原因:血管较细、静脉发生痉挛、受到血管静脉瓣的阻碍、导管进入位置错误。②护理对策:置管前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应先选贵要静脉,再选肘正中静脉,此外,还要尽可能不要在头静脉穿刺。如果导管在置入的过程中遇到阻力,应暂停进管,此时,应先注入适量0.9%NaCl 溶液,当阻力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把导管送入。
3.4 穿刺部位渗血而引发的并发症 ①原因: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方法错误、凝血机制障碍、穿刺部位活动过度或发生出血现象。②护理对策:第一,穿刺前对患儿病情进行科学评估,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心脏病史等,并对其进行血小板计数分析,慎重考虑是否置管;第二,穿刺完毕按压后覆盖小方纱,并局部覆盖透明贴,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天,并在穿刺点放置适当重量的沙袋或盐袋压迫4小时;第三,操作时动作要尽可能缓慢、轻柔,以使血管壁所受到的刺激减少,当渗血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在每次换药后压迫穿刺点上方。
综上所述,小儿PICC应用于临床以来产生的并发症随着护理干预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而大大减少,虽然解决PICC并发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社会的智慧将不断战胜各种病魔,创造我们这个星球的璀灿文明”[3]。
[1]顾建芬,董钰英,沈敏,等.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47-48.
[2]郭碧清,邓宜雅.新生儿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2):64.
[3]韦洁.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8(24):289-290.
R473.72
A
1007-8517(2014)11-0153-02
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