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2014-01-25张晓宁孙洪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本院监护心肌梗死

张晓宁 孙洪云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262500)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张晓宁 孙洪云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26250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与心电监护,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急救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临床治愈61例(76.25%),明显好转17例(21.25%),死亡2例(2.50%)。结论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积极救治与监护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中断或是急剧减少,进而导致持续性缺氧缺血并引发的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会伴有恶心、呕吐、胸骨或心前区剧烈疼痛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1]。该病的病死率较高,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地急救与护理也显得至关重要。本院就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男患者51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7~78岁,平均年龄为(57±5.61)岁;80例患者均经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1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6例,侧壁心肌梗死8例,下壁心肌梗死15例,右室梗死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大汗,并伴有恐惧、焦虑、急躁、紧张等情绪。

1.2 方法

1.2.1 急救与监护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送入监护病房,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并在同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急救药物与器械需提前准备充分与齐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注意监护电极贴需避开电复律部位进行放置,并观察监护导联是否脱落,以免对电复律造成影响。再观察监护仪波形是否清晰,每隔20~30 min记录患者的心律、血压、意识等指标。护理人员还需掌握各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针对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将心电波形冻结,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波形进行观察与分析。当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时,应及时给予利多卡因注射,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需给予阿托品1 mg静脉输注;若出现心室颤动,需马上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若出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则应及时配合医师安装起博器。

1.2.2 护理方法

①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活动时会增加心脏负担与耗氧量,必须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静养,活动量减少进而导致胃肠蠕动缓慢,因此也不主张患者用力排便。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可于每日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增加胃肠蠕动,进而利于排便。护理人员还需在患者急性期给予氧气吸入4~6 L/min,间断吸氧5~7 d。②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加之大多患者会出现心间区疼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现象,进而也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急躁、紧张、焦虑等情绪。为了促进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需提高重视,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时,需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要求耐心、细心地倾听,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安慰他们焦虑不安的情绪,当病情有所好转时,及时告知患者与家属,以增强其战胜病魔的决心。③疼痛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伴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的现象,给予患者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也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可遵医嘱利用盐酸哌替啶或吗啡对患者进行镇痛,具体的用药剂量与时间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以及疼痛的剧烈程度,个体化进行给药。通过有效地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状态,使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减少,进而降低机体耗氧量。④饮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心功能下降、心肌供血不足、心博出量减少,加之患者还需要卧床静养,使得其消化功能降低。基于这些因素考虑,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另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含粗纤维与维生素较高的食物,禁食油炸、辛辣、干硬食物,以免引起腹胀、腹痛或便秘。

2 结 果

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临床治愈61例(76.25%),明显好转17例(21.25%),死亡2例(2.50%),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合并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颤动(室颤)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率高达18%~20%,其他常见的合并心律失常还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若没能及时进行救治,则有可能发生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主要有以下4点:①合并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现象加重时,更易诱发心律失常;②代谢异常、植物神经的反应、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的体液因素改变,也易促发心律失常;③心肌缺血坏死后,其代谢产物的积聚、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儿茶酚胺增多以及低氧血症等均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④心肌缺血、坏死等,还会直接引起心肌电生理改变,进而导致心律失常。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2]。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临床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更加重要。作为心内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心内科护理知识,还需详细了解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与护理原则等,才能准确、灵活地应用相关措施进行护理。而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时,其救治也是遵循“早发现、早救治、早护理”的理念,通过及时有效地救治与护理措施,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

本院就将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观察发现,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临床治愈61例(76.25%),明显好转17例(21.25%),死亡2例(2.50%)。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积极救治与监护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周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3):11-13.

[2] 陈翠萍,陈志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4(24):77-78.

[3] 王美贤,李久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6(36):36-37.

R473.5

B

1671-8194(2014)11-0317-02

猜你喜欢

本院监护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