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1-25曲凤珍,闫晓岩,侯春凤
125I粒子植入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护理对策
曲凤珍 闫晓岩 侯春凤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130012)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护理对策,为今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需要做手术的肺癌患者87例,运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通过一个或多个算法对患者体内吸收剂量分布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供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者使用,所以患者在CT的引导下进行肺穿刺在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置粒子术后患者要在1周左右进行初始化治疗或继续化疗,并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观察术后的近期疗效。结果87位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7例(31.03%),部分缓解43例(49.43%),病情稳定9例(10.34%),病情进展8例(9.20%),总有效率80.46%。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对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并且配合好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随时密切观察病情,这样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损伤小,近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125I;肺癌手术;效果分析;护理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发病率占第2位,病死率占第2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概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持续释放出射线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用的就是125I的物质,每个125I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1]。我院运用125Ⅰ粒子植入技术在肺癌手术中疗效较好,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7例,年龄35~78岁,男性59例,女性28例,经病理分析证明患者中有中央型31例,周围型56例,中央型肺癌31例,鳞癌21例,腺癌14例,小细胞未分化型9例,转移性肺癌12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用CT薄层扫描定位患者肿瘤,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根据Halaris公式确定肿瘤体积及边缘有效等剂量线;通过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来确定患者所需的碘粒子数,以达到有效的治疗剂量;根据125I放射生物学特点确定碘粒子分布位置、碘粒子之间的距离等,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手术时患者可用俯卧位或仰卧位,根据TPS制定出的计划确定粒子数目、进针点和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后,在皮肤的表面做好相应的标记。正式手术前要常规消毒,并进行局部麻醉,注意胸膜部位要充分麻醉。要做病理活检,在CT的引导下用活检枪切取组织标本,将再次在CT扫描下将植入针送到靶点处,根据TPS的计划边退针边用植入器将125I粒子均匀地植入肿瘤内,使粒子间的间隔为1~1.5 cm,用CT扫描确认位置。退针至肿瘤边缘,调整角度后再次进针,如前所述继续植入粒子,就这样调整角度3~5次。待所有植入均结束后再次通过CT扫描观察粒子的数量、位置是否与TPS治疗计划一致,如果不符合需要再补充粒子,与此同时也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以指导医师后续的治疗工作[2]。手术后要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12 h内都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需要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大部分人对放射性粒子植入不了解,害怕会对身体有其他损害,影响身体功能,因此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这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了解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原理、方法、预期效果和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来劝慰他们,用温柔的语言来缓解他们焦躁的情绪,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让他们在手术前尽量地放松心情,以更好地配合医师的治疗;在手术前可以给患者注射、服用止血止痛药以便于手术可以顺利进行;由于此手术有其特殊性,要给患者做好胸部处的皮肤护理,以免有损伤,随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1.3.2 术后护理
患者做完手术后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逐渐明显的疼痛感或是心理烦躁等,患者在术后会有一段时间处于烦躁期,这时就需要为他们摆好相应的舒适体位,也要避免他人过多地打扰,家属也可以通过与他们做些其他事情来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平稳地渡过烦躁期。125I粒子植入后,可让患者采用不同的体位来缓解术后引起的疼痛或穿刺后引起的胸闷、气急等;术后的饮食不需要做特别控制,但是有些患者要是出现腹痛、出血的现象就可以暂时禁食。与此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看是否有呼吸困难、气促等气现象,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皮肤愈合及伤口敷料的状况,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恶心、头晕、呕吐等放射反应,若有应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手术后2~3 d复查粒子的位置状况,1个月后通过CT或X线复查肿块大小,以此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125I粒子的性质是半衰期长,能量低,穿透距离短,因此它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且容易防护,安全性相对高[3],但是不能因为其较为安全就忽视了防护,所有的患者都应尽可能地安排到单人房间,并且要用铅围裙覆盖住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部位,这样就可以明显降低放射性污染,要嘱咐患者不要随意走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好做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粒子植入部位较深的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植入粒子距体表较近的患者,其周围的放射剂量就较大,一定要嘱咐陪护人员尤其是孕妇或者儿童应距离患者1 m以上,并尽量远离粒子植入的一侧,缩短与患者接触的时间,避免长期受到辐射,影响正常人体的身体健康;若是患者可以出院,应提醒患者的生活要有规律,做到合理地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进行适当地体育锻炼。出院患者无需特殊防护,半年内患者家属都应控制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距离,做好屏蔽防护,按医嘱定期复查,检查粒子是否出现移位,防止粒子丢失。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术前辅助治疗结束后,根据肉眼观察、B超测定综合判定肿瘤的消退情况,评定疗效。以国际抗癌联盟(UICC)疗效判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完全缓解(CR),指肉眼观察肿瘤完全消失,且无新病灶;部分缓解(PR),指肿瘤缩小≥50%,且无新病灶;病情稳定(SD),指肿瘤缩小<50%,无新病灶;病情进展(PD),指肿瘤无缩小或有新病灶出现。其中CR和PR为有效,SD和PD为无效[4]。
2 结 果
87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7例(31.03%),部分缓解43例(49.43%),病情稳定9例(10.34%),病情进展8例(9.20%),总有效率80.46%。
3 讨 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持续释放出射线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现在临床运用的是一种被称为125I的物质。每个125I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主要依靠立体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准确植入瘤体内,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只有微小损伤。专家认为,相比其他肿瘤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难度并不大。但由于直接植入人体内,而且是放射源,所以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具有以下特点:①能较好的控制局部病灶,本组87例近期有效率达80.46%,效果较好;②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③125I放射性粒子有效作用直径为1.7 cm,植入后对正常组织损伤极轻微,基本无全身毒性;④属微创介入治疗,并发症少。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对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并且配合好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随时密切观察病情,这样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损伤小,近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1] 田冲.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81-382.
[2] 何亮琼,王军兰,肖娟,等.射性粒子125I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85-86.
[3] 冉鹏,林锋,肖家荣,等.125I粒子植入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21-922.
[4] 李小琴,孟媛媛.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3(3):468-471.
R473.73
B
1671-8194(2014)11-0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