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急诊重症患者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及体位

2014-01-25苏忠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监护室监护病房

苏忠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广西 南宁 530000)

舒适护理在急诊重症患者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及体位

苏忠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广西 南宁 530000)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舒适度,降低焦虑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急诊重症患者;舒适护理;心理问题

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1],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以及创造性的新型的护理模式,认为护理的最终目标是给所有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2]。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室,ICU 病房是收治各种重症和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重症监护室[3]。监护室具有医院最先进的监测设备、治疗仪器及专业的医疗团队,在患者入住监护病房后,保持乐观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很重要,曾经有过一项研究。同样是重症患者,乐观的人更容易度过危险。可见心理护理的必要性[4]。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密闭、与外界社会信息隔离,患者在没有家属的陪伴,在疾病的折磨下心里产生了恐惧、焦虑、睡眠紊乱,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的观察,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加强心理护理,从而恢复健康。

1 急诊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1.1 环境改变

急诊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病房后,因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进入一个陌生而紧张的环境,面对各种仪器使用及噪音、光线的直射,各种治疗的操作,病痛的折磨,与外界隔离,许多活动都被限制,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抢救与死亡,更易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

1.2 恐惧、焦虑心理是危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变化,多发生在患者初入院或进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后1~2 d[5],患者大多出现明显的恐惧与焦虑,主要是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导管的留置,呼吸机的使用,四肢的约束,各种治疗带来的不适疼痛,持续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极度恐惧、惊慌失措。急诊入院患者因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易产生“分离性焦虑”。

1.3 孤独、抑郁症状

约30%的患者在入住监护室的第5天后出现[6],医护人员与其谈心的时间较少,家属探视时间有限,均和使患者出现孤独、抑郁心理。因身体完整性受损,担心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不能重返工作岗位、失去经济来源,担心影响日后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而忧虑,有的因创伤、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截肢等而产生抑郁情绪。持续监测和治疗的需要连接着多根导联线或留置多根导管(如吸氧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PICCO导管),对建立人工道的患者,因不能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产生强迫静卧和捆绑感、无助感。

1.4 ICU综合征出现

即患者在ICU环境中所表现得精神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处于ICU特殊环境加之疾病和治疗的影响,可使患者进入“意识的改变状态”(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从而引起认知缺陷(包括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谵妄、不能集中注意力)和情绪波动等。

1.5 睡眠形态紊乱

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受损,这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 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进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做到微笑热情地接待,一声的问候,亲切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的环境、规则制度及管床医师和护士,解释入住监护室的必要性和暂时性,说明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及出现的响声,是其熟悉环境,解除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对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及其语言沟通困难的患者,认真观察其面部表情、手势及身体姿态,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2.2 改善监护室的环境

采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光线直射患者眼睛或使用眼罩。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安置时钟、日历,保持时间观念。

2.3 使患者有安全感

认真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沉着冷静、熟练地技能,以良好的言行举止赢得患者信任,加强护患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同情、安慰、鼓励患者,恢复信心,使其产生安全感。

2.4 保障睡眠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整洁、温湿度适宜;床铺整齐、保持体位舒适,保持白天清醒,夜间睡眠的习惯,各种仪器设备声音调至合适大小,并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噪声轻”,定时播放抒情优美的音乐,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7]。保证较好的睡眠质量,合理选择用药。

2.5 学会肌肉放松

教会患者渐进式紧张-放松法,并带动其进行治疗。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放松。

2.6 安排家属短时间探视

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应注意与家属沟通,鼓励患者亲属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提供舒适护理

护士在工作中若能及时识别患者的心理需要,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方法,包括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和环境及社会环境舒适护理。

3.1 生理舒适护理

①皮肤及体位舒适: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数为重症患者,多数患者处于卧床。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应该使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温水擦浴,大小便失禁及时擦洗更换。协助每两小时翻身拍背、抬起患肢,处于功能体位,也可以在受压部位贴减压,给患者准备翻身垫,使患者头、背部、双下肢有支撑点,处于舒适体位防止褥疮发生。②疼痛舒适护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时,动作轻柔。随时观察患者情绪及行为,及时了解询问,给予言语安慰,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应用,每天探视时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早期提供肠内营养,保证营养。④排便护理:以防止便秘和尿潴留,训练床上排便养成每日排便习惯。

3.2 心理舒适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内在康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8]。满足患者生理需要,减轻焦虑与恐惧、维持自尊,协助适应患者角色。鼓励患者发挥自我护理能力,做好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环境舒适护理

①光线柔和,保持床单元舒适、整洁、平整,美观。室内温度在20~22 ℃左右,相对湿度50%。②隐私保护:在同室患者的抢救,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要随时给予遮挡。

4 总 结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模式是一种规范,是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临床护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取代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6版.台湾:华杏出版有限公司,1998.

[2] 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16):15-16

[3] 王曦堃.ICU 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122-123.

[4] 崔玉敏.ICU患者压力源调查与护理干预进展[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

[5] 杨艳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 周玉华.ICU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

[7] 刘国强.ICU环境对患者心理上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83.

[8] 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45.

R473

A

1671-8194(2014)11-0298-02

猜你喜欢

监护室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换病房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