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加温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4-01-24张翔玲郑少燕李楚莲李惠卿

护理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外漏黏稠度常温

张翔玲,郑少燕,周 琇,李楚莲,李惠卿

(汕头市中心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 放射科,广东 汕头 515031)

随着CT检查的普及,增强扫描也日益增多,由于高压注射器的广泛应用,其注射过程出现的药物外漏及过敏反应等风险也得到人们的重视。外漏原因除了患者自身因素外,注射药物时药物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也是主要原因,常因患者的不理解而引起医疗纠纷。我室对注射对比剂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进行观察,并通过外加温及加强试注药时的观察等措施,有效减少了药物外漏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0—11月随机选择在我室行CT增强及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 200例,以10月份注射无加温(即室温下温度22°C)的600例患者为常温组,其中CT血管造影检查115例,动态增强485例,女性226例,男性374例,年龄18~86岁,平均57岁;以11月份注射外加温对比剂的600例患者为加温组,其中CT血管造影检查143例,动态增强457例,女性253例,男性347例,年龄16~84岁,平均56岁。所有受检者均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无严重心、肾功能损害等情况。两组患者年龄、病种等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对比剂温度、浓度及注射速度详见表1。

表1 各组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温度、浓度及注射速率

1.2 使用设备 设备采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药物注射使用SCT211+双流的高压注射器,通过控制显示器设定注射速度及剂量;穿刺针为18~20 G套管针;对比剂选用碘普罗胺 (优维显300及优维显370)注射液;外加温使用上海市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的303-AO型台式培养箱。

1.3 注射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心理护理,询问过敏史和碘剂禁忌证,经患者及家属阅读知情同意书,经同意并签名后,选择静脉予留置套管针并固定,小剂量碘剂做碘过敏试验,阴性者行增强检查。(1)常温组:注射无加温(即室温下温度22°C)对比剂,在将高压注射器连接管连接套管针后,同样以注射对比剂时的速度试注20 mL生理盐水,护士站在患者旁边观察,确定无外渗后才离开机房,在注药过程中观察控制显示器的压力线是否平稳,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2)加温组:注射加温后的对比剂(提前将对比剂加温至37°C),高压注射器连接管连接套管针后,试注及观察方法同常温组。

1.4 观察指标 控制显示器的压力线能反映注药过程血管承受的压力,一旦发现压力线波动异常,即停止注药,观察注药部位是否肿胀,如有肿胀并伴有疼痛者为药物外漏。过敏反应判断按Asnseu分级[1]:(1)轻度:面部潮红、头痛、恶心、轻度呕吐和局部荨麻疹,不需处理。(2)中度:严重恶心呕吐、全身荨麻疹、面部水肿,需处理。(3)重度:急性喉阻塞、肺水肿、休克、昏迷等有生命危险,需及时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处理,常温组与加温组不同浓度对比剂 (优维显370与优维显300)血管内压力对比资料为非正态分布,数据描述为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统计量方法采用Wilcoxon W检验。各组间发生药物外漏、过敏反应的统计检验采用Pearson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浓度对比剂血管压力的比较相同温度下,注射对比剂的浓度越高,速度越快,其对血管所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当对比剂加温至 37°C 时,相同的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率对血管所产生的压力均较室温下的对比剂所产生的压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 2。

表2 两组CT增强检查患者不同浓度对比剂血管压力的比较(中位数 M,P25~P75)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药物外漏及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使用浓度为370 mgI/mL对比剂的CT血管造影检查中,其中常温组6例发生药物外漏,加温组1例发生药物外漏,为注药后期才发生,不影响影像质量,未予重新注射,两组药物外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6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4例为呕吐及局部荨麻疹,有2例为全身荨麻疹,加温组3例发生过敏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浓度为300 mgI/mL对比剂时,常温组1例发生药物外漏,加温组未发生药物外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过敏反应发生。

3 讨论

3.1 外加温对比剂对血管的影响 药物外漏是在注射对比剂过程中,由于对比剂黏稠度大,推注压力大,当压力超出血管承受力时,引起局部血管破裂,对比剂大量进入皮下组织,致周围软组织出现肿胀、局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局部软组织缺血坏死。其原因有自身因素,如:(1)长期化疗及血管弹性差,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且皮下组织疏松,易发生外漏而不能及时发现,本研究中,发生外漏的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加温组有1例外漏,常温组有7例外漏,经50%硫酸镁溶液外敷24~48 h,肿胀消退,漏出液完全吸收,未发生组织坏死等现象。(2)与患者不合作致套管针脱出血管外有关。可让家属经防辐射安全防护后陪伴患者身旁,对患者情绪起到安慰作用[2],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必要时予镇静。也与大剂量、高压性快速注入高渗性药物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对比剂时,浓度越高,速度越快,对血管产生的压力就越大;而当将对比剂加温至37°C时,其压力明显下降。有报道认为[3-4]对比剂加温至37°C时,其稳定性不会被破坏,而其分子随温度升高,运动加快,其黏稠度也随着降低。当黏稠度降低时对血管壁的压力降低。而当注射温度为22°C常温对比剂时,与人体存在15°C的温差,当药液进入血管后,可产生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使药物进入血管时阻力加大,也增加了药物外漏的风险。本研究表明,外加温对比剂后,药物黏稠度下降、阻力减少,血管承受的压力也减少,能降低药物外漏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外加温对比剂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过敏反应除了特异质反应外,也与药物高渗性、黏稠度有密切关系。高压注射器的运用,其速度快、压力大,对比剂进入血管的浓度高且流速快,易发生过敏反应[5]。当快速注入无加温的对比剂后,血浆渗透压快速升高,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造成血管内皮细胞脱水,静脉壁通透性随之增加,同时释放组织胺引起反应[6]。有文献[7]建议临床应用对比剂时将其加温以降低黏稠度,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表明,加温至37°C的对比剂,过敏反应减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可说明对比剂性能稳定,加温后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加温对低浓度对比剂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外漏及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使用高浓度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时,因此,使用外加温对比剂可有效减少高浓度对比剂药物外漏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1]Ansell G.Adverse Reactions to Contrast Agents:Scope of the Problems[J].Invest Radiol,1980(15):32.

[2]俞素卿,徐慧敏.中心静脉置管时患者家属在场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07,14(11):51.

[3]夏 良,王玉锦.造影剂与副反应关系的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2):220.

[4]Davenport M S,Wang C L,Bashir M R,et al.Rate of Contrast Material Extravasations and Allergic-like Reactions:Effect of Extrinsic Warming of Low-osmolality Iodinated CT Contrast Material to 37 degrees C[J].Radiology,2012,262(2):475-484.

[5]苏 丽.CT增强检查中使用高压注射器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1):126.

[6]王荣芳,相法伟,孙希芹.温度对碘对比剂毒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7.

[7]许小曼,屈静林.碘造影剂外部加温与CT增强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291.

猜你喜欢

外漏黏稠度常温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常温发黑工艺在轴承工装上的应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基于流量系数分析的调节阀外漏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