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2014-01-24华春援
华春援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华春援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举措。在ICU设置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实施相关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管理,以及实行感染监控。ICU要制订合理的预防机制,对医务人员实行正规的置管训练,还要培养无菌观念,切实抓好血管内导管的管理和监控.可以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防止CRBSI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控制人员;护士;意义
1 引 言
ICU患者的病情重且复杂,95%以上的患者采用了根据导管植入法赋予的许多治疗。但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随之增加[1,2]。因此本院设立了感染控制监控护士一职,专门负责ICU病房内CRBSI感染的监测和管理,本文把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在预防CRBSI方面的实际操作介绍如下。
2 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
2.1 忽略对导管的护理
置管时间越长尤其是超出7 d以上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率就会越大,本科确诊的CRI病例有16例,其中男的有10例,女的6例,年龄段49~90岁,平均年龄为64岁。本组有1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置管时间为7 d多。一管多用,例如用一根导管来测中心静脉压、推滴注药物等,都会提高感染的危险程度。
2.2 医护人员的操作
医护人员没有强势的无菌观念、操作熟练度不高,不按规定操纵冲管或者封管,导致遭污染的液体或药物进入患者身体中就会轻易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使得细菌在导管的定植感染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
2.3 患者的自身条件
患者的自身条件差,如年老体衰、有基础疾病、合并多种疾病等几方面,更加会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3 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的实践
3.1 引入和制定指南
引入美国CDC 2002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指南以及2008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拟定了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内容:①置管时无菌防御最大值:要求佩戴帽子、口罩以及无菌手套、穿好无菌防护衣、铺设大面积的无菌巾等。②碘酒和酒精绝对消毒皮肤并等自然吹干。③规范的手卫生措施:触碰血流导管穿刺部位前后都要及时清洁手部[4]。穿刺前后、更新敷料和静脉输液管都要清洁手部等。④按照导管的用处采取合适的导管材料例如抗感染导管的采用以及插管部位,这里的中心静脉导管要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这样可以降低采用股静脉的概率。⑤维持导管的密封性,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打开输液通道的操纵,根据规范的操纵流程实施导管的维护工作。⑥透明的敷料要保持每7 d更新一次。纱布敷料要保持每2 d更新一次。在更换敷料时,要用75%的酒精以及安尔碘消毒皮肤每项都要3次,消毒的面积要比敷料面积大。
3.2 制订护理操作和交接班的指南
交接班首先要查看中心静脉导管,再触碰其他地方,操纵要从干净区到污染区,并制作操纵顺序表,贴在床的边缘,指定相关医务人员实施。要是操作从患者的其他部位到导管部位,就必须严格洗手或者进行消毒手部工作。
3.3 组织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的具体要求包括:手部卫生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放置以及维护。例如七步洗手法、洗手方式、戴手套方式、导管放置以及维护进程。培训方法有集体教课,模拟实践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其次,带领科室外出进修的护士仔细观察其他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做得优秀的地方。再回科简介以及模拟。
3.4 导管的护理和观察
每班医务人员要加强病房的巡查,如发现输液系统有漏液、漏气等现象时要实时更替,三通、输液导管及接头更替1次/天。静脉导管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有其他的用处,像抽血、输血等,为了防止栓塞及加大污染的概率。滴注结束后用肝素稀释液(50单位/毫升)5~10 mL正压密封,患者有出血症状时只用生理盐水封管。封管后要用无菌纱布裹好后得当的固定在皮肤上。无菌透明敷料每星期更替2次,遇到出汗较多的患者时要实时更替。更替时先用安尔碘清洁导管入口和周边的皮肤组织2遍以上,再用酒精来消毒,等晾干后就可以贴上。察看感染症状:局部感染症状有皮肤发红、温热、肿胀、触痛及有分泌物淌出;全身感染的症状有菌血症、极致疲惫、轻微的发热颤动、持续高热待查。如果出现有关的感染现象就要拔管并进行检查。
4 ICU感染控制监控护士的设立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意义
感染控制监控护士能运用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供给护理服务.还能为患者及其家属传输相关的教育,加快康复速度以及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对同行的医护人员可以供给感染控制监控方面的知识意见。辅导和监视其他医护人员切实搞好医院感染控制举措。
5 监控护士进行感染监测的意义
监控护士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实时预见性监管,并把结果实时反应给临床医务人员,能有效提高感染控制质量,让医护人员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提高以及不足之处,能继续改进质量。
6 总 结
随着血管内装备运用的增加,操作过程不合格,导管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医务人员缺乏无菌观念,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进一步也让有关的并发症、病死率以及医疗费用明显提高。因此,重视监督和剖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要素。选取有效的预防举措。增强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监控系统,这能提高长期有效和安全地运用中心静脉置管率。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艾宇航.静脉导管感染[A]//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0-364.
[2] 张朝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0,24(6):1415-1417.
[3] 肖一珍.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索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1):94-95.
[4] 桂华,尹有冤.导管相关性感染[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 24(6):235-23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