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2014-01-24查东晓
查东晓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467000)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夏秋季,可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7岁的儿童。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涎、疼痛,患儿常拒食、哭闹不安,检查可见牙龈红肿、口腔咽峡处疱疹等,给患儿造成很大痛苦[1]。为了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轻患儿痛苦,我院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3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0例,女性62例;年龄6个月~7岁。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7.5~39℃。检查见有较明显的口腔疱疹或溃疡,同时伴有流涎、拒食、哭闹。35例患儿口角、唇周皮肤也发生水疱,11例累及软腭和咽部。血常规化验显示白细胞数正常或稍有增高。尚无其他并发症。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患儿口腔的清洁,对有特殊症状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等,若合并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支,国药准字:H19993608)每天10~15 mg/k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滴速为30~40滴/min,用药3~5d。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0054,规格:10ml/支,批号:080504)注射液,按每天0.3~0.5ml/kg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30~40滴/min,每天1次,用药3~5d。
观察指标:观察5d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儿2d内体温恢复正常,能进食,哭闹减轻,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有效:患儿4d内体温恢复正常,能进食,哭闹减轻,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患儿治疗5d以上体温不能恢复正常,不能进食,疱疹不缩小或者形成溃疡。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66例,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2%;对照组66例,显效21例,有 效2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1.2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观察指标在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等几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d)
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传染性较强,治疗时多采用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西药常选择利巴韦林。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容易产生胃肠部不适或(和)抑制骨髓生成白细胞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3]。中医理论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属“风热喉痹”范畴,多为外感风热,脾胃积热,上攻咽喉所致,故治疗原则应以清热、泻火、降温为根本。痰热清注射液抗炎、抗病毒,同时具有清热、镇惊、祛痰、镇咳作用。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金银花、熊胆粉、连翘、山羊角组成。黄芩具有清热、降温、泻火的功效,可宣肺化痰,还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熊胆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作用;连翘具有透肌解表、清热逐风的作用。山羊角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作用。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观察指标在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等几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好,显著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加快了患儿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侯秀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4(10):1542-154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3]陈朝晖,李然.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进展[J].河北医药,2003,25(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