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专方治疗慢性鼻窦炎100例
2014-01-24杜建民
杜建民
(内蒙古商都县中医院,013450)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比较棘手。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表现为流黏涕、脓涕,鼻塞,常伴有头痛、头昏、头胀甚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我院2011~2013年用院内专方治疗慢性鼻窦炎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慢性副鼻窦炎病人200例,男114例,女86例;年龄6~66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10年。均有鼻塞、流脓涕、头沉重、闷痛,部分病人记忆力下降。鼻镜检:前鼻孔可见鼻黏膜慢性充血,鼻甲肿大,中鼻道有分泌物积聚,呈黏脓性或脓性,量多少不一。上鼻甲后端之下与中鼻甲后端之上有脓性分泌物附着。X线检查:上颌窦模糊慢性炎症改变136例,黏膜增厚或息肉样变48例。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6~66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10年,伴中鼻甲息肉24例。B组(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6~66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10年;伴有中鼻甲息肉样变2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慢性鼻及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制定:①病程持续超过12周;②临床症状包括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和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③鼻腔检查: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及后鼻孔有较多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④CT影像学检查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病程在3个月以内,急性发作。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院内专方“鼻炎方”治疗。处方如下:葛根30g,苍术10g,苍耳子10g,菊花15g,麻黄5g,大黄5g,白芍12g,辛夷15g,桔梗10g,蝉蜕12g,炙甘草10g,川芎5g。
每日1剂,分2次水煎取汁600 ml,早晚各温服300ml。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偏于热者上方加石膏、蒲公英、连翘等;头痛重加羌活、藁本、白芷等;伴有阴虚阳亢者加代赭石、芡实、牛膝、麦冬等。
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片、鼻炎康加滴鼻净滴鼻,用量、用法遵使用说明。
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
治疗结果
评分标准:①流涕: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不流涕0分;鼻塞、头痛、头昏、面黄、纳呆、乏力、便溏各1分,无则0分;舌淡或舌红1分,正常0分;舌苔薄白0分,苔白或略厚1分;脉数或脉细1分,正常0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鼻及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消失,CT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积分下降90%以上。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黏膜充血、肿胀等减轻,CT影像学检查有明显改善,积分下降30%以上。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积分下降幅度在30%以下。
治疗组100例,痊愈50例,好转4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100例,痊愈20例,好转6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0%。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院内专方“鼻炎方”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三大炎症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障碍也是慢性鼻窦炎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慢性鼻窦炎属中医“鼻渊”一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此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目前中医对慢性鼻窦炎研究多认为其病位在肺窍,主要涉及脏腑为肺、胆、脾、胃。辨证分型大体包括:肺经风热型、胆腑郁热型、脾胃湿热型等。我院以慢性鼻窦炎大多有头痛、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等症状,故探求慢性鼻窦炎的病机为:清阳不升、湿浊阻滞、肺窍不宣所致。并创立了专方鼻炎方治疗慢性鼻窦炎。鼻炎方中苍术燥湿健脾,葛根解热生津,升举清阳。两药一则燥湿,一则生津,苍术性温,葛根性凉,两药针对病机,相辅相成,共为君药。麻黄、桔梗、苍耳子、辛夷均归肺经,均有宣肺之功,且苍耳子、辛夷均通鼻窍,为治鼻渊之专药。合川芎活血行气、上行头目、活血止痛共为臣药。因麻黄、葛根、川芎等偏于升散,佐以白芍、菊花平其升散之性。苍耳子、辛夷、川芎等属温热之药,故佐以疏散风热之菊花、蝉蜕和通腑泄热之大黄,使肺无邪热壅遏,此乃治未病之举。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燥湿升阳、活血通窍,更无寒热之偏极。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