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下段肌层缺损30例临床探讨
2014-01-24张琳
张 琳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重庆 401121)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下段肌层缺损30例临床探讨
张 琳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重庆 401121)
【摘要】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子宫下段基层缺损的临床处理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产科出现的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出现肌层缺损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产妇均行剖宫产结束此次妊娠,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共有8例产妇发生子宫破裂,后行子宫修补术进行修补。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应对其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进行监测,对于肌层缺损的产妇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子宫破裂的发生。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肌层缺损
本文对我院30例在产检中出现子宫下段缺损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子宫下段缺损的瘢痕子宫孕妇30例,年龄为26~35岁,平均为(30.5±4.5)岁;其孕次为2~5次,产次为1~3次,孕周为32~40周,平均为(35.5±3.5)周;30例孕妇前次生产均为剖宫产,其瘢痕切口为古典式的有2例,其余28例均为子宫下段切口,距离上次生产时间为21~28个月,平均为(24.5 ±3.5)个月。
1.2 方法
对产妇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运用超声波等影像检查进行监测,对肌层的缺损部位进行定位,确定再次剖宫产的手术切口位置;对于发生子宫破裂的产妇则需立即行子宫修补手术进行修补;根据产妇的妊娠结局将其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妊娠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将产妇的妊娠数据运用统计工具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0.05说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30例产妇均行剖宫产结束此次妊娠,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共有8例产妇发生子宫破裂,后行子宫修补术进行修补,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26.67%。对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新生儿的体质量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其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进行对比,结果破裂组产妇的肌层平均厚度为(2.44±0.49)mm,未破损组产妇的肌层平均厚度为(3.56±0.82),破裂组产妇的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中的8例产妇前次剖宫产切口均为子宫下段切口。
3 讨 论
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使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大大上升,而子宫下段肌层缺损是发生子宫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之一,因而应该加强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监测,及早诊断子宫破裂。在本次研究中的30例产妇,在前期检查中其超声影像检查显示子宫下段肌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损,针对其缺损程度,医师选择再次为产妇实施剖宫产,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但在本次研究中,仍然有8例产妇发生了子宫破裂,对其子宫破裂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发生子宫破裂的产妇组其子宫下段肌层的厚度明显小于未发生子宫破裂的产妇组,也就是说子宫破裂产妇组的肌层缺损程度明显比未破裂产妇组的严重,这说明子宫下段肌层缺损是造成子宫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1]。由于子宫下段肌层出现缺损,而使得此处组织的弹性下降,在胎儿的压迫下就易发生破裂,造成子宫破裂。
而导致子宫下段肌层出现缺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前次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若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在Ⅰ期愈合不良,使得切口处的肌层组织弹性下降,刚性上升,造成切口处的肌层在外力压迫下发生缺损或裂开。②前次手术切口的位置,子宫下段肌层在妊娠晚期会变薄,因而为了减小对子宫的伤害,剖宫产手术多会选择子宫下段切口实施手术,这就会使本已经变薄的肌层变得更加薄弱,在产妇再次妊娠时就会出现肌层缺损的症状[2]。在本次研究中最后出现子宫破裂的8例产妇其前次剖宫产切口均为子宫下段切口。且本次研究中发生下段肌层的30例产妇,只有2例其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为古典式,其余皆是子宫下段切口,这说明前次手术的切口位置对子宫肌层缺损的发生有直接影响。③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有关研究已经证明,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其子宫肌层厚度与无剖宫产史的产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在妊娠晚期,其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剖宫产史的产妇。且在妊娠过程中,相较于子宫的其他部位,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变化明显,剖宫产术所带来的瘢痕会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减小,而肌层厚度减小就使得肌层缺损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3]。这说明剖宫产是造成子宫下段缺损的重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的30例产妇,其前次分娩均为剖宫产。
而下段肌层缺损的产妇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则应根据产妇子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若肌层缺损情况较轻,对子宫收缩能力的影响较小,则可尝试阴道分娩,但阴道分娩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性太大,在临床中较少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对30例出现肌层缺损的产妇均选择再次实施剖宫产来结束妊娠,结果有8例产妇出现子宫破裂,其余22例产妇其剖宫产均获得成功。在前次剖宫产后2年左右再次妊娠是避免子宫破裂的最佳时期,但本次研究中并未得到此结果,这可能与本次研究的案例数较少有关。产科应该加强对瘢痕子宫产妇的子宫肌层厚度的监测,对于出现肌层过薄或缺损的孕妇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妊娠进行处理,对孕妇前次剖宫产和胎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保证母婴的安全。同时,产科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减少因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水平,减少子宫损伤以及子宫肌层缺损的发生。对妊娠期孕妇应该给予详细的孕期指导,规避子宫肌层缺损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子宫肌层缺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艳,俞秀玲.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断裂情况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11(1):74-76.
[2] 潘冬华,侯水玲.69例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2(14):104
[3] 赵伏华.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子宫破裂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10(4):49-51.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