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手术前后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1-24张元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医嘱病例教学法

张元元

(镇江卫生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4)

临床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手术前后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张元元

(镇江卫生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4)

在外科手术前后护理的教学中,选择典型临床病例,以手术的进行过程为中心解析病例,开展围手术期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临床病例法;护理;手术前后

临床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由教师选择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l]。临床病例导入法即在介绍某一疾病之前,先讲解事先准备好的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熟悉即将学习疾病的病例,然后根据病例引出相应的问题,再进行逐个分析解答。“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一章是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还没接触到疾病部分的知识,且教材在编写时为了考虑全局,内容涉及面较广。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完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后,对于布置的作业“完成某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还是感觉无从下手,不能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护生的临床实际应用能力,我校外科护理教研室教师在“围手术期护理”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临床病例导入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病例的选择、编撰和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选病例必须符合以下3点要求: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覆盖教材的知识点,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②充分考虑护生已有的医学护理知识;③注重病程的动态性,指病例资料应包含者从入院准备手术到手术结束直至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在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了“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这个典型的临床病例。为了尽可能涵盖较多的知识点,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加以适当的编撰。

2 组织实施

临床病例导入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占用学时较多,课堂教学需时较长,因此在课前可先将病例以讲义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讲义进行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具条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术前身体和心理状况的评估

通过解析病例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史、身体状况(年龄、营养状况、手术耐受力)、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等方面的评估。如通过分析医师开出的各项辅助检查,引导学生了解手术前必要的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术前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的措施以及特殊患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术前应做哪些特殊准备。通过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及其文化和社会背景,了解该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应通过采取怎样的途径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总结出一般患者术前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常规解决办法。

2.2 第二阶段:术前的常规准备

给出术前医嘱项目“明日上午8:0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备皮、更衣;配AB型全血400 mL,配AB型血浆200 mL;今晚10:00后禁食,术晨禁饮;青霉素皮试,普鲁卡因皮试;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内注射;术晨置胃管;今晚8:00肥皂水灌肠。”根据以上医嘱,教师提出以下问题:①术前的常规准备项目有哪些?②术前禁食、禁饮的目的是什么?③术前备皮的目的和范围是什么?④如何正确实施备皮的操作?⑤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正确实施以上术前准备项目?学生根据以上医嘱,结合教材,基本能完成以上思考题,此时教师进行讲解,提出特殊手术如幽门梗阻术前必须洗胃,骨科手术术前必须严格备皮等。通过学习临床典型病例,学生在脑海里浮现的不再单纯是条条框框的术前准备项目,而是条理分明的手术患者术前护理准备工作程序表,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实验课上再按上述病例进行技能操作练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临床应用能力。

2.3 第三阶段:术后护理

根据医师的医嘱及术后每日的病程记录,分析患者术后在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以及应在不同阶段采取的医疗护理措施。如术后患者的病程记录“术后第3天,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特殊不适,已肛门排气,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已恢复,医师巡诊嘱拔除胃管,给半量流食”。教师可据此引导护生学习对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总之,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在动态变化中学习、掌握术后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的一般规律及护理措施。

3 体 会

3.1 临床病例导入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病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对手术患者的护理形成整体认识,通过分析病例,以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为主线,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服务对象的存在,以临床病例导入的形式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也提高了护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术前常规准备项目是零碎的、抽象的,而以医嘱形式出现的术前常规准备项目则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总结归类深入了解教材,再回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这在以往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不易做到的。

3.2 临床病例导入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护生一般都喜欢听教师讲解临床病例,而对脱离临床实践照本宣科的讲解感到乏味。在病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密切联系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析病例和执行医嘱的过程也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3.3 临床病例导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病例来源于典型临床病例,具有真实、生动、客观和针对性强等特点,便于护生学习和理解。将临床实践融会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空间。

4 应注意的问题

临床病例导入教学法在“围手术期护理”一章的教学中运用应以手术为中心,即以患者入院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为切入点,而不是围绕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过程来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病例分析的主题。另外,教师必须熟悉外科手术的流程,在病例分析过程中紧密结合临床,只有为学生营造近乎真实的模拟护理情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郭莉,刘丽华,茹淑玲.病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10):611-612.

R473.6

:C

:1671-8194(2014)08-0248-02

猜你喜欢

医嘱病例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病例”和“病历”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