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护

2014-01-24许梅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手术室危害护士

许梅芳

(北京燕化医院手术室,北京 102500)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护

许梅芳

(北京燕化医院手术室,北京 102500)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伤害因素,制定并落实防护措施。结果 手术室环境中存在诸多影响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防护不当易引起职业性危害,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可最大程度减少损伤。结论 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人员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提高了手术室护士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促进了护士身心健康,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职业危害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手术室是手术患者聚集的场所,也是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随着手术数量迅速增加与有限人力物力资源的矛盾,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中直接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最高。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构成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放射性、辐射、电磁波、噪声,各种有害废气等。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无规律等诸多职业不安全因素。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职业安全管理,促进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根据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本人就其职业危害原因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主要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各种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及各种直接和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频繁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们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率高,一次即可感染[1]。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皮肤暴露或黏膜暴露。

1.2 锐器刺伤:在手术室发生损伤的因素和物品较多,最常见的是缝针、手术刀、注射针头、套管针的内芯、安瓿,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强度大,接触血液和接触刀、针等锐器频率高,同时工作中疏忽,操作不规范,配合不当,被他人刺伤,因此手术室是发生医疗锐器损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灾区”。手术中在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手术刀片、剪刀、缝针、钩等传递频繁,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稍有不慎,容易误伤他人和自己。针刺、刀割伤导致皮肤或黏膜易被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污染,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通过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6.0%~30.0%、3.0%~10.0%、0.2%~0.5%[2]。

1.3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造成的感染:进行开颅、骨科矫形手术中动力系统所产生的血雾,胸外科、血管外科等手术时,小动脉出血点容易溅入眼睛里或皮肤上,有明显的血迹易被发现,但多数肉眼看不到的情况易被忽视,此外,手术护士手套刺破及手术衣袖口容易被体液污染,也是感染的因素。

2 化学性危害因素

2.1 化学消毒剂:手术室内许多物品的消毒、灭菌、环境的消毒、标本的浸泡都要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的呼吸系统、皮肤、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2.2 麻醉废气: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残余的麻醉废气,这些麻醉废气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长期接触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

2.3 药物:手术过程中,经常要用到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护士在配制这些药物时,当粉剂安瓿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取后把针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液溢出,不可避免地吸入含有药物的气溶胶、气雾或药液沾染皮肤,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几乎所有化学药物均可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长期接触是引起护士职业性皮炎的常见原因。手术洗手的消毒产品,对皮肤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2.4 异味:手术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异味,如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产生的有害烟雾,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所有的骨水泥释放的异味气体,腹腔镜手术中散发的二氧化碳等,这些烟雾、气味长期吸入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危害身体健康。

3 物理因素

存在于手术室环境的物理危险因素主要有噪声、电离辐射等。

3.1 噪声:手术室的环境相对密闭,每天的各种噪音主要来源于:①电动吸引器;②电刀;④电钻、电锯;③监护仪;⑤骨锤打击声;⑥器械车轮的摩擦音;⑦层流手术室的送风机等声音。当声音超过一定的分贝量时,可致血中17羟皮质胆固醇水平增高,可使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排泄量增加,还影响人心血管和听觉的变化,可使人的注意力分散[3],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出错。不利于护士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3.2 射线辐照: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用到“C ”型臂机进行术中定位,使手术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如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由此产生电离辐射会给手术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害,其放射出来的X射线,小剂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畸,X线还能导致头晕、脱发、器官受损、抑制骨髓造血等。

4 身体疲劳及心理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对护士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因手术时间长,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工作时需长时间站立,颈椎前倾易导致颈椎病,下肢静脉淤血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繁重而平凡的工作中,再加上手术难度日益增加,新手术、新技术的全面开展、抢救患者概率的增加。工作具有节奏快、持续时间长、风险大和相对不规律的特点。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各种躯体疾病外,更会引起心理疲劳,

5 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5.1 血源性感染危害因素的防护:我们根据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并制定了一套手术护理操作程序:①规范手术器械台上器械的摆置。②明确规定手术台上刀、剪、针等锐器器械摆放及传递,规范每位护士的基本操作。③手术患者常规检查HBV、HCV、HIV等生化检查项目。急诊患者术前无生化检查者一律按感染手术处理术中用物。

5.2 器械护士防护:术中要求器械护士严谨操作,与医师传递器械时要稳、准,如传递刀、剪、针等锐利器械(尤其对血液检测异常者)时,要通过“中间区域”,即预先指定放置锐器的区域,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均从中拿取锐器,这样可以减少用手直接传递锐器所致损伤的危险。

5.3 巡回护士防护:巡回护士在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确保安全。一旦受伤立即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伤口,再用消毒液碘酒和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用防水敷料覆盖,并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上报感染办。如可疑被HBV、HCV、HIV感染时,请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处理,积极有效地减少对护士的伤害。

5.4 理化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①噪声污染的防护:为了防止噪声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a.要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对车轮等易摩擦产生噪音的仪器设备注意清洁、上油保养工作。b.对于人为造成的因素应尽量避免,如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不在手术室高声喧哗。对参观人员严格限制,加强管理。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车轮清洁、上油、保养。通知有关人员定期对层流送风机保养。②化学因素的防护:做好个人防护,操作要规范、准确,配制或接触化学性消毒液时应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消毒剂现配现用,浓度要准确,避免空气污染。如甲醛、戊二醛等消毒液不要放在手术间,放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并密闭消毒液,防止溅溢或外溢,减少空气中的浓度,减少呼吸道刺激。使用及监测化学消毒剂时,要戴手套和护目镜。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及时吸除其产生的烟雾。③加强对辐射的防护:有X线照射的手术时,将手术安排在设有防射线辐射的手术间,手术间内尽量减少人员,参加手术人员,术前应穿铅衣,佩戴护目镜和铅围脖,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放置铅屏风。照射时,在保证患者安全、不违反无菌原则的前提下,可暂时回避,暂时离开工作区。④使用抗肿瘤药的防护巡回护士在配制抗肿瘤药物时尽量将治疗车靠近手术间的排风口,使污染的空气向外弥散。配制抗肿瘤药应戴手套,熟练掌握化疗药物配制技术,防止药液和雾粒溢出,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将废弃物与其他物品分开管理,存放于规定的密闭容器中。

5.5 合理安排工作,减少对身体伤害:在工作安排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保持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流程,灵活制定班次随时调整人员,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护士月经期尽量安排中小手术。

5.6 心理疲劳的防范:在重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重视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进行心理培训,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调整自我,积极的做到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事守信,工作时全力以赴,休闲时彻底放松。

6 加强手术前访视制度

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熟悉病情并了解各项检查报告单,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者手术时,手术组医务人员都要注意,上台时穿防水性能好的手术衣、戴双层手套及防护镜,做好个人防护。

7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4]。大多数护士在护校学习期间并未受到过专业化的职业防护教育[5],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意识和知识。因此,学校、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创造和提供职业安全教育的学习机会,每年对新来护士进行岗前专门教育。强化手术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坚持标准预防,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职业伤害降低到最低,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总之,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就会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1] 陈灏珠.实用护理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514.

[2] 吴慧杰.护理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情况及普遍性防护原则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57-58.

[3] 王欣梅,王修德.国内放射性职业危害与放射性疾病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60):713-7l4.

[4] 龙伟文.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59-660.

[5] 左凤林,陈天芬.我校实习护生职业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5):20-22.

R192.6

:A

:1671-8194(2014)08-0240-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危害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药+酒 危害大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