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1-24卢小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蜕膜非手术治疗肌层

卢小丽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妇产科,广东 中山 528463)

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分析

卢小丽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妇产科,广东 中山 528463)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月收治的18例胎盘植入患者,给予米非司酮、缩宫素、抗感染治疗等,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 非手术保守治疗疗效好、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

近年来随着流产、剖宫产人数不断增加,胎盘植入已经成为产科常见并发症,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方法比较缺乏,因此产前检测难度较大,多到分娩出现胎盘剥离困难时才能发现,导致治疗难度较大,易导致孕期自发性子宫穿孔、产后出血、术后感染等现象[1],威胁母婴安全,最终导致子宫切除后果,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5例胎盘植入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月收治的18例胎盘植入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4.6±3.2)岁,孕周<28周6例,28~41周12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10例,孕次最多6次,产次最多3次,剖宫产史12例,子宫肌瘤2例。

1.2 纳入标准及临床表现

均在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植入、胎儿分娩出后发现胎盘剥离,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平滑肌层受到胎盘绒毛组织侵入。5例产妇产前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经超声诊断确诊为前置胎盘,其中胎盘植入2例。3例产后胎盘滞留,2例引产,胎盘不下,经超声诊断证实。2例出现自发性子宫破裂,经超声诊断显示胎盘植入宫角部,术中证实,其余6例由于其他原因而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胎盘植入。本组孕妇部分性植入6例,完全性植入10例,植入胎盘面积>1/2者2例。植入部位:子宫下段植入6例,宫体部植入8例,宫角处植入2例。

1.3 方法

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植入肌层、部分附着者,采用剪刀对植入、附着组织进行锐性剥离,植入深肌层部分而未能剥离者,可用可吸收缝线对创面出血部位进行缝扎止血;阴道分娩中胎盘不下、植入深肌层部分未能剥离、剥离困难、产后经超声诊断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术后当天即服用米非司酮,50毫克/次,每天2次,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进行输血及抗感染治疗。米非司酮片治疗前后2 h禁食,待治疗3~5 d后胎盘可大部分排出后行清宫术,对残留的胎盘组织进行清除。

2 结 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出血均停止。治疗7 d后采用B超复查,对于仍然存在残留胎盘组织者,可给予米非司酮25毫克/天治疗,每天1次,4周后进行再次复查;个别延至6周患者痊愈。

3 讨 论

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或者刮伤性内膜缺陷导致继发性蜕膜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妊娠后宫底蜕膜出现完全性或部分性缺乏,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从而引起胎盘植入。近年来随着流产、剖宫产人数不断增加,胎盘植入人数不断增加,病情多在第三产程发现,基本处于较为凶险状况,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胎盘植入主要表现为剥离不全、胎盘滞留、剥离面大出血等症状。超声诊断下可见胎盘增厚、血池异常丰富,不规则形态的液性暗区出现,胎盘下肌层局部变薄甚至消失,胎盘漩涡近子宫肌层处血流丰富。临床将胎盘植入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穿透性胎盘等。由于胎盘植入较为凶险,因此在产前检查时若发现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则需通过血清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等诊断,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采用MRI检查,若确诊为胎盘植入,则最好采用剖宫产。

传统治疗胎盘植入多为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针对植入面积小、出血量少、具有保留子宫愿望患者,药物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甲氨碟呤及米非司酮,然而保守治疗失败时,多需行子宫切除术,手术可导致卵巢功能退化、盆底功能衰退等,术后患者生育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心理、生理双重阴影,因此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信心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甲氨碟呤作为抗代谢类化疗药物,为叶酸类似物,妊娠时能够对滋养层细胞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破坏荣买,从而促进胚胎组织环丝与脱落。而米非司酮作为润通拮抗剂,能够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与孕酮的结合进行阻滞,蜕膜在缺血状态下出现变性,最终脱落。然而MRX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易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可导致骨髓抑制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治疗同时,科技与患者四氢叶酸钙进行对抗治疗。本次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作为作用于受体水平的孕酮拮抗药,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抑制孕酮活性,从而引起绒毛及蜕膜变形,促进胎盘组织的脱落、坏死及吸收。药物对机体损伤较小。基本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凝血功能正常,出血量较少的非穿透性植入胎盘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需将药物治疗失败时需采取切除子宫的方式治疗大出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将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及病症观察指标告知他们,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因此住院费用相对较高,采用药物治疗时必须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方可治疗。

胎盘植入与引产、流产、剖宫产、前置胎盘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告知患者并进行广泛宣传,将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告知患者,减少人流、高龄怀孕等发生。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对高危因素产妇进行剖宫产治疗前采用彩超进行筛查。本次研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治疗均成功,未出现转子宫切除患者,由此可见,在胎盘植入引起的子宫穿孔、大出血、严重感染、破裂等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患者病情若允许可采用局部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能够尽量保全患者子宫,效果显著。

[1] 胡珊,王柳燕,胡燕,等.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9例[J].武警医学,2010,21(3):268-270.

[2] 李芳.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142-143.

[3] 郭秀香,徐建英.介入治疗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8,7(6):65-67.

[4] 成够芳,李运,孔芹.药物联合保守性手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320-322.

R714.4

:B

:1671-8194(2014)08-0117-02

猜你喜欢

蜕膜非手术治疗肌层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与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响
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人工流产术中所见子宫颈蜕膜性息肉的研究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