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穴位为主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100例
2014-01-24关晓蕾
关晓蕾
(河南中医学院2012级研究生,郑州450000)
肥胖症是指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和)分布异常,导致体重增加或(和)体型臃肿,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不仅影响人自身的美观,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它是多种疾病的直接诱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患者越来越多,肥胖人群也开始走进医院寻找治疗方法。穴位埋线以其省时简单、疗效持久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前来治疗。笔者采取腹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文中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7~9月针灸门诊,BMI均≥23.0kg/m2。女90例,男10例;年龄18~50岁;肥胖前期15例,Ⅰ度肥胖60例,Ⅱ度肥胖25例。均无埋线禁忌证。
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BMI在(23.0~24.9)kg/m2时为肥胖前期;BMI在(25.0~29.9)kg/m2时为Ⅰ度肥胖;BMI≥30.0kg/m2时为Ⅱ度肥胖。
治疗方法
取穴:腹部穴位:上脘、中脘、梁门、水分、天枢、大横、阴交、归来。辨证取穴:湿滞脾胃加丰隆、阴陵泉;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胃火旺盛加内庭、合谷;气滞血瘀加三阴交、太冲。若局部过于肥胖,可在局部脂肪堆积最多部位取穴。操作:所需材料器械:无菌包1个,内含1支一次性7号腰穿针、1包3/0羊肠线、1个消毒弯盘、1把手术剪、1把镊子、1双无菌乳胶手套。操作方法:打开无菌包,戴好无菌手套,将羊肠线剪为1~2cm的小段备用,将腰穿针针芯向外提出2~3cm,然后将小段羊肠线自腰穿针前端穿入。助手将患者所需埋线部位消毒后,医生将带线腰穿针刺入患者穴位,将羊肠线埋入脂肪层和肌层,可根据患者实际胖瘦程度选择直刺或45°斜刺,斜刺时针尖方向朝向会阴部。患者产生得气感时出针。出针后用消毒棉签轻压针孔,也可用创可贴贴在针孔上1d。每30d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穴位埋线后,1d内针孔不可蘸水;3d内不可做剧烈运动;1周内不可食用辛辣食物及鱼虾海鲜等发物。嘱患者可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晚餐摄入量,但不必刻意节食。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考1997年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BMI下降≥4kg/m2;有效:BMI下降≥2kg/m2且<4kg/m2;无效:BMI下降未达到2kg/m2。
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8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体会
单纯性肥胖多是因为饮食不节,热量摄入过多,或是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造成,与脾、胃、肠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腹部穴位为主的埋线方法将治疗的重心放到腹部,取穴少而精,减少了患者心理的畏惧和身体的痛苦,着重于调理脾、胃、肠的功能,再加入一定的辨证取穴,从全方位对人体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了满意的减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