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4-01-24丁晓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影像学病灶脑梗死

丁晓岚

(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 中牟 451450)

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丁晓岚

(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 中牟 451450)

目的分析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意义。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对其均进行全面性的检查与综合性治疗,再将临床临床诊治特点及意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经过CT、MRI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单发性病灶者24例,表现为多发性病灶者39例。再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积极治疗后,基本痊愈22例,显著好转35例,好转5例;无变化1例,未出现恶化例数,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临床上针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通过早期、快速的CT、MRI影像学检查,确定其病灶情况之后,再采取针对性、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老年;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

在较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中,尤其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给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本院基于心脑血管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造成的威胁,就将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积极的诊断与治疗,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龄在4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2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在2~12 h之间,平均时间为(4± 2.18)h;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初发脑梗死患者54例(85.71%),复发者9例(14.29%)。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者;②符合复发性脑梗死诊断标准者;③出现脑动脉硬化的症状与体征,且初发于45岁以上者;④血压控制在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者;⑤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了治疗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主要包括有:①出现颅内肿瘤、中毒、炎症、外伤等现象的患者;②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心房纤颤等疾病者;③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经药物控制不能达标者;④有昏迷、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者;⑤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及禁忌证者;⑥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者[1]。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全面的病史询问,并对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有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等情况。在以上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CT或MRI影像学检查。

1.3.2 治疗方法

临床上针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主要以改善脑部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为原则进行治疗的,具体为:①“三高”的控制治疗。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发病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药物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控制,使其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②高压氧吸入治疗。早期对患者行高压氧吸入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高压氧治疗1次60~90 min,1次/天,15 d为1个疗程;③溶血栓治疗。在患者发病24 h以内,采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0.56 mmol/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次/天,15 d为1个疗程;④常规治疗。采用706代血浆、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复方丹参流放液等药物剂量250~500 mL,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天,15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如发生恶心、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现象者,可对其给予20%的甘露醇200~300 mL,2次/天,进行脱水治疗;⑤其他。针对临床症状表现较好的患者,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帮助改善脑部微循环;针对有意识障碍,神志不太清楚的患者,应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

1.4 评价指标

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91%~100%;显著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46%~90%;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0~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2 结 果

2.1 临床检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检查情况分析发现,采用CT检查34例(53.97%),采用MRI检查19例(30.16%),采用CT与MRI联合检查10例(15.87%)。其中,经CT检查未发现病灶而经MRI检查发现病灶者有6例(9.52%)。

63例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单发性病灶者24例,表现为多发性病灶者39例。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包括有:①腔隙性脑梗死者48例(76.19%),病灶直径均≤2 cm,病灶形态多为卵圆形或圆形;②大病灶脑梗死者15例(23.81%),病灶直径均>2 cm,病灶形态呈不规则的片状。

2.2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对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对其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基本痊愈22例(34.92%),显著好转35例(55.55%),好转5例(7.94%);无变化1例(1.58%),未出现恶化例数,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好转)/63×100%。

3 讨 论

中老年人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大多数是因为患者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血栓形成或粥样硬化现象,使得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其出现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病。也有少数的脑梗死现象是由于液体、气体等异常物体沿着血液循环,进入到患者的脑动脉或是颈部动脉中,导致血流量骤减或是血流阻断,从而使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发生软化并坏死,最终形成脑梗死疾病。中老年脑梗死属于常见病且容易复发,致残率、病死率极高,因此给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能早期积极、有效地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患者入院之后,咨询病史后应及时、快速地对患者行CT、MRI影像学检查。为确保患者检查的准确性,若CT检查未发现病灶者,需联合MRI行二次检查,以便于在确定患者的病灶位置、形态、体积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发现,6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且男性患者多数还有吸烟、饮酒过度的不良嗜好。因此也提示中老年脑梗死疾病好发于有以上情况的患者,这种观点也与相关的研究资料符合[3]。针对此种现象,在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时,需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控制,以避免这些因素对脑梗死的治疗带来的负作用。由于长期吸烟、饮酒也是诱发脑梗死的原因之一,因此对患者进行抗凝、降纤、溶血栓、改善脑血流等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详细的讲解,使患者能够戒烟戒酒,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对患者血管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通过早期、快速的CT、MRI影像学检查,确定其病灶情况之后,再采取针对性、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陈忠伟.基层医院中老年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57.

[2] 肖莉.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BNP、D-D、CRP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419-420.

[3] 彭玲湘,范咏梅,陈友桂,等.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41-42.

R743.33

B

1671-8194(2014)16-0227-02

猜你喜欢

影像学病灶脑梗死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