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2014-01-24李德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囊袋外伤性晶状体

李德全*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李德全*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目的讨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23例23眼,行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手术中在连续环形撕囊之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之后,行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摘除,在囊袋内,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23眼在治疗后,人工晶体均在正位,囊袋张力环均在囊袋内,无明显倾斜与偏位,基本正位。在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0.7者12眼,矫正>0.8者6眼,有一例出现后囊膜皱缩并后发性白内障,予行YAG激光治疗后视力为0.8。结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并可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囊袋张力环;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

从临床上看来,外伤性的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是较为常见的,其手术难度常较大,操作较为困难,也容易引起手术中的并发症,影响到术后的晶状体稳定性。以往的治疗多是用大切口做晶状体捞出,或是囊内摘除,再或是经由睫状体扁平部来咬切晶状体,同时与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线的固定术来联合或将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这些治疗方法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人工晶状体也容易倾斜或者偏位。随着近年来囊袋张力环出现于临床并使用,上述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1]。笔者就2011年至2014年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均采用了囊袋张力环植入的23例23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由23例23眼。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56岁。术前患者的视力为0.02~0.3。在术前检查中发现的晶状体半脱位的范围,在小于1/4个象限的有11眼,在1/4~1/3个象限的有12眼。检查晶状体核的硬度中,Ⅰ级核有6眼,Ⅱ级核有10眼,Ⅲ级核有7眼。伴继发性青光眼的1眼,眼压为47.2 mm Hg。

1.2 方法

23例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23眼都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并植入囊袋张力环和折叠式的人工晶状体。10位患者采用球周麻醉,13位患者采用表面麻醉。10位患者于下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13位患者于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在2:00处再做辅助性的切口并注入粘弹剂撑开前房,做连续的环形撕囊,直径在5~5.5 mm。后经上方角膜切口处,向囊袋中植入囊袋张力环的一端,并旋转以至全部进入到赤道部,使环开口背向悬韧带断裂处,调整囊袋位置至正常之后,再对晶状体核行超声乳化术,注吸皮质,后于囊袋内植入折叠式的人工晶状体。之后可不缝或用10-0尼龙线,将切口缝合1针。术前有眼压高的患者1例,联合做小梁切除术。于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患眼人工晶状体所在的位置和患眼的眼压等,术后随访的时间为3个月~2年。

2 结 果

2.1 术后患眼的视力

在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0.7者12眼,矫正>0.8者6眼。

2.2 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和囊袋张力环的位置

在术后随访3个月~2年,人工晶体均在正位,囊袋张力环均在囊袋内,无明显倾斜与偏位,基本正位。

2.3 并发症

术后患者眼压范围在10~21 mm Hg,有一例出现后囊膜皱缩并后发性白内障,予行YAG激光治疗后视力为0.8。囊袋张力环的张力过大所导致的张力环脱落、晶状体囊袋的破裂、玻璃体积血等情况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的失代偿、脉络脱离、眼内炎症等并发症均未发生。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与显微技巧的创新进步,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手术的成功率都有着很大的提高,不少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挽救了视力。在以往的治疗中,治疗方法多采用囊内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手术的切口常较大,玻璃体容易因此大量流失,由此所造成的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也是较多的。在术中,若同时植入前房型的人工晶状体或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的人工晶状体,会造成角膜内皮的失代偿以及继发性的青光眼等并发症,人工晶状体也容易倾斜或偏心[2]。近年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的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等情况,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次讨论的23例患者23眼,就采用的局部麻醉下在充分水分离后植入囊袋张力环,效果较为满意。在这次回顾分析中,针对治疗,笔者发现了以下几点:①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常伴有虹膜的粘连,使瞳孔难以散大。脱位的晶状体的中心移位是较为明显的,悬韧带在各个方向的力量也不均衡。因此在治疗术中,连续的环形撕囊十分关键,在撕囊时,动作要轻,直径需控制在5~5.5 mm的范围内,囊口要圆,不然就容易造成囊膜口的扩大或者发生晶状体的全脱位。②为了便于超声乳化以及皮质的抽吸,预防囊袋的破裂,避免悬韧带的断裂范围的扩大,防止玻璃体的溢出,囊袋张力环的放入顺序,最好是在超声乳化之前。③在抽吸皮质时可发现有大部分位于瞳孔中央的皮质,需缓慢操作以保持前房的深度稳定。若前房过深,会造成脆弱悬韧带的断离,若前房过浅,有撕囊口过大的情况时,张力环也容易滑出于囊袋。④为了避免被植入的囊袋张力环脱入到玻璃体腔,需考虑后囊破裂的可能性。⑤术中,为了保持灌注液与流出液的平衡,需控制超声乳化的设置在低的流量、灌注与负压。⑥术中,需尽可能的使用辅助器械,来减少悬韧带的受损。

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中,囊袋张力环有着以下优点:①可使囊袋内空间足够大,维持了晶状体囊袋的圆形的轮廓,增加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安全性。②减少了非对称的晶状体囊袋的张力,同时可对抗残留的晶状体的悬韧带牵引力。③使玻璃体流失减少,前膜稳定,有助于晶状体的粉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与皮质的抽吸。④可有效防止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发生瞳孔夹持、倾斜、脱位、震颤或偏心等情况,帮助恢复视力。⑤对于晶状体的上皮细胞的移行和增生有效抑制,并减少后发性的白内障可能。

可见,囊袋张力环在植入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的治疗中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临床应用时间尚短,仍需长期关注其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长期随访。

[1] 余超明,关卫文.囊膜张力环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53-254.

[2] 汪秀娟,胡甫密,马传勇.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49-50.

R776.1

B

1671-8194(2014)16-0104-02

茂名市科技立项项目(0011005140622035)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囊袋外伤性晶状体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大量积液一例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干细胞与晶状体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