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研究

2014-01-24秦晓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椎间优良率腰椎间盘

秦晓彬

临床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研究

秦晓彬

目的对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手术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 观察组则使用微创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优7例, 良19例,中5例, 差4例, 优良率为74.29%;观察组优10例, 良21例, 中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8.57%。两组对比, 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使用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指在椎间孔和它外侧的椎间盘发生突出的现象, 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症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种并发症, 其发生率约为1%~2%[1]。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 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等腰腿疼痛类疾病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本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了7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5例, 其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52.8±6.3)岁, 病程1个月~15年。从疾病分型来看, 8例为Ⅰ型(椎间孔内型), 7例为Ⅱ型(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型), 9例为Ⅲ型(椎间孔外型), 5例为Ⅳ型(同节段混合型), 6例为Ⅴ型(复杂型)。观察组共35例, 其中男18例, 女17例, 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53.7±6.8)岁, 病程2个月~16年。从疾病分型来看, 9例为Ⅰ型, 8例为Ⅱ型, 6例为Ⅲ型, 7例为Ⅳ型, 5例为Ⅴ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分型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方法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为:①患者在X脊柱架上取仰卧体位, 确定穿刺部位后完成穿刺, 将医用亚甲蓝燃料成功注入, 插入导丝后将穿刺针取出。②利用置入的YESS内窥镜对髓核进行仔细观察, 同时将环踞置入椎间盘,并用髓核钳夹住髓核, 采用双极射频止血[2]。③完成手术后进行适量抗生素的静脉滴注, 预防感染, 并于术后24~72 h指导患者在腰围保护的基础上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其疗效评价标准参照MacNab标准[3], 具体为:优:疼痛感完全消失, 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可正常工作,直腿抬高可达70°;良: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运动功能正常,也可继续工作, 直腿抬高约50°;中:症状部分消失, 部分运动功能障碍, 不可继续工作, 直腿抬高为30°;差: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优7例, 占20.00%, 良19例, 占54.29%, 中5例,占14.29%, 差4例, 占11.43%, 优良率为74.29%(26例);观察组优10例, 占28.57%, 良21例, 占60.00%, 中3例, 占58.57%, 差1例, 占2.86%, 优良率为88.57%(31例)。两组对比, 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869, 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和上一间隙的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 所以要想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快速诊断比较困难[4]。如果患者还有其他腰椎类疾病的合并症发生, 就会增加该病临床诊断的难度, 且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对腰腿疼痛类患者而言, 准确的临床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

目前, 临床上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因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不仅不利于快速康复, 还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可能性,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微创性手术,例如经横突入路、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关节突入路等手术已经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和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 它具有显著的优点, 除了可以快速促进术后康复之外, 还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治疗效果显著。

在本组的研究中, 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8.57%, 比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高出14.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和其他研究成果一致,充分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 使用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进行临床推广。

[1] 张发旻, 王晓东.显微内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7):62-64.

[2] 黄铭图, 徐奎, 庄洪, 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4(32):182-183.

[3] 刘爱峰, 巩浩然, 古恩鹏, 等.MED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 6(1):77-78.

[4] 夏刚, 田融, 李会明, 等.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13(12):1307-1312.

2014-08-20]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三科

猜你喜欢

椎间优良率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