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进初探

2014-01-24邱韵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实验课中药化学

邱韵萦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课程, 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 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1]。中药化学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 此学科对化学基础要求高, 课程知识点较难理解,是一门理论学习难度高、实践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理论知识, 且通结合实验操作提高运用能力。在此,结合近几年自身教学经验, 针对中药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别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做些探讨。

1 课堂教学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化学是集合中药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知识交叉学科, 教学内容繁多, 涉及化学基础知识量大, 倘若基础化学知识不牢固, 学习中就会遇到较大障碍, 并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体,“教”处于中心地位,“学”相对被动的教学模式,而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等教学知识点枯燥乏味。老师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1.2 教学模式改进

1.2.1 正确鼓励引导,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是个主动过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 才会事半功倍。教学初, 教师需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中药化学是个充满神奇的世界, 探索中药如何发挥治疗作用,归根结底就是带领大家走入中药的化学世界, 寻找物质基础的秘密。讲授绪论时, 结合身边用药实例, 让学生对中药化学的运用产生兴趣。同时, 鼓励学生独立查阅文献, 解决疑问,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1.2.2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多媒体生动教学 现代药学领域发展迅速, 但教材更新滞后, 教学内容常与现实脱节, 不利于解决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 教师的备课需利用网络媒体, 查阅最新资料, 及时掌握中药化学领域的最新提取方法、分离材料、前沿技术、分析仪器等动态,将最新科技普及给学生, 激发学生求知欲, 拓展学生知识面。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提取分离等枯燥难懂, 一直被学生排斥,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清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量。例如, 讲授化学成分结构时, 结合植物图片, 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实验仪器、大型分析设备均可通过图片形式丰富地展现。提取分离流程可制成电子教学课件, 通过动画演示实验原理及具体操作,大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2.3 引入问题式教学, 增强教学趣味性 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Howard Barrows创立的一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并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2]。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综合素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 在苷类成分讲述时,以黄芩为例, 给大家提出问题, 黄芩有浸、烫、煮、蒸等炮制方法。 南方认为“黄芩有小毒, 必须用冷水浸泡至变绿去毒, 叫淡黄芩”;而北方认为“黄芩必须用热水煮后, 以色黄为佳”。同学们需结合苷类章节所学知识, 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 赞同哪方观点, 并阐述理由。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常规教学的严肃性,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大胆质疑, 共同探讨, 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又增强团队意识, 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

1.2.4 理论与习题相结合, 提高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 中药化学课程在考试中并非单纯的考查概念, 更注重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如酸碱性比较、色谱分析洗脱顺序、设计提取分离流程、结构解析等。因此, 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概念,更要配合相关练习灵活运用。教师在完成每章节的教学后,开设习题课, 将重要知识点以不同题型反复出现, 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便于理解记忆, 有利于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

2 实验教学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化学传统教学中, 实验课作为辅助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基本理论, 即验证性教学[3]。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均详细给出, 实验结果毫无悬念, 学生不需要思考, 只需“照方抓药”。大多数学生喜欢实验课, 因为实验课无压力、不拘束、课前不用预习, 课后的实验报告照搬实验讲义, 实验结果也千篇一律。同时, 最终期末成绩中以理论考试为主, 占70%, 平时表现10%, 实验成绩仅占20%。因此, 传统的实验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无法发挥自主能动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央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融合发展[4]。实验操作技能得不到提高,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2.2 教学模式的改进

2.2.1 改变课程安排, 理论实验分开 将实验课时提出, 以“中药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考试课程, 专门为实验课授课设定标准, 改变过去仅考察实验报告的做法, 把实验操作技能列入评定标准, 如渗漉法, 当教师讲解后, 需边指导学生操作边评分, 分别从是否选择合适的渗漉装置;1%HAc等试剂配制是否规范;药材是否润湿;流速是否控制得当;pH值调节是否标准, 遇到问题能否自主分析和解决等等, 综合考察学生实验技能, 作为实验平时成绩,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2.2.2 摒弃保姆式教学, 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 不再提供实验课详细讲义, 只将实验题目告知学生,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理论课所学方法, 设计简单合适的提取、分离、鉴别方法,制定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 教师根据各组实验方案, 选取最优实验设计, 修改不合理部分,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对实验验证, 最终改善并确定方案供全体学生使用。同时, 依次选派同学进行实验前准备, 让学生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都充分学习, 不断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性科研思维。

2.2.3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不合格学生“回炉”学习 社会岗位对药学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要求较高, 高校教师需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以免与社会脱节。为提高重视程度, 需针对中药化学实验课设计考核办法, 并确保评价方法公平合理。由教研室制定评分细则, 将评分具体化, 设置若干项评分要点, 每次实验打出1~5分等级, 最终判断出公正、合理的综合实验成绩。每次实验, 选择实验成绩后20%的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的统一培训, 进行“回炉”操作, 强化实验技能, 成绩合格后方可继续实验。关于期末考核, 可结合平时成绩、“回炉”成绩、实验报告成绩, 综合测评学生实验技能, 划分免考学生和必考学生, 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

综上所述,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针对中药化学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 并已实践, 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也很多, 但只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就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应用性人才。

[1]赵惠茹, 杨静, 靖会, 等.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3):236-238.

[2]于浩飞, 何保丽, 王 扣, 等.PBL 教学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1(5):163-165.

[3]梁晓霞, 程伟.深化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114-115.

[4]周雄.创新性化学人才培养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与思考.科学之友, 2010, 3(1):11-12.

猜你喜欢

实验课中药化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有趣的实验
“中药零食”怎么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