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的研究

2014-01-24王文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5期
关键词:斯汀甘草酸荨麻疹

王文影

慢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的研究

王文影

目的 研究慢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的价值。方法 56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28 例 , 对照组应用依匹斯汀 , 观察组同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 , 随访 1 年 , 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 96.4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 71.4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 7.14%、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 21.4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慢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具有效果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 , 应用前景广泛。

慢性荨麻疹 ;复方甘草酸苷;依匹斯汀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 , 局限性、瘙痒性和暂时性的风团和红斑反复出现是典型的临床表现[1]。本科 2011 年 1 月 ~2013 年 4 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 , 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以 2011 年 1 月 ~2013 年 4 月本科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56 例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28 例 , 对照组中男 15 例、女 13 例 , 年龄 27~48 岁、平均年龄 (37.4±8.6)岁 , 病程 0.5~4 年、平均病程 (2.2±0.7)年 ;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11 例 , 年龄 24~52 岁、平均年龄(38.1±8.9)岁 , 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 (2.3±0.8)年 ;在各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依匹斯汀胶囊 20 mg/次、1 次 /d, 疗程 30 d ;观察组患者使用依匹斯汀胶囊 20 mg/次、1 次 /d, 同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 2 片 /次、3 次 /d, 疗程 30 d。

1. 3 疗效标准 ①疗效指数超过 90% 为治愈 ;②疗效指数介于 60%~89% 为有效 ;③疗效指数介于 59%~20% 为好转 ;④疗效指数低于 20% 为无效。有效率 =(治愈 + 有效 + 好转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14例治愈、8例有效、5例好转、1例无效 , 有效率为 96.42%,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5 例治愈、6例有效、9 例好转、8 例无效 , 有效率为 71.43%,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1 年 ,观察组患者 2 例复发 , 复发率为 7.14%, 对照组患者 6 例复发 ,复发率为 21.43%,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皮肤病 , 目前认为其属于Ⅰ型皮肤及黏膜的超敏反应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引起的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释放增加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2]。依匹斯汀通过对 H1受体发挥拮抗作用 , 对白三烯引起的粒细胞趋化作用进行抑制 , 对缓激肽、血小板激活因子进行拮抗来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复方甘草酸苷作为甘草酸苷、蛋氨酸和甘氨酸等成分的复合制剂 ,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通过阻碍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发挥抗炎及抗过敏的功效[3];还能够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对T细胞的活化和补体产生抑制作用、刺激 NK 细胞的活化 , 从而发挥广泛的抗过敏作用 , 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以及类激素样的作用。本组研究中 , 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的观察组的有效率 96.42%, 高于单独应用依匹斯汀治疗的对照组 71.43% 的有效率 , 表明二者的联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的有效率 ;同时观察组患者随访 1 年 , 出现的复发率 7.14%, 远低于对照组21.43% 的复发率 , 表明联合应用能够显著的抑制复发的发生 , 与吴潞明等[4]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表明二者的联合应用具有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的功效。

综上所述 , 慢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依匹斯汀治疗具有效果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 , 应用前景广泛。

[1]潘武辉 .依匹斯汀联合曲尼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 2013, 11(4):346-347.

[2]王凯丽 .不同剂量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013, 27(12):1301-1302.

[3]曾招林 , 卢井发 , 杨惠芳 , 等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2013, 11(6):41-42.

[4]吴潞明 , 张超 , 邹勇莉 .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处方药 , 2012, 34(4): 222-223.

2014-05-04]

11010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性病科

猜你喜欢

斯汀甘草酸荨麻疹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