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2014-01-23周春景王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溶血性弧菌微生物学

周春景 王健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周春景 王健

目的对一起家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方法按照GB 4789.4-2010等分别对粪便以及肛拭等进行检测。结果采集1份粪便、1份肛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1份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检测

2012年8月11日凌晨, 辖区医院肠道门诊接诊2名外地腹泻患者,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大便为水样便, 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1. 1. 1样本来源 就诊患者呕吐物1份, 粪便1份, 肛拭1份。

1. 1. 2培养基与试剂 增菌培养基、鉴定培养基和微量生化鉴定管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API生化鉴定条购自法国梅里埃股份有限公司。

1. 2方法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的检测, 分别依据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201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T 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和WS/T 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 结果

2. 1实验室检测

2. 1. 1培养特点 在3%氯化钠碱性胨水呈均匀混浊生长,且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弧菌显色平板上可见光滑、湿润、圆形的粉紫色菌落, 直径1~3 mm;TCBS平板上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的蓝绿色, 轻触有口香糖质感。挑取可疑菌落接种3%氯化钠三糖铁斜面, 结果为斜面不变、底层变黄不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2. 1. 2革兰染色及氧化酶 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镜下可见多形态、无芽胞革兰阴性菌;氧化酶试验阳性。

2. 1. 3嗜盐性试验 挑取纯培养的可疑菌落分别接种0%、3%、6%、8%、10%氯化钠胰胨水, 结果为0%胨水不生长, 3%、6%、8%胨水生长良好, 10%胨水有微弱生长。将10%胨水改为11%后完全不生长。

2. 1. 4生化鉴定 API 20E生化鉴定结果:粪便和肛拭检出的细菌其生化谱均为:4146107(id=99.9%, T=0.86)。检测结果为粪便和肛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

2. 2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2人为山西母女, 暑假期间带孩子祖孙3代跟团到大连旅游, 8月10日午后离团到开发区一亲戚家, 晚上7点左右在海边吃自做烧烤。就餐人员为6人,山西祖孙3人和本地2大人1小孩。烧烤食品有各种肉类、香肠、海鲜等, 2个孩子未食用烤海蛎子, 其它食物6人均有食用。山西母女11日凌晨2时左右, 先后有脐周疼痛伴腹泻、恶心、呕吐, 腹泻4~10次, 呈水样便, 呕吐3~6次。其他就餐4人未有发病, 旅游团未有人员发病。

3 讨论

副溶血性弧菌在食物中的数量超过106即可引起腹泻、败血症甚至死亡[1]。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中毒食品定量的检测, 以确定不同人群可能致病的最小剂量。

防止食物中毒是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 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后, 内陆地区居民到沿海地区感染者病情较重, 临床症状较典型, 沿海地区发病者的病情一般较轻[2]。今后的工作中, 要加大副溶血性弧菌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开展预警, 从思想上认识和防范;监管部门加强海产品的有效监控, 防止海、水产品在养殖及流通过程中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食用海鲜要煮熟煮透, 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最大限度地降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1] 孟昭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学部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172.

[2] 刘阳, 孔繁德.副溶血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经济动物学报, 2012, 16(1):49-54, 62.

116600 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溶血性弧菌微生物学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
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成膜能力及成膜影响因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