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通城猪为素材的新品种培育
——“鄂通两头乌”

2014-01-23徐三平刘榜吴招甫杜亚球吴平波黎旺明徐圣海郑建保杨忠新

中国猪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瘦肉率毛色种猪

徐三平刘榜吴招甫杜亚球吴平波黎旺明徐圣海郑建保杨忠新

(1湖北省通城县畜牧兽医局,湖北通城 437400;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3湖北省通城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通城 437400;4湖北省通城县种畜场,湖北通城 437400)

以通城猪为素材的新品种培育
——“鄂通两头乌”

徐三平1刘榜2吴招甫1杜亚球3吴平波1黎旺明4徐圣海4郑建保4杨忠新3

(1湖北省通城县畜牧兽医局,湖北通城 437400;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3湖北省通城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通城 437400;4湖北省通城县种畜场,湖北通城 437400)

以通城猪为母本,导入50%的大白猪血缘,从其F1互交后代中选择两头乌毛色的公、母猪横交固定,继代选育4个世代,已初步育成保持通城猪两头乌毛色和优良肉质特点,且生长较快、瘦肉率适中,适合高档、特色猪肉开发需要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新品种的主选性状与通城猪相比较:平均日增重为626g,提高了30.4%,料重比为3.18,达90kg体重的日龄为181.7天;胴体瘦肉率为51.6%,比通城猪提高了7~10个百分点;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9.64头,增加了1.04头;且其胴体肉切块色泽鲜艳,保水力强,细嫩,大理石纹明显,肉味口感好。

通城猪;新品种;培育

通城猪是华中两头乌猪的一个优良类群,于2000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其突出优点是肉质好,有“传世华中两头乌,天下极品在通城”之美誉,且能够抗高致病性蓝耳病[1];但存在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和饲料报酬低等缺点。为创新通城猪种质,进一步提高通城猪的开发利用价值,推进高档、特色猪肉产业,从2007年起,通城县畜牧兽医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以国家级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保种场育种分场为基地,开展了新品种——“鄂通两头乌”培育课题研究,现介绍如下。

1 培育方法

1.1 育种目标

“鄂通两头乌”新品种的毛色符合“两头乌”品种的基本特征,且遗传性稳定;生长育肥猪达90kg体重的日龄为180~185天,料重比为3.0~3.2,胴体瘦肉率为50%~52%,肌内脂肪含量为3.5%,口感多汁鲜美;母猪初产窝仔数为9头,经产窝仔数为12头;体型美观,无垂腹和凹背现象;抗病力强,对高致病性蓝耳病不易感。到2016年,完成育种核心群5~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达到种猪毛色和体型基本一致,遗传性稳定,产仔数变异系数低于20%,日增重和胴体瘦肉率变异系数低于10%,中试增产效果明显,符合新品种标准的纯种基础母猪达1000头以上(核心群母猪100头),三代内无亲缘关系的家系10个以上,建立纯种猪培育、扩繁和推广示范体系。

1.2 育种方法

“鄂通两头乌”新品种的育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备试验和杂交创新阶段。旨在观测以通城猪为母本与大白猪公猪杂交产生的F1代、F2代、F3代互交(横交)后代和某些回交后代的毛色分离与毛色遗传规律及其性能表现,筛选出毛色基本上为两头乌、又能保留通城猪特色性状且能适当提高生长速度、瘦肉率和改善体型的杂交方式,创建出较理想的杂种群体。第二阶段是扩大血统与自繁固定阶段。一方面为扩大血统,按照以上筛选出的杂交方式继续创建理想型杂种群体,另一方面进行原有的和新建的杂种群体的自繁固定(自繁即杂种自群繁育,固定即稳定遗传性),杂种自群繁育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一年一个世代,连续进行至少4个世代的严格选择和定向培育。采用多项技术措施加快育种进程:⑴以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性状为重点改良性状,通过性能测定和强度选择,主选70日龄至6月龄日增重和6月龄活体背膘厚,实行综合指数选择法,结合体型选择;对繁殖性状,注重从大窝(窝产仔多)的母猪中选留有效乳头数多的后备猪;⑵有计划地将上世代的窝产仔数多、后代体型外貌及生长发育整齐、无遗传疾患的优秀公母猪配对实行再次配种和留种,适度世代重叠,以扩大优秀种猪比例;⑶注意观测主要性状的家系倾向,发现特色家系,扩大其在群体中的利用与遗传影响;⑷制订控制近交系数过快上升与有计划地适度近交相结合的配种方案,F1代横交两个世代后一般实行避开全同胞和半同胞交配的不完全随机交配和有计划地同质选配,适度近交,加快优良基因纯合与理想类型的固定。

1.3 组群方案

自2007年起,分批次从湖北省原种猪场、湖北省畜科所种猪场引进综合指数高的美系、英系、法系共11个血统的大白种公猪。在国家级通城猪保种场和保护区饲养的120头通城纯种母猪(15个公猪血统的后代)中挑选出窝产仔多、泌乳力强、母性好、体型外貌佳的经产母猪,与大白公猪配种,在上述杂交模式繁育出的后代群体中选择两头乌毛色较典型且性能、体型较好的公、母猪组成含50%左右通城猪“血液”的群体作为育种基础群,自群繁殖,继代选育。目前选育核心群已有10个家系126头母猪,现正在选育中。预计2017年可申请鉴定,2018年可申请国家审定。

1.4 选择方案

1.4.1 各世代后备种猪严格按照制订的《“鄂通两头乌”后备种猪测定和评估实施方案》测定评估后选留

结合本场种猪生产实际实行春、秋两季产仔(避开严寒酷暑期),按同出生季节、同出生胎次的初选断奶仔猪进行分批测定。育种群母猪按计划配种,每季度配种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0天,以便于集中产仔、集中测定,减少测定批次,缩小环境方差[2]。

1.4.2 分阶段测定

各个阶段的测定猪必须具备两头乌毛色特征、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遗传损征、健康状况好等必备条件。为保证有较低的留种率和较高的选择强度,坚持“断奶时多留、结测时精选、中途无特殊情况不淘汰”的基本原则。

70日龄初选:母猪的选择标准可以放低,凡具备条件的都参加测定。公猪一般每窝选1头或2头参加测定,选择标准高一些,要特别注重从大窝(初产9头以上,经产12头以上)中选留。

4月龄二选:淘汰个别生长发育差、外貌特征不符合要求或有遗传疾患者。

6月龄阶段终选:主选性状为70日龄至6月龄日增重、6月龄活体背膘厚。以本身个体成绩为依据,实行综合指数选择。先对被测个体按必备条件逐项排查,再按各个体主选性状选择指数值排序,依据公、母猪留种率要求确定的头数,选留名次最靠前的即本批测定范围内优秀个体;同时适当考虑血统,如有的公猪家系测定猪中没有或很少选择指数值靠前的个体,也要从中选留少量指数值在本家系测定猪中相对高的个体,以保持各家系都留有后代(后备公、母猪);要提高选择强度,尤其是公猪。各世代6月龄时公、母猪的最终留种率分别为10%~21%和25%~32%,因后备猪6月龄后还会有淘汰的,故多留10%~13%以补充种猪群。

1.4.3 群体整齐度控制

采用后裔观测的方法进行控制,对生出毛色、性能及体型不符合要求后代的亲本严格淘汰;对生出符合要求后代的理想亲本扩大繁殖。从3世代起,逐步实现了外貌体型的基本一致。

1.4.4 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加快育种进程

研究内容有:⑴固定毛色及毛色遗传规律的研究;⑵背膘厚与生长速度等主要性状的家系倾向研究;⑶母猪初产窝仔数、乳头数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⑷新品种肉质的研究;⑸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与标记辅助选择;⑹适宜配种年龄、发情配种适期及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⑺饲料营养水平的研究;⑻抗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的研究。

2 选育进展

本课题研究从2007年启动以来,通过杂交创新,建立较理想的杂种群自群繁育,基本上一年一个世代连续选育,目前已选育至第4世代,主要性状表现如下。

育种群第4世代种猪6月龄测定成绩:公猪体重57.4kg,体长104.7cm,体高53.7cm,胸围88cm,活体背膘厚(三点平均)2.26cm;母猪体重59.9kg,体长105.2cm,体高53.9cm,胸围89.5cm,活体背膘厚2.32cm。与通城猪相比,其体躯变长,腹部变小,臀部变丰满,背膘变薄,生长速度加快。母猪发情明显,受胎率90%以上,产仔数、泌乳力提高,适应性强,好饲养。育肥猪由于保持了通城猪的“两头乌”毛色特征和优良肉质特性,又有较高的瘦肉率,迎合了人们对肉质要求日益增高的消费观,因而在生猪市场上很抢手,具有可喜的开发前景。

目前,主要性状已达到如下指标:⑴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育肥猪在中上营养水平条件下,即前期(25~50kg)料DE12.97MJ/kg、CP14.0%、Lys 0.73%,后期(51~90kg)料DE12.55MJ/kg、CP 13%、Lys0.66%的情况下,平均日增重达626g,比通城猪多170g,提高了30.4%,达90kg体重的日龄为181.7天,料重比3.18,胴体瘦肉率为51.6%,提高了7~10个百分点;⑵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9.64头,比通城猪增加1.04头,提高12.1%,21日龄泌乳力为43.8kg,比通城猪增加8.4kg,提高23.7%;⑶保持了原种“通城猪”优良的肌肉品质,肉色鲜红,保水力强,大理石纹明显,肉味口感好;⑷两头乌毛色整齐度较高。

3 研究与饲养示范结合,推动特色猪肉产业

2012年以来,新建了1个饲养500头母猪规模的“鄂通两头乌”扩繁场,发展了6个饲养示范村,已出栏肉猪8000余头。推动特色猪肉产业,开设了3家特色猪肉专卖店,分割包装肉进入了县内3家超市和武汉市几家酒店。通城县猪肉加工企业大坪新三汇养殖专业合作社从饲养示范基地收购肉猪加工成香肠、腊肉和盒装套餐,销路很好,2014年正在扩大加工规模并酝酿开发新产品。据对饲养示范基地养殖情况调查,养殖户一致反映母猪性情温顺、母性好、耐粗饲、好配种、繁殖力强,好饲养;育肥猪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发病少,6个月即可出栏;猪肉每千克售价比普通三元猪高6~10元,每头猪可多获利300~500元。“鄂通两头乌”培育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了育种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链建设,该项目已列入了通城县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和湖北省畜禽种业创新体系建设项目计划。

4 讨论

4.1 “鄂通两头乌”培育项目的意义

本项目针对我国养猪业面临的地方猪被外种猪取代,品种趋于濒危或灭绝以及猪肉品质下降的两大问题,利用地方猪和外种猪的优势互补,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种;同时,新品种保持了通城猪的“两头乌”毛色和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点,使品种更具特色,对于发展特色猪肉生产,创新地方良种产业化体系,推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养猪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将有效地促进优良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形成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2 下一步育种工作重点

更进一步加强5~6世代种猪选育以提高群体整齐度,同时丰富品种结构,在品种内形成不同特色的类群;加强中试推广,进一步扩大繁殖群;加强新品种种质特性研究和饲料营养水平及饲养技术研究,制订“鄂通两头乌”猪品种标准和饲养标准;发展养母猪专业户和特色生猪养殖、加工、营销企业,形成较完善的“鄂通两头乌”新品种育、繁、推体系。

致谢:本项目一直得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中镇先生的具体指导,特此致谢。

[1]刘榜.中国地方品种通城猪抗蓝耳病研究进展[J].中国猪业, 2013(增刊):22-24.

[2]彭中镇,刘榜,赵书红,等.对中国地方猪种本品种选育做法的设想与建议[J].中国猪业,2013(增刊):10-15.

S828;S813.9

B

1673-4645(2014)11-0066-03

2014-07-02

徐三平(1952-),男,研究员,从事通城猪保种利用及新品种的培育工作,E-mail:tcxusp@163.com

猜你喜欢

瘦肉率毛色种猪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湘沙猪配套系毛色遗传研究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适时出栏养猪更赚钱
猪胴体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
猪瘦肉率提高的几种方法
懵懂先生买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