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2014-01-23张传亮赵灵燕陆国林
张传亮,周 蕾,赵灵燕,陆国林,徐 辉
(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310020)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张传亮,周 蕾,赵灵燕,陆国林,徐 辉
(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310020)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山羊和绵羊等家畜的A类动物传染病,目前该病已经给我国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对该病的流行与传播、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小反刍兽疫;流行;诊断;防控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pseudorinderpest)、肺肠炎(pneumoenteritis)、口炎肺肠炎复合症(stomatitis-pneumoenteritis complex),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OIE)将其列为必需报告A类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 流行与传播
PPR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疫病之一,1942年首次发现于西非的科特迪瓦(象牙海岸),而后逐渐向中部非洲、东部非洲、中东地区、西亚和西南亚地区扩散,地理分布呈从西向东移动的趋势[1]。根据OIE公报,2004年国际上共有29个国家爆发该病。到2006年初,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坦萨克斯坦和蒙古等国先后爆发了大规模PPR疫情[2]。2007年7月,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证实爆发小反刍兽疫疫情[3],2013年12月份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截止2014年6月底,已波及22省(区)249县(市、区)。此次我国的PPR疫情传播快、跨度大、风险高,给我国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
来了严重威胁。
2 病原学
PPRV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同属的其他成员还有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海豹瘟病毒(porpoise distemper virus,PDV)等。PPRV共分为4个系,其中I、Ⅱ、Ⅲ系源于非洲,Ⅳ系源于亚洲,但只有1个血清型[4]。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生的小反刍兽疫属于Ⅳ系,推测该病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PPRV粒子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直径一般130~390 nm,该病毒外被8.5~14.5 nm厚的囊膜,囊膜上有8~15 nm的纤突,纤突只含血凝素而无神经氨酸酶,但同时具有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活性;核衣壳总长约1 000 nm,直径约18 nm,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
PPRV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RNA链从3′至5′依次是N-P-M-F-H-L6个基因,分别编码N蛋白、P蛋白、基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蛋白(H)和L蛋白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C、V)[5-6]。N蛋白紧紧包裹RNA,并形成螺旋结构,起到保护核酸的作用;在感染PPRV的动物血清中针对N蛋白的抗体占主导地位,但不能中和抗体。P蛋白参与构成核衣壳蛋白复合体,同时与L蛋白作用形成有活性的RNA聚合酶。M蛋白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在成熟病毒粒子从细胞内释放的过程中,M蛋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F蛋白具有诱导细胞溶血素、细胞融合,以及启动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H糖蛋白具有神经氨酸酶活性和血凝素活性,主要作为受体连接宿主细胞和病毒;是主要的保护性免疫原,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L蛋白具有病毒转录酶和复制酶的成分,具有多聚酶、甲基化、帽化和多腺苷酸化等活性。
PPRV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PPRV在自然环境下抵抗力较低,50℃60 min即可灭活,在pH值4.0~10.0范围内稳定,对酒精、乙醇、乙醚和去污剂敏感,苯酚和2%的NaOH都是有效的消毒剂。但是,在冷藏和冷冻组织中能存活较长时间。
3 流行病学
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山羊不同品种的易感性有差异。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牛和羊多呈亚临床感染。本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集市和共同放牧区是PPR传播的重要场所[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潜伏期一般4~6 d,短则1~2 d,长者10 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21 d。
4 临床症状
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恶臭的腹泻和死亡为特征。根据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温和型症状轻微,发热,类似感冒症状。标准型症状典型,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8 d,口鼻分泌物严重增加,腹泻严重,有时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急性型较少发生,急性死亡,感染后1~2 d内死亡。
5 致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PPR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然后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局部淋巴结等部位大量复制引起原发病灶,并迅速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器官,PPRV迅速增殖并产生很高的滴度,引起全身性感染。剖检可见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含体。
6 诊断
根据山羊或绵羊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口炎等症状,羊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且出现肺尖肺炎病理变化时,可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无菌采集病羊口、鼻棉拭子和抗凝血,采集被扑杀或刚死亡病畜的脾、胸腺、肠系膜和支气管淋巴结、肠黏膜、肺等组织,无菌采集全血,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
6.1 血清学检测
可采用小反刍兽疫单抗竞争ELISA检测法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
6.2 病原学检测
可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也可直接对病料进行检测;病毒检测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亦可采用抗体夹心ELISA。
6.3 结果判定
符合疑似小反刍兽疫结果判定,且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阳性,可确诊为小反刍兽疫。
6.4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牛瘟、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羊传染性脓疱、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相鉴别[7]。
7 防控措施
7.1 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养殖场户应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切实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30 d以上,经临床诊断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
7.2 切实加强检疫监管
畜牧兽医部门要依法开展羊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切实做好产地、屠宰、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加强检疫合格证明和牲畜耳标管理,严格执行登记备案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倒买倒卖检疫证章标志、违规跨省调运活羊、不按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
7.3 规范处置新发疫情
对新发疑似疫情,要在做好疫情报告、采样送检工作的同时,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一旦确诊,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严格的封锁、扑杀、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疫源的追踪调查和处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以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
7.4 及时构筑免疫屏障
按要求及时做好种羊免疫工作,对发生疫情或检出阳性的地区,以及受威胁区,要以县为单位对羊只开展紧急免疫。同时,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区羊进行全面免疫。另外,加强边境地区疫情监测,对与有疫情国家相邻的边境县,定期对羊群进行预防性强制免疫,建立免疫隔离带,防范境外疫情传入。目前,商品化的PPR细胞毒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可维持3年左右。
[1]BanyardAC,ParidaS,BattenC,etal.Globaldistributionof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and prospects for improved diagnosis and control[J].J Gen Virol,2010,91:2885-2897.
[2]蒋梅,扬仕标,张念祖.小反刍兽疫流行趋势与防控[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增刊):88-91.
[3]陆则基,王志亮,刘雨田,等.西藏阿里地区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12):44-47.
[4]Kwiatek O,Minet C,Grillet C,et al.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outbreakinTajikistan[J].JCompPathol,2007,136(2-3):111-119.
[5]Bailey D,Banyard A,Dash P C,et al.Full genome sequence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a member of the Morbillivirus genus[J]. Virus Research,2005,110:119-124.
[6]Diallo A.Control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J].J Vet Med B,2006,53:11-13.
[7]李林,才学鹏,孟庆玲,等.小反刍兽疫研究概况[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7):1373-1375.
S858.26,S858.27
A
2095-3887(2014)05-0068-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5.021
2014-06-30
张传亮,男,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