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2014-01-23杨湛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阿司匹林

杨湛南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杨湛南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 160例HP阳性冠心病患者(HP阳性组)和45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HP阳性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三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观察组增加使用抗HP治疗, 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 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HP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88%, 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抗HP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冠心病;幽门螺杆菌;上消化道出血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安全的临床常见病, 阿司匹林因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同时也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近年来研究显示, HP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HP感染可诱发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疾病发生, 是引起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重要的危险因素[1]。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及抗HP治疗对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60例HP阳性冠心病患者(HP阳性组)和45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将HP阳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对照组单纯行抗血小板治疗, 观察组于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行根除HP治疗。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基础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HP检测采用C-14尿素呼气试验, 阳性者判为HP感染。三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100 mg/次, 1次/d, 于早餐后口服。观察组于抗血小板治疗同时给予HP根治, 克拉霉素500 mg/次, 2次/d;阿莫西林1 g/次, 2次/d;奥美拉唑20 mg/次, 2次/d, 联合用药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C-14尿素呼气试验, 阴性者判为有效。三组患者均随访1年, 记录上消化道出血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 HP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88%(11/160),其中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10例(12.5%),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1.25%), HP阴性组上消化道出血0例, 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与HP阴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上消化道出血与HP根治效果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根治HP后4周复查C-14尿素呼气试验, 4例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76例检测结果为阴性, 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防止血栓的形成, 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2],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使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降低25%, 但长期用药可破坏患者黏膜防御屏障功能, 引起胃黏膜的损害而增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机制为[3]:①通过抑制环氧化酶Ⅰ的活性而减少胃黏膜前列腺素的生成, 使黏膜细胞分泌磷脂和黏蛋白减少, 胃酸分泌增加;②可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使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③阿司匹林可直接破坏黏膜屏障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④使中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壁, 并在局部浸润造成胃黏膜的损伤。杨俊等[4]研究显示,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且长期用药、既往消化道疾病史及高龄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促进因素。

HP可通过定值于胃黏膜并释放大量蛋白酶、脂酶、尿毒素、磷脂酶A等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同时可诱导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导致胃黏膜的损伤而引起上消化道的出血。合并感染HP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与HP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使患者发生上消化道损伤的风险大大增加[5]。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 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10例(12.5%),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1.25%),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76例治疗后HP转阴的冠心病患者, 均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提示HP感染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在HP感染得到根治后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HP感染可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HP筛查并对阳性患者积极给予抗HP治疗, 可降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1] 汪文月, 杨鹏会, 曹艳艳, 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1(5):609-610.

[2] 刘亚军, 李文放, 林茂恩, 等.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停用阿司匹林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1, 27(1):19-21.

[3] 张艳, 陈慧, 孙红, 等.肠溶性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医学综述, 2010, 16(12):1918-1920.

[4] 杨俊, 凌峰, 张召才, 等.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11):1183-1186.

[5] 金玉弟, 李文君, 何飞龙, 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研究.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3):221-224.

2014-05-16]

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科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阿司匹林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Me & Miss Bee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