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胃扭转12例误诊分析

2014-01-23王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钡餐皱襞上腹

王红梅

慢性胃扭转12例误诊分析

王红梅

目的 分析慢性胃扭转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慢性胃扭转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只有2例初诊时确诊, 余10例复诊2~4次才确诊, 其中1例误诊为慢性胃炎。结论 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扭转的可靠方法。

胃扭转;慢性;X线钡餐造影;胃镜

慢性胃扭转临床比较少见, 由于其临床症状较轻, 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 极易误诊为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本院近几年共有12例误诊病例,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 女5例, 年龄29~70岁, 平均年龄56.2岁, 病程1个月~3年, 临床表现为持续上腹隐痛3例;餐后上腹饱胀不适4例;反酸、上腹烧灼感、间歇性上腹痉挛性疼痛2例;嗳气、恶心、呕吐2例;慢性腹泻1例。12例患者10例有复诊史, 复诊次数2~4次。伴胃溃疡者2例,伴胆石症者1例。

1.2诊断方法 慢性胃扭转多表现为长期无规律的上腹闷胀、恶心、呕吐、嗳气或间歇性上腹痉挛性疼痛、泛酸等,查体上腹轻压痛或无明显压痛, 本组患者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全部病例均经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 X线下根据扭转轴向分为:①纵轴型:胃体胃窦的大弯位置升高, 致使胃大弯翻转向上, 胃小弯翻转向下, 形成凸面向上凹面向下的胃形, 食管膈下段延长, 食管与胃体黏膜皱襞交叉, 胃黏膜成螺旋状, 胃内见双胃泡和双液平面。②横轴型:胃窦部翻向左侧并抬高, 使胃大弯翻向右, 胃小弯翻向左, 胃黏膜皱襞呈十字交叉状, 胃食管前庭段下移并延长, 与十二指肠相交。③混合轴型:具有上述两型的特点。本组X线钡餐造影显示胃黏膜皱襞扭曲3例, 胃大弯在胃小弯之上4例, 胃泡扩大3例, 胃底胃窦双液平2例。胃镜下见胃形态改变,胃大弯侧纵行皱襞在上方, 胃小弯在下方, 胃前后位置颠倒,远端幽门看不见等。

2 结果

12例患者只有2例初诊时确诊, 余10例复诊2~4次才确诊, 其中1例误诊为慢性胃炎。

3 讨论

3.1病因 胃扭转的发生与解剖及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胃主要由食管下端和幽门上下固定, 其形态由胃肝、胃十二指肠、胃脾、胃膈韧带所维持, 胃扭转与胃底大小弯侧活动性较大、上腹内脏下垂及支持胃的各韧带松弛、薄弱、缺如有关, 胃溃疡、胃肿瘤、胃炎致胃蠕动紊乱促使本病发生,暴饮暴食、饱餐后突然改变体位、过食生冷食物引起胃功能性挛缩等都是导致扭转诱因, 另外肥胖也是引起胃扭转的原因[1], 本病直接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 如不及时治疗, 极易并发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3.2误诊原因 慢性胃扭转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临床医生不详细了解病史, 患者来就诊时症状往往较轻, 医生则根据主诉按常见的胃炎、消化不良等予以相应的对症处理而误诊的病例较多, 特别是本病早期症状可用抗胆碱能及胃黏膜保护药物治疗而暂时缓解, 因此而忽视慢性胃扭转的可能, 12例患者只有2例初诊时确诊, 余10例复诊2~4次才确诊, 其中1例误诊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达2年之久。临床医生不重视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 作者认为X线钡餐造影简单、易行, 是胃扭转可靠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其不仅能显示扭转的方向、根轴向、程度和范围, 而且通过检查可明确导致扭转的病因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同时检查中能予以复位治疗, 本组确诊前只有1例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 1例行胃镜检查。另外放射科及胃镜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 特别是轻度胃扭转表现不典型, 检查时极易漏诊, 所以临床医生考虑此病时应提醒放射科及胃镜医生警惕。慢性胃扭转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 但作者认为出现下列症状, 且经常规治疗不缓解的应考虑本病的可能:①持续或间歇性上腹胀痛, 餐后诱发或加重, 呕吐后缓解;②恶心、呕吐, 开始为胃内容物, 以后干呕;③反酸、上腹烧灼感、腹泻, 经常规治疗无效;④上腹膨胀, 中下腹平坦柔软;⑤上腹隐痛、纳差、消瘦、黑便;⑥反复上腹痛不适而无明显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凡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早行胃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 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1] 张岳林.胃扭转16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8, 14(5):298-299.

2014-05-20]

264200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医院

猜你喜欢

钡餐皱襞上腹
臀下皱襞支撑性解剖学与美学研究进展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不可忽视的胆囊结石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症临床疗效
乳房下皱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