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8例诊治分析

2014-01-23李希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外踝踝骨内踝

李希杰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8例诊治分析

李希杰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4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48例患者经5~16 个月的术后随访, 进行疗效评价, 优36例, 良8例,可4例, 优良率为91.67%。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较好, 可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低, 值得推广。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 主要由间接暴力引起, 经常发生在车辆撞击事故、体育锻炼、跌落及剧烈运动等情况中[1]。踝关节承受全身重量, 所以治疗时需要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 尽可能恢复关节正常解剖结构, 除稳定的无移位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外, 移位骨折以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为最佳方法。本院于 2010 年 5月~ 2013 年 4 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经手术治疗患者48例, 现将临床诊断与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男 34例, 女 14例, 年龄17~62岁, 平均年龄36.8岁。就诊时间1~15 h。损伤原因有撞击、挤压、跌落、砸伤等;闭合性损伤36例, 开放性损伤12例。全部患者均摄正、侧位X线片和螺旋 CT诊断。其中单踝骨折17例, 双踝骨折 22 例, 三踝骨折9例;合并胫骨骨折 6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

1.2治疗方法 接诊患者后, 一般先行手法复位, 纠正骨折移位, 使血液循环恢复, 使用甘露醇脱水消肿, 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腰椎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臀下放置沙袋, 开启止血带, 行切开复位固定术。开放性骨折以伤口处为手术入路, 在彻底清创下进行, 适当延长扩大手术切口。闭合性骨折根据踝骨折片的位置定手术入路, 外踝骨折以外踝尖为中心行弧形切口, 内踝骨折行内侧短弧形切口, 切口尽量减少骨膜剥离范围。优先整复腓骨移位, 再整复外踝、后踝、内踝及下胫腓韧带联合部位, 根据骨折类型、稳定程度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外踝的解剖对位、后踝闭合复位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内踝根据骨折块大小和走形情况选用松质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固定后向外轻拉外踝, 以排除胫腓关节受损, 如活动范围超过3 cm, 则需固定下胫腓联合, 于踝关节上 2 cm 处用长皮质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外侧皮质固定,使踝穴生理结构恢复。及时修复没有内踝骨折而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松止血带, 冲洗切口, 检查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程度, 外踝置引流管后严密缝合切口, 术后钢托外固定, 术中应用 X 线检查外踝、后踝、内踝解剖复位, 踝穴间隙正常。

1.3术后处理 常规使用抗生素3~7 d, 消肿药物3 d, 引流管24 h拔除。抬高患肢与心脏同高, 第 2 天即进行活动足趾锻炼。

2 结果

术后48 例患者X线片示固定物正常牢固, 复位满意, 切口全部愈合。随访5~16个月, 骨折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骨折畸形愈合发生, 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AOFAS踝关节评定标准, 本组优 36例, 良8例, 可4例, 优良率为91.67%。

3 讨论

踝关节是负重最大关节, 由胫腓骨和距骨构成, 为极其灵活的铰链式关节[2]。负重时踝关节可承受约体重2~4倍的受力值, 在内翻位时22%的负荷经胫距关节面的内侧部分传导, 外翻位时10%的负荷经关节面的外侧部分传导[3]。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 骨折发生率为关节内骨折的首位。踝关节损伤一般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旋转、水平及轴向暴力引起, 由于暴力作用方向、力度大小和关节姿势不同, 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4]。诊断时除明确的踝关节损伤表现外, 要重点参考影像学诊断指标, 常用正位、侧位、两个方位的X线片和螺旋CT诊断, 分别可显示踝穴是否移位、外踝骨折的形态及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趋势和腓骨是否有短缩及骨折块大小。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和牢固的内固定, 使踝穴平整, 为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提供可靠性以及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单纯的手法复位无法使骨折端达到和稳定在正常解剖位置, 所以治疗踝关节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治疗可及时恢复踝关节及下胫腓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稳定性, 避免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5]。本组48例均行手术治疗, 经过5~16个月随访, 疗效满意, 恢复理想,优良率达 91.67%, 证实手术治疗能达到满意的解剖复位, 减少外固定时间, 能更有效的恢复踝关节功能。踝关节骨折在伤后数小时内会发生肿胀, 8 h以内组织水肿和皮肤张力性水泡尚未形成, 大部分为血肿, 此时进行手术, 预后效果最好, 随时间增加, 产生水肿和皮肤张力性水泡, 此时进行手术会增加感染机会, 发生水肿时应积极消肿和处理张力性水泡, 手术时间相应延后1周左右, 较长术前等待会增加患者痛苦, 所以应争取在伤后第一时间就诊。

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 术前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分析判断骨折类型, 应用相应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 以及术后功能锻炼, 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02 -1114.

[2]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第3 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7:796-800.

[3] 姜保国.踝关节骨折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 2008, 24(5): 321-322.

[4] 陈海涛, 赵汝平, 李启中, 等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88 例分析.海南医学, 2010, 21(4):25-27.

[5] 郑钢锋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当代医学, 2010, 16(6): 53-54.

2014-06-12]

456300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骨外科

猜你喜欢

外踝踝骨内踝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