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次公内科临床辨治经验举隅*
2014-01-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赵凡尘李树芳周奕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赵凡尘 李树芳 李 雁 周奕阳
章次公内科临床辨治经验举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赵凡尘 李树芳 李 雁 周奕阳
章氏治疗胃溃疡注重辨病,然亦不废辨证。虚寒较轻者用小建中汤,气虚较重者用黄芪建中汤,胃痛较剧且便秘者用当归建中汤。对于胃溃疡疼痛者,创用大剂杏仁缓急止痛。章氏结合药理研究认为杏仁中之氢氰酸可以镇痛,杏仁之油可以弛缓痉挛,足见先生积学有得,已深谙其中三昧矣。章氏治疗痹证辨证首分虚实,善用虫药,法随证变,并重用西河柳、附子为现代临床医家治疗本病辨证用药提供借鉴。章氏治疗温热病,十分注意保护心力,特别是病程较长或病人极期,正邪交争,若心力不健,正气不支,极易昏痉厥脱之变。章氏诊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体现了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
章次公 名医经验 胃溃疡 痹证 热病心衰
章次公(1903-1959年)先生,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甫,故于内科领域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对古今医学的融会贯通,使其制方用药机杼别出,颇多发明。
脾胃病治疗特色
1.护膜治疡,突出辨病
胃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其病变机理有虚实、寒热、气血之不同。章先生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同时,主要突出了辨病施治。他往往从胃痛是否有节律性、是否泛吐酸水、得食是否痛减等诸方面来判断是否为消化性溃疡病。一旦辨明其为溃疡,在制方用药上,无论是止痛还是止酸,都不能离开溃疡这一前提,恒以“护膜治疡”为基本治则,促使局部病灶的修复。章先生治疗胃溃疡独创经验方(凤凰衣、玉蝴蝶各30g,轻马勃、象贝母各20g,血余炭、琥珀粉各15g,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餐前服2g)体现了这一治疗思想。方用凤凰衣、玉蝴蝶以护膜制酸;轻马勃、象贝母以消炎治疡;血余炭、琥珀粉以化瘀止血。全方共奏“护膜治疡”之效。对于胃溃疡的局部病灶,很有针对性,切中要害,因而屡用屡效。
2.宣肺逐痰,理肺愈胃
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肺主一身之大气,乃诸气总司,肺气肃降,则胃气和顺。局部气机不畅,必然会影响肺气的输布,肺与胃脘部有多条经脉相互直接联系,肺与胃在生理上是子母关系。经云:“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两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故胃脘的疾病可影响到肺的功能,百病皆可生痰,肺病宿痰的留蓄亦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肺病可以影响到胃而见恶心、呕吐等诸种胃气上逆症。反之,胃病同样可以影响到肺,表现为咳逆上气之肺失肃降证。肺胃病则同病,治则同治。基于上述认识,章氏治疗胃溃疡,在突出治胃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理肺。如其治疗胃溃疡习用的凤凰衣、玉蝴蝶、轻马勃、象贝母、杏仁霜等药,均入肺经。不仅具有护膜治疡的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还寓有入肺助肃以和胃的功能,从而收到了理肺愈胃的良效作用。
3.胃疡出血,责之瘀热
胃溃疡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其基底部血管被逐渐侵蚀溃破,从而合并出血。上则吐血,下则便血。章先生认为,本病多由瘀热蕴阻胃络,日久血不循经而外溢。他根据明代医家缪仲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治血原则,创立了具有降气和胃、消瘀止血作用的治疗胃溃疡出血经验方:象牙屑、琥珀屑各6g,柿饼霜、杏仁霜各12g,煅瓦楞子、灶心土各24g,血余炭9g,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餐后服2g。临床应用,屡获佳效。方用灶心土以降逆止血;杏仁霜以肃肺和胃;瓦楞子善治“积年胃脘瘀血疼痛”(《本经逢源》),且有制酸之功,协助血余炭、琥珀屑以化瘀止血;象牙屑、柿饼霜以止血疗疮。对于缓解疼痛、制止出血、保护溃疡面等甚为有利。
4.大剂杏仁,缓急止痛
杏仁用于胃病的治疗,尚不被人重视。章次公先生却对杏仁有独到见解,认为:杏仁,味苦、辛,性微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杏仁中之氢氰酸可以镇痛,杏仁之油可以弛缓痉挛”的研究成果,将其广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出血、慢性胃炎、胃痉挛痛等。据其应用经验,一般每剂用量多在12-24g之间,最大达45g,且未见中毒记述,足见先生积学有得,已深谙其中三昧矣。
章先生在临床治疗胃病上,不论证属寒、热、虚、实、气滞、血瘀、湿、食、积滞,只要病机相宜,配伍得当,用之其效甚验。章先生认为,用杏仁一以其能降胃气之逆,二以其油滑之性能保护胃肠黏膜,弛缓痉挛,润肠通便。故杏仁用大量,有润胃肠、消食、开滞气之作用,能疏利开通、破壅降逆而缓胃痛。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本草纲目》云:“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胃主降,以和降为顺,杏仁能降胃气之逆;胃喜润恶燥,杏仁温润多脂,能保护胃肠粘膜。湿困脾胃,杏仁能助辛开苦降,三仁汤可用之;肺胃同病者,杏仁可以宣肺通利;治胃寒者,用温热燥药,其油润可以柔之;制胃酸者,如用收酸之品,多有涩肠之弊,若用杏仁治酸,又可润肠通便;胃阴伤,黏膜受损者,可用杏仁保护胃黏膜;痢疾患者用之,可以疏通开达,破壅泄毒,润肠护膜,尤宜于痢疾之积滞而里急后重者。但由于杏仁苦降油滑,凡是大便溏泄、无积滞患者,应慎用之。
总之,章先生治疗胃溃疡注重辨病,然亦不废辨证。如其辨证选用《金匮》小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属虚寒者。他认为,此方用药练达,立法合度,有阴阳并调、健中缓急之功。其应用经验为,虚寒较轻者用小建中汤,气虚较重者用黄芪建中汤,胃痛较剧且便秘者用当归建中汤。先生曾经指出:“凡此等证,过用香燥刺激之品,未有不偾事者。”
痹证的用药特色
1.首辨虚实,攻补得宜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章先生认为治疗本病当首辨虚实,病症初起,邪实体壮者当以祛邪为主,提出治痹之法不外“祛风、散寒、逐湿、活血、通络”,因而治疗本病常用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芷以祛风胜湿,疏通经络;附子、细辛、川芎以温阳散寒定痛;苍术燥湿;五加皮、防己、蚕沙、秦艽、桑枝、海风藤以利湿通络;当归、红花、赤芍、川芎、鸡血藤以养血活血行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体亏损者,则卫外无能,以致风寒侵袭,深入经脉筋骨之间,则患侧酸痛无力,屈伸不能,强伸则痛。对于素体不足,久病不愈者当以益肝肾、调气血为主,同时以祛风、通络、祛瘀而治其病之癥结,即所谓攻补兼施。而对于肝肾亏损,久坐久立后疼痛加重者,章先生多宗“治病必求于本”、“久病须扶正”的原则,重点在补益肝肾,祛邪反在其次,以补益肝肾气血,强健筋骨为主,一般黄芪、金毛狗脊、补骨脂、川断、杜仲用量较大,也常用枸杞子、桑寄生、紫河车、龟鹿二仙胶以补益气血阴阳。甚则可用肉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鹿角胶以温壮肾阳、强腰健膝。
综观章先生治痹之法,当首辨虚实。初起邪实体壮者以祛邪为要;素体亏虚,或病痹日久,肝肾不足者以补益肝肾,调养气血阴阳为宜;正虚邪实者以攻补兼施,方能药效卓著。
2.善用虫药,疏逐剔络
叶天士云:“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杂证总诀》亦有”病初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气血瘀痹而痛者,用虫蚁搜逐血络,宣通阳气”的论述。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云:“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章先生继承了叶天士等善用虫药的宝贵经验,每于补益肝肾、疏利气血、温阳通络、祛风逐湿之余,配合虫类药物,利用其飞灵走动,搜剔经络的特性,疗病痹日久之顽疾。
章先生治疗痹证,一般所用虫类药包括蜈蚣、全蝎、地鳖虫、露蜂房、蕲蛇、炙僵蚕6种。蕲蛇祛风通络,透骨搜风,可治风湿痹痛等症,《本草纲目》云“蕲蛇用于诸风顽痹,皮肤不仁”。据章先生临床经验,蕲蛇治风湿痛在腰部者最佳。蜈蚣、全蝎走窜以祛风通络,其中全蝎有良好的止痛功能,治风湿病疗效卓著。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云:“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蜈蚣开瘀通络,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草思辨录》谓“僵蚕,味辛气温而性燥,故主湿胜之风痰”。露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散肿止痛之功。风寒湿邪入侵之痹痛,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经久不愈,日久则入络成瘀,患者往往气血虚损,精髓不足,运用这些虫类药不仅能增强解痉镇痛之功,又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力。章先生在医案中运用虫类药为我们临床治疗痹病及其他日久积瘀,缠绵难愈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全蝎、蜈蚣、白僵蚕均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作用。此外全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抗血栓形成;蜈蚣能增加蟾蜍下肢血流量,直接扩张血管;白僵蚕对体外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促进大鼠血浆凝块完全溶解,表现出较强的抗纤溶活性。地鳖虫能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率、抗血栓形成;药理实验也证实地鳖虫能使6-酮-前列腺素F1α明显升高,血栓素B2下降,调节前列腺素I2及血栓素B2的平衡。实验研究表明蜂房水提液6.6-9.9g/k 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对慢性疼痛有效。
3.重用西河柳、炮附子,法随证变
西河柳又名柽柳,性味辛凉,功能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章先生临床重用西河柳,如治疗“杨男,先是颈项酸楚,而后关节肿痛,天气阴寒,所苦益甚”。方中西河柳用至30g,在原有组方基础上,独味用量之大远远超过其他药物,说明章先生治病之方灵活辨证,不拘一格。西河柳含有水杨酸钠,对风湿病具有明显的发汗止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河柳煎剂能明显降低小鼠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二甲苯所致的鼠耳化学性炎症,在按50g/k g浓度灌胃给药时有明显镇痛作用,并且对人工发热家兔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章先生治疗痹证,在62%的医案中应用附子,并常与养血活血药如当归、鸡血藤等同用以温养气血;或与温阳散寒药如细辛、羌活等同用,以增强止痛之力;亦常与虫类药同用如蜈蚣、全蝎等以搜剔脉络,活血化瘀而止痛。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素问·痹论》指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又云:“寒气胜者为痛痹。”这说明肿痛与寒湿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附子辛温走窜,可温通经脉而止痛。因而在治疗关节肿痛阴寒偏胜的寒湿痹痛,常用附子配辛温发散的麻黄、桂枝、细辛等辛通温散、祛风胜湿,也可加用川芎,取其活血之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主要成分,有人通过对慢性关节炎疼痛大鼠模型0.15g/k g灌胃,其疼痛阈值没有明显变化,而剂量增加至1g/k g时,其痛阈明显增高,研究表明附子能增加脊髓后角强啡呔的释放,通过κ-阿片受体介导,而发挥镇痛作用。
湿温证合并心衰的治疗经验
全真一气汤由别直参6g,麦冬15g,五味子5g,熟地15-30g,白术6g,淡附子3g,怀牛膝6g组成,对湿温证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神沉不语者颇验,系章先生治疗热性病心衰最为常用之方。对湿温证只要有心衰之端倪,章先生多用此方加减。全真一气汤为温补兼滋阴之方,其功能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而大队滋阴药功能敛阳,使招回之浮阳归宅,用治湿温证合并心衰者最为合适。
急性热性传染病,由于持续高热,而致心阴心阳耗竭者颇不少见。章先生指出: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急当救里救表”之说,即有所提示,如四逆诸方,即为热病心衰之剂。曾撰文谓“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上世纪30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著称,虽高热神昏,唇焦舌蔽,亦喜用大剂附子,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章先生称之为“心狠手辣”,大为佩服。他自己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心力不支有厥脱之危者,则常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合参附汤与生脉散,养阴与温阳并进;至于熟地、白术,则取脾肾兼顾之意。盖热病不危于邪盛,而亡于正衰者多矣。高热患者,若神气萧索,脉来糊数,或脉沉细而不鼓指,或见歇止,或脉微欲绝,即当着力于扶阳强心,保阳气、固阴液。现举王羲明所著《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中医案二则,以窥见章师治病思路和用药特色。
案例一:施女,二诊,湿温十七日,正在紧要关头,出血虽止,然面黄神萎,两脉糊数。用全真一气汤合紫雪丹,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神祛邪,此变法也。炮附块4.5g,潞党参9g,麦冬9g,熟地12g,白术9g,淮牛膝9g,淡竹叶9g,紫雪丹0.9g分3次服。
案例二:李男,此严重之湿温证。二诊:药后红色之便不再作,是为大幸,终日谵语不休,神烦不宁,而面容如此黄晦,脉搏如此细数,皆与证情相反,表示正气竭蹶,苦寒香开之药,势难再进,予全真一气汤作万一之想。炮附块9g,党参9g,生白术9g,鲜生地30g,麦冬9g,远志6 g,陈胆星6 g,五味子4g,怀牛膝12g。此案前后共七诊,在四诊之后,热势即挫,神志亦渐次清晰。至六诊即恢复正常体温。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丁氏内科门人章次公学术思想研究工作室”(编号:ZY SNXD-CC-H PG C-JD-003)
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