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4-01-22陈艳华陈铃江宗蔚陆一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导向教学法

陈艳华陈 铃江宗蔚陆一平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检验科;2输血科

肿瘤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陈艳华1陈 铃2江宗蔚1陆一平1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检验科;2输血科

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该学科知识量大、更新快、内容繁杂、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较被动和学习兴趣不大等问题,通过引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应用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它利用微生物学基础理论与技能,掌握各种临床相关微生物的特性,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报告。然而对于刚走出校门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学实习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觉得太抽象、枯燥和难以记忆,使实际工作中的实验操作思路极易前后混淆[1]。由于本学科知识量大、检验步骤复杂、知识更新快,尤其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更具特殊性,故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较被动,学习兴趣不大,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到微生物室实习只是走过场而已。为使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正确的实验思路及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我们对肿瘤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明显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际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2,3]。这种教学法是指教师构建特定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学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师为引导者,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及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案例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学习,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形成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及意义

1.2.1 教学内容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发展学习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系统[4,5]。因此,其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围绕课题、案例或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和分析等,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而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为由学校通向社会架起了一道必经的桥梁。由于手和脑的结合把握直接经验,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使学生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锻炼了交流表达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1.2.2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教与学的过程进行了科学性的整合。在该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信息被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通过自身独立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完成某项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站在学生中间,当学生任务完成较好时,老师应加以赞扬,或者表示微笑;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碰到问题时的咨询者。即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甚至错误时,老师也不应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充当长者的角色,以教育为主,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的目的。

1.2.3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该教学法摆脱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牢记,我看到的我会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尝试在各种观点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认同或理解,从而达到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故由传统教学法教师的教为主变成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肿瘤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2.1 深刻认识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与细菌耐药现状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疗、化疗、激素及各种侵袭性治疗,极易引起医院感染。随着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在肿瘤临床的应用,耐药菌株所占的比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控制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难度加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目前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严峻,控制感染的发生及耐药菌株的蔓延,关键在于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控和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6~8]。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在实习教学中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深刻认识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与细菌耐药现状,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检验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2 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密切相关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学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体相关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中兴致盎然,乐此不疲,专心致志。如随着细菌感染菌株的日益增多,过去认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已占主流,耐药菌株甚至多重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9,10]。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选择一例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肿瘤患者,通过让学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查房,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微生物检测,并让学生全程参与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11]。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检测另一例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肿瘤患者,并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①收集哪些信息?②怎样鉴别合格的标本?③怎样设计实验方案?④怎样进行操作?⑤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即一份标本到实验室,从信息收集、实验方案设计到实施都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而教师仅作为督导者和评价者。学生遇到问题应自己查阅资料,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则及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更加密切地结合,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该法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以及实践操作的技能。

2.3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式讨论活动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临床病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可大大缩短实践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师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可通过开展临床病案式讨论活动,培养、训练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12]。我们在教学实习中让学生注意挖掘当前本院微生物感染的情况并开展每周一次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为了解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教师首先让学生调查并汇报本院近两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然后让学生讨论对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那些标本的细菌培养?对于非无菌部位的标本,如何鉴别定植菌和致病菌?如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又如,抽取一定量的检验报告单与学生一起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何根据相关指南选择药敏纸片进行试验?在腹泻患者粪便中培养出大量念珠菌,应该如何向临床医师解释?你的处理意见如何等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针对相应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最后制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传统教学方法[13]比较,我们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式讨论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较好地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目的,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4 重视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随着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检验新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微生物学检验中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对检验结果的依赖程度也大大提高。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指出:医学实验室除了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各种检测外,还要求提供对结果的解释,以及在实验室所涵盖的范围之内提供正确的咨询性服务[14]。显然,检验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可能导致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错误或延误,这就要求检验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实施为:①让学生针对样品采集、存放问题的具体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详细讲解;②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临床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讨论,要求学生详细了解临床医师的诊断思考和患者情况,并对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同时依据实验室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③让学生参与检验项目的选择和抗细菌感染方案的制订,同时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质量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④让学生针对某一病例,将检验结果与临床进行讨论[15]。在教学实习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多种沟通渠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与临床对话、沟通的能力,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达到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的目的。

3 小结

实践证明,在肿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中,通过引进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密切结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式讨论活动,重视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检验的热情,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应用,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需要。

[1] 邹哲维,宋国强.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1):59-61.

[2] 李 心.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1):190-191.

[3] 李爱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14(3):147-149.

[4] 孙统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2,21:50-53.

[5] 郑向东.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6:147-148.

[6] 张 斌,解静荣,朱海鹏.等.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调查[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6):443-445.

[7] 王怡云,姚伯程,胡红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85-487.

[8] 张 强,刘松华.361例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3):88,71.

[9] 赵淑云,董进浪.医院微生物检出状况调查引发微生物检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2):21-22.

[10]张宗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70-371.

[11]秦阳华,许 育,沈茜.针对专业和层次提高微生物检验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01-403.

[12]陈 路,薛小平.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66-67.

[13]宋红林.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妇科肿瘤临床教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3,5(1):68-70.

[14]姚 磊.从检验医师的定位谈检验本科生实习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29-430.

[15]周铁丽,李 超,刘庆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中重视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1):33-36.

[2014-04-02收稿][2014-05-05修回][编辑 阮萃才]

G642

A

1674-5671(2014)02-04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1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导向教学法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