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1-22王馨
王馨
10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馨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大约有1 100多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2],DILI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DILI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用药指导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05—09我院收治DILI患者共126例,选取其中资料齐全的病例108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为DILI,均符合2004年日本DILI诊断标准[3],其中男41例,女67例,年龄10个月~82岁,平均49.75岁。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08例患者中乏力98例(90.7%),纳差、恶心、呕吐96例(88.9%),黄疸78例(72.2%),发热及皮疹19例(17.6%),肝脾肿大或腹水18例(16.7%),伴有其它器官损伤5例(4.6%),意识障碍3例(2.8%),无明显症状体征7例(6.5%)。所有患者化验结果提示均有肝功能异常,以ALT升高最常见,其次为TB和ALP升高。B超提示部分患者有肝硬化表现。其中26例患者行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均提示为DILI。
2 结果
2.1 DILI的发病情况 108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91.0%。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中药40例、降血压药物15例、抗生素类药物9例、解热镇痛药物6例、抗肿瘤药物5例、抗痨药物5例、降糖药物4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4例,皮质激素类药物3例、保健品和长期染发及成分不明药物17例。
2.2 转归 经过积极地保肝降酶解毒治疗及精心护理,69例患者肝功恢复正常,37例患者肝功能好转,随访后发现其中31例患者肝功能恢复,另外6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出现反复,再次入院治疗。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无效临床死亡。
3 护理对策
3.1 症状护理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多数乏力明显,本研究中90.7%患者出现乏力症状,79.6%出现肝区不适。护士应指导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利于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恢复期适量活动。本研究中17.6%的患者出现发热及皮疹,发热时护士应嘱患者多饮水,先给予物理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必要时遵医嘱予药物降温。出现皮疹时,注意观察出疹的部位、皮疹形态及消退情况,嘱患者勿抓挠,可行温水擦浴,瘙痒明显者可给予外用止痒药物,防止发生皮肤破损和感染。
3.2 饮食指导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本研究中88.9%患者出现纳差、厌油、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应鼓励患者在肝损害的早期进食清淡、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避免因消化道瘀血而引发的消化道症状加重。等到肝功能有所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后再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适量糖类的食物,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3.3 用药观察 护士是和患者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局部有无皮疹、瘙痒,巩膜是否黄染,有无发热乏力等症状,并勤于和患者交流,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后及时和医师沟通,以保证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3.4 心理护理 DILI一旦确诊,需停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并进行护肝治疗,部分患者担心停药后原有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导致精神紧张、恐惧或焦虑不安[4],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对于原发病医师会使用相应的替代药品进行治疗,并且会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部分患者病程较长,黄疸消退较慢,甚至可能发生反弹,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积极的情绪疏导,以其他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最终痊愈出院的患者为榜样,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健康教育 随着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的不断提高,预防是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用药安全意识。嘱患者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院就医,不可自行服药。加强医院门诊和社区的服务意识,建立随访制度,护士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尤其是慢性病长期服用的药物应督促患者定期进行相关化验检查,调整治疗。护士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验检查的重要性及与治疗疾病的关系,使患者能乐于配合,主动接受检查和治疗。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新药的不断涌现及各类保健品的应用,DILI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本研究108例患者中,仅6例为住院患者使用抗痨药物或肿瘤化疗药物导致的DILI,其他患者均在门诊治疗或自行服用药物或保健品。说明当前我国药物使用急需规范,许多患者自行服用处方药物,或者不规范使用非处方药物。还有些慢性病患者自认为久病成医,自行改变药物的剂量、服药频率等,这都是引起DILI的危险因素。
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宝库,在大力弘扬祖国医学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中药引起的肝损害。有资料显示,欧美等国家引起DILI的最常见药物为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而我国等亚洲国家中药致DILI占很大部分。刘旭东等[5]调查发现中药引起的重症DILI占32.86%,远远高于其他药物。有些患者相信偏方治大病,特别是银屑病、风湿病、肿瘤等目前治疗比较困难的疾病,听信不法广告的误导,使用未经药监局批准的药物,不但没有治疗好原发病,还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所以,患者要到正规医院,请专业中医医师治疗,长期服用中药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用保健品和减肥药物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些药品成分比较复杂,服用时间较长,引起的DILI日益增多。胡晓娜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组患有急性肝衰竭的成人中,50.00%患者近期服用了包括减肥药物在内的具有潜在肝毒性的偏方或保健品。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就是长期盲目服用保健品和减肥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5 结论
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的中心,随着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各种药物的使用的不断增加,DILI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经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护理,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后反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用药知识。同时,社会媒体要对大众传播正确的健康意识,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0-2001.[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5-767.
[3]刘燕敏,闫惠平,韩莹,等.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病杂志,2010,18(1):37-40.
[4]包志英,李惠聪,任珍,等.药物性肝病68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3(9):5688-5689.
[5]刘旭东,王炳元.我国药物性肝损害2003~2008年文献调查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87-488.
[6]胡晓娜,保志军.药物性肝损害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 19(1):78-79.
2013-09-26)
(本文编辑:胥昀)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毒性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