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Pearson综合征1例
2014-01-22陈振杰张晨美宁铂涛
陈振杰 张晨美 宁铂涛
婴幼儿Pearson综合征1例
陈振杰张晨美宁铂涛
患者男,1岁。因“面色苍白近1年,加重伴气促1d”于2013-08-20入院。G2P1足月社会因素剖宫产,喂养无殊,父母体健。6个月大时患儿因“重度贫血,肝功能异常”曾在我院及外院血液科住院治疗。骨髓涂片染色提示:骨髓环铁粒幼细胞12%(正常参考:未见或偶见,不超过5%);骨髓活检提示:三系造血细胞轻度减少,红系减少明显,伴巨核细胞减少。诊断不明,每月输血1次,护肝对症支持。此次入院体检:体温 37.8℃,心率 178次 /min,血压122/80 mmHg。呼吸40次/min,神志清,精神软,面色苍黄,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心肺听诊无殊,腹软,肝肋下5cm,质中,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辅助检查:血白细胞7.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9.1%,Hb 37g/L,平均红细胞体积93fL,平均血红蛋白量30.8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2g/L,Plt 55×109/L,网织红细胞比例0.7%,超敏C反应蛋白5mg/L;ALT 161U/L,AST 151U/L,TBIL 167.3μmol/L,DBIL142.8μmol/L,LDH 225U/L;动脉血乳酸11.4mmol/L,静脉血糖正常;血肝炎全套、EB病毒抗体及抗核抗体无殊,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12、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均明显上升;红细胞脆性试验、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血红蛋白电泳均正常;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游离肉碱和部分酰基肉碱下降。B超提示肝回声增强,胰腺胆囊无殊,X线胸片无殊,头颅正位片提示“方颅”样改变。入院后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制造)、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商品名:泰能,意大利福斯卡玛生化制药公司产品)、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意大利Hospira公司产品)护肝利胆,注射用左卡尼丁针(商品名:可益能,意大利Sigma-Tau Industire Farmaceutiche Riunite公司产品)改善代谢,输血补液支持。治疗1周后患儿Hb上升至87g/L,肝功能好转,黄疸减退,但血乳酸始终在8.0~11.4 mmo/L之间波动,嘱定期复诊。住院期间送检血线粒体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线粒体全基因16 569bp,提示在11 940~15 930附近有大片段缺失,诊断为Pearson综合征。讨论Pearson综合征又称Pearson骨髓-胰腺综合征,最先在1975年被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多脏器细胞线粒体变异性疾病,该病是由于线粒体DNA突变缺失造成,大部分在婴儿阶段被确诊,表现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液干细胞空泡形成,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等。突变主要表现为mtDNA的缺失,可以包括其4 977、5 030和5 234碱基对(bp),最常见的报道是在mtDNA的4 977bp上的13bp同向重复序列的缺失。这种缺失已经在80%的患儿中被证实,特别是在血白细胞上,血细胞中这种序列的缺失往往比组织细胞更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衰竭,常是大红细胞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血液前体细胞的空泡化,伴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障碍,原因是胰腺纤维化和腺泡的萎缩。由于线粒体异常后的氧化磷酸化的障碍,患儿经常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高乳酸血症,肝脏受累,近端肾小管疾病,内分泌紊乱,脾脏萎缩、心功能损伤、生长发育障碍等也有报道[1]。患儿的起始症状往往隐匿,起始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和病情的发展无关。本例患儿仅以重度正细胞性贫血为起病表现,伴有肝损和持续难以纠正的高乳酸血症,未伴有胰腺功能障碍,骨髓检查和骨组织活检,仅见一些铁粒幼细胞,但不符合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目前,Pearson综合征并没有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临床的对症处理包括定期输血,酶剂的补充和血糖控制(胰腺功能不全)。患儿定期随诊主要是为监测血象、肝功能、近端肾小管功能等。国外最近有报道采用血液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4例儿童Pearson综合征,虽然最后均死亡,但其中1例是死于继发性的“第二肿瘤”,并且干细胞移植纠正了这例患儿血液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异常,如持续的有机酸中毒等[1]。或许这是治疗Pearson综合征的可能途径。
参考文献
[1]Tumino M,MeliC,Farruggia P,et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four children with Pearson syndrome[J]. Am J Med GenetA,2011,155A(12):3063-3066.
(本文编辑:沈昱平)
收稿日期:(2013-10-17)
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