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4-01-22李蕾蕾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胃底内科食管

李蕾蕾

(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117000)

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李蕾蕾

(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117000)

目的 观察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液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急诊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组治疗方法为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37例,对比两种方法止血的效果及再出血率。结果 内镜组止血有效率高达100%,再出血率6%;保守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仅为75.7%,再出血率高达28.6%。两组方法止血有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且再出血率低。结论 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止血率高,且再出血率低。

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凶猛,在临床上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量大且不易控制,可迅速进入休克状态,病死率高,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因之一。针对该病,多年来临床上常尝试联合多种药物降低门脉压力试图起到止血目的,但效果良莠不齐,止血有效率低。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已经成为急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新技术,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可迅速及时控制出血,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01—12于本溪市中心医院由急诊室接诊明确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转到消化科住院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31~78岁。患者既往均患有肝硬化,其中乙肝后肝硬化42例,丙肝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7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8例。入组患者肝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6例,B级29例,C级35例。

1.2 治疗分组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下止血治疗组33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组37例。临床静脉用药均选择生长抑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所得数据有可比性,所有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设备 Olympus GIF-240胃镜,Wilson-Cook公司生产的六环套扎器。

1.4 治疗方法 患者均为急诊患者,出血正在发生,禁食水,给予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止血及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生长抑素24 h持续静脉泵入降低门脉压力;内镜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完成以下处理:于病区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范围及程度,找到出血点,选择套扎的曲张静脉和部位。从贲门上2 cm处开始螺旋状退镜向上选择一个套扎点,一次进镜可连续套扎6个皮圈,进镜后争取将所有曲张食管结扎,每条曲张静脉一次套扎不宜超过3个点。术后禁食水24 h,酌情给予埃索美拉唑注射液,注意观察患者排大便颜色,1周后复查胃镜。组织粘合剂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根据曲张静脉的容积,决定组织胶注射量。

1.5 效果判断标准 ①有效:治疗后呕血停止、黑便消失,血压、脉搏正常且平稳,血红蛋白无活动性下降。胃镜下曲张静脉消失或变瘪,色泽变淡。②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③再出血:呕血、黑便再次存在,血压低,血红蛋白再次进行性下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止血有效率和再出血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有效率 内镜组33例,止血有效33例,止血成功率100%;保守治疗组37例,止血有效28例,止血有效率75.7%。内镜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

2.2 再出血率 随访1~12个月,内镜组患者33例,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6.1%;内科保守治疗组37例,住院期间死亡9例,院外再出血8例,再出血率21.6%。内镜治疗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

3 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的并发症和死因之一,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只有在出血初期进行有效止血,才能降低死亡率。目前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内科药物保守法[1](生长抑素、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去氨加压素等),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止血法[2],以及新进出现的Tipss介入降低门脉压力止血法等,但是每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存在的优越性及局限性[3],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以能有效控制止血为最终目的。以往临床上总是试图在降低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上尝试突破,期待通过静脉用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为生长抑素,可抑制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分泌,降低内脏血流量,进而降低门脉压力,同时对循环动脉血压的影响小,其效果被大多数学者认可。但内科保守治疗止血率有限,只能对部分患者起效,而后学者又试图采用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止血,三腔二囊管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临床治疗器械,曾经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上有一定优势,集中表现在套管柔软,在插入患者体内时极大降低了刺激性,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压迫止血的不良反应较少,比较容易为患者所接受,但其在临床上使用受到一定局限,如患者在大量呕血量大时操作置管成功率低等,现较少被临床采用。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效果初显成效[4],多位学者已报道其针对性强、定位准确、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可最短时间内解决患者出血问题[5]。这种治疗手段越来越被学者认可,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6]。相对于外科手术而言,这种技术创伤小,作用迅速,操作简单及易掌握[7]。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以内痔弹性橡胶圈结扎原理为基础,采用皮圈结扎食管曲张静脉,经机械作用使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止血的目的[8]。组织黏合剂临床常用Histoacry1。Histoacry1为一种水样固化物,注射于曲张静脉内,迅速形成血栓,可有效地闭塞血管从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无论是单纯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还是合并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均可使用组织黏合剂治疗[9]。本研究急诊内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高达100%,再出血率6.1%,提示效果良好。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仅为75.7%,再出血率21.6%,期间死亡的患者率高达24.3%,效果不理想。

总之,急诊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及时、安全、有效、可行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1]耿颖.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对比分析[J].现代临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290-1291.

[2]胡慧娟,彭利芬,黄国敏,等.改良三腔二囊管气囊放气润滑方法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41-42.

[3]龚丽娟,曹建彪,赵毅,等.探讨Tips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9):1073-1074.

[4]陆兆炯,刘福建,贾秋红,等.内镜下套扎-硬化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3,8(4):460-461.

[5]宋建忠,高占峰,苏秉忠,等.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29-430.

[6]师雁媛,李霁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镜下硬化治疗104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3,42(10):1166-1167.

[7]李千迅,杨卓,杨文颖.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565.

[8]晋琼玉,徐泽艳,徐静,等.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9):1365-1367.

[9]程文芳,施瑞华,陈晓星,等.内镜组织黏合剂注射联合套扎序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2011,16(10):613-615.

1005-619X(2014)04-0324-02

10.13517/j.cnki.ccm.2014.04.020

2014-02-18)

猜你喜欢

胃底内科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