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血尿验案二则

2014-01-22陈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潜血浮肿尿常规

陈博

浙江衢化医院中医科 衢州 432004

顽固性血尿验案二则

陈博

浙江衢化医院中医科 衢州 432004

顽固性血尿;中医药疗法;临证经验;逆向思维

顽固性血尿是指小便中夹杂有血丝或血块或者镜下血尿,病程在半年以上,或伴有腰痛、小便涩痛等。血尿常见于泌尿系本身疾病如结石、感染、肿瘤、损伤以及肾下垂游走肾、先天性多囊肾及先天尿道畸形等[1]。也可见于全身系疾病如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及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等;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如女性盆腔炎、直肠癌、结肠癌、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等。治疗较为棘手,中医临证从常规思维可能收效甚微,有时运用逆向思维,反而会收到效如桴鼓的效果。

1 温补脾肾案

患者女,47岁。住院号00207527。因“持续镜下血尿伴眼睑浮肿30余年,双下肢浮肿1个月,排尿不适5天”,于2013年8月22日收入院。患者于30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双眼睑轻度浮肿,伴腰酸、乏力,当时无尿急、尿频,无皮疹及关节痛,血压未升高,遂至我院就诊,化验尿蛋白(+),红细胞(++++),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间断服用中草药汤剂治疗,尿检:红细胞(+~++)之间,余基本正常。诊断怀疑隐匿性肾炎,要求肾穿刺病理检查,患者拒绝。近1个月来,因劳累后双下肢浮肿,近5天排尿不适,收入院,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颜面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纳眠差,尿后余沥未尽感,大便溏泻,舌黯、苔黄腻,脉沉细。查体:面色苍白,双眼睑浮肿,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潜血(++),红细胞2~4个/HP。肝肾功能正常。之前均用凉血止血、滋阴降火或补脾统血治法。此次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湿热瘀阻。治宜温补脾肾,宣肺通膀胱,清利三焦,寒热并行,通补兼施。方用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拟方:麻黄、附子(先煎)各10g,细辛2g,茯苓15g,白术、白芍、陈皮各10g,知母15g,通草、泽泻各10g,薏苡仁30g,地肤子、车前草各15g,桂枝5g,生姜2片。7剂,每天l剂,水煎服。二诊:患者自述疲乏无力症状减轻,浮肿症状好转,大便稀溏每日2~3次,纳食可,眠差,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实验室检查:尿蛋白(-),潜血(±),红细胞1个/HP,上方加防风1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三诊:患者精神、食纳、睡眠尚可,双下肢无浮肿,唯有眼睑轻度浮肿,二便可,舌淡、苔淡黄,脉细。实验室检查:尿蛋白(-),潜血(-),红细胞0个/HP。由于患者不愿口服汤药,给予磨成粉泡服,随访诸症皆除,复查至今尿潜血实验均为阴性。

按:治疗血尿,大多数医者均从凉血止血、滋阴降火,化瘀止血、补脾益气摄血诸方面人手,贸然不敢使用温热药物,恐耗气伤络动血,加重血尿。笔者认为该患者久用养阴清热之品,且久病阴损及阳,长期大量使用中药、抗生素等寒凉药物也耗伤元阳。肾阳虚损证候明显,却不敢果投温热药物,终致病情迁延不愈。正如张石顽所指出:“但世之名于医者,一见血证,每以寒凉济阴为务,其始非不应手取效于一时,屡发屡折,而病之虚阳愈衰……尚以药力未逮,猛进苦寒,在阴不济阳而上者,尚为戈戟,沉阳不统阴而之脱者,尤为砒鸩。”笔者用麻黄、桂枝开太阳以发汗;细辛、附子入少阴以温肾;白术、茯苓、泽泻、通草、车前子、地肤子、薏苡仁健脾以利小便;知母清肺滋肾最妙,利二便;白芍收敛肝脾之阴,活血脉利小便;陈皮理气调中;生姜、防风宣肺健脾利水。诸药合用温少阴、开太阳、补火健脾、利水消肿。患者水肿消失,镜下血尿也消散。此案说明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舍此大法,临床疗效必定不佳。

2 破血化瘀案

患者男,63岁,门诊号91098231。因“发现尿检异常5年”,于2013年8月26日就诊。患者3年前因单位体检发现尿检异常,尿蛋白(+++),潜血(++++),当时无发热及尿频尿急尿痛,无腰酸痛及腹痛黑便,无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及光过敏,无浮肿及尿量减少,无夜尿增多,多方治疗无效,医生多次建议行肾穿刺活检术,给予激素治疗,均遭患者拒绝。患者10年前有牙髓炎化脓病史,经封闭抗感染治疗缓解。查泌尿系统彩超未见异常。复查尿常规,PRO(+++),BLD(++++),镜检红细胞16个/HP,白细胞未见,尿红细胞沉渣实验362mg/L,24h尿蛋白定量3.5g,肾功能正常。初步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自起病以来,未出现过浮肿,现精神一般,食纳不佳,睡眠尚可,大便色量正常,尿量无明显改变,体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面色晦暗,血压110/ 70mmHg。舌淡胖边有齿痕中裂纹,苔薄白,脉缓有力。中医诊断:尿血,辨证属气阴两虚,热郁湿阻,热迫血行;宜益肾健脾,达邪降浊,通调水道。拟方:太子参10g,黄芪50g,白术12g,茯苓15g,芡实、炒金樱子各25g,生地15g,山萸肉10g,丹皮12g,丹参、虎杖、地龙、槐花各15g,白茅根、益母草各30g,炒白扁豆10g,7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周。2013年9月6日再诊:患者诉服药后,无不适,无明显变化,舌苔脉象如前。今日复测尿常规示尿蛋白(+++)潜血(++++),尿红细胞沉渣136mg/L。治疗效果不明显,改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法。拟方:生黄芪30g,太子参15g,天冬、当归、麦冬各10g,地龙、赤芍6g,川芎15g,丹参10g,薏苡仁30g,焦山楂15g,猪苓10g,积雪草30g,仙灵脾10g,炒莪术15g,乌贼骨30g,制大黄2g,白花蛇舌草15g,7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周。2013年9月26日七诊:患者诉无明显不适。舌红,苔白,脉细。查尿常规示尿蛋白阴性,潜血阴性。守上方巩固治疗1月,嘱定期复查尿常规。随访至今未见病情复发。

按:慢性肾脏病一般认为脾肾两虚,湿热瘀阻,热毒直接灼伤肾络或因反复出血,阴血亏耗,虚火内灼而致肾络受损,血随溺出,故可见血尿,甚或热扰肾气,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可见蛋白尿、管型尿等。所以一般从补益脾肾、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立法,但是如果此法无效,需要逆向思维,或可使病情发生逆转,明代御医盛启东也早有“见血休止血”的告诫。笔者用黄芪、太子参、麦冬、天冬益气养阴,慢性肾炎病程较长,久病入络,邪结较深,病势缠绵,故当选化瘀之力较强的川芎、莪术活血化瘀,甚至破血化瘀[2],用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乌贼骨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积雪草、薏苡仁等利湿清热。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破血祛瘀非但血尿没有增多,反而五年沉珂经短期治疗而效果明显。

[1]邝贺龄,胡品津.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

[2]刘兵,张卫星.浅谈“久病入络”对慢性肾炎的临床指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7):538-539.

修回日期:2014-03-20

2013-11-11

猜你喜欢

潜血浮肿尿常规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
尿潜血“+”是肾炎吗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