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医唯气论
2014-01-22洪宗国
洪宗国
(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 武汉 430074)
1 中医论“气”
气,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中医认为[1]:“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而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由肺所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并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是多种多样的,且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之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来源于肾.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而化生.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五脏六腑,外达于肌肤腠理,皆都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故《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相当于现代科学中遗传物质,其功能包括基因的模板作用与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
宗气是积于胸中的后天宗始之气,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故《灵枢·五味》又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宗气功能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 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 相当于现代科学中的能量,由肺吸入的氧气与脾胃吸入的营养物质合成.其存在形式有光子能量与ATP.前者积于气海,后者存于血液,通过心肺流布全身.
营气是通过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与血共同运行于脉中.富于营养,与血液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常常“营血”并称.功能主要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从现代科学观察,营气为通过食物获得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它们通过血液输布全身,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物质与能量.
卫,有卫护、保卫之意.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卫气亦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又称之为“卫阳”. 主要由水谷之精气所化生,源于中焦脾胃,开发于上焦.卫气“慓疾滑利”,流动很迅速,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其功能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作为精微物质,中医的气既包括能量,也涵盖实物.气的功能就是由这些物质(元气、营气)能量(宗气、卫气)产生的功能.
2 土家医论气
土家医药全盘接受了中医的气,并在中医气的概念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发挥:
(1)气是构成世界与人体的基本物质.
(2)人的生命来源于气.生命整体的功能与各脏腑的功能都是气的表现(元气).人以气化,不以精化.所生者,精中之气也.精如种仁,气如仁中生意,芽生而仁即腐焉.精不能自生,所生者精中之气也.
(3)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2].精、气、神三位一体,气既是精、神的物质基础,又是精与神的联系枢纽.在精、气、神三者中气占据主导地位.
(4)气又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所在(宗气),是一类活力很强的物质,具有激发、推动的生理效应,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维持生理活动的最基本保证,气衰则肢体发冷、机体功能减弱,气亢则身热、机体功能亢进,气亡则身冷如冰、机体功能消亡,区别有生命的机体与死亡的机体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是否有气,有气生,无气亡.
(5)气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营气),人生存于自然界中,其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从自然界中摄取营养成分,如清气、谷气等.它们通过血液流布全身.但血液流动需要气的推动,津液的运行也需要气的推动,气在气、血、津液三大基础物质中占据主导地位[3],在精、气、血环流中亦具有主导地位[4].
(6)气还是人体疾病产生的原因. 疾病由病气作用人体所致.病气不外体内废气聚集和体外瘟气所加二端[3].人体无时不在产生废气.正常情况下,废气不断地经肺从口鼻,或从肛窍、汗腺排除体外.若排泄失常,郁积体内,则会致病.而自然界的气候多变,动植物死亡腐败都能成为瘟气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疾病.
(7)气是疾病治疗的主要依据.补气是提高人体及其脏腑器官功能的基本疗法.行气是治疗气滞血瘀的主要方法,排气是解毒排毒的主要途径.由此衍生出众多治疗气病的特色疗法.
总之,气是自然与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功能与能量的来源,是疾病产生的主要病因,也是土家医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土家医药中称之为唯气论.
3 土家医气病
土家医气病共有24症,分别是气病、岔气、肚肠气、疝气、忧气、肿气、肚中气、心气痛、肚气痛、怄气、中气、走气痛、气囊脬、寒气、湿气、炎气、风气、隔气、冷气、气肿、气虚、热气虚、肝气虚、气陷等[5].土家医气病可以分成四类:气虚、气滞、气逆、毒气.
3.1 气虚
气虚可分为元气虚、宗气虚、营气虚、卫气虚.
元气虚引起的遗传性与功能性疾病,如心气痛、肚气痛、疝气、肝气虚等.土家医将元气的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元.上元包括心、肺、脑,人体气血由此而生.上元气的功能统摄气血、神志,为三元气之首;中元包括肚、肠、肝,为气血不断地补充营养,使元气得以旺盛.下元为腰子、精脬、尿脬、养儿肠等,遗传物质由此而生,为气血之根.三元相互协调,融合贯通,以维持人体脏器、四肢、十窍、肌肉筋骨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人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元气的作用.如上元不摄神志,则会引起癫狂痫、怄气病、头痛病等症.
宗气虚体现为能量不足导致的疾病.如气病、气虚、热气虚等.能量不足可损害人体脏腑功能,降低生物反应的程度,减少生物活动的能力.根据其所患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多见头昏眼花、少气无力、拖脚不走起,经常汗出、面色苍白.
营气虚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营气由通过肺吸收的氧气与通过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组成,通过血液输送全身.营气虚多由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偏食、营养吸收功能不足引起.最终体现在元气功能疾病与宗气能量疾病.卫气虚指人体整体与外周防卫功能与能力的虚弱引起的疾病.如免疫功能障碍、呼吸道、皮肤、汗腺等防卫功能损害等,将导致病气易感人体,造成疾病.
3.2 气滞
气虚则气的推动功能不足,即为气滞.气滞导致血液运化失常,最易引起血瘀,这就是气滞血瘀[6].气滞还能引起痰壅、食停、便结.一切壅塞不通之症皆因气滞,皆源气虚.而不通则痛,止痛先通塞,通塞先导气.
3.3 气逆
气之为用, 无所不至, 一有不调, 则无所不病.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 以顺逆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也.气逆有两类.一类为元气功能的气逆.人体三元正气,上元主降,下元主升,中元主和.反其道而行之,必然致病.另一类为废气[7]的气逆.人体新陈代谢,不断地产生废气.这些废气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尿道以及汗腺排泄出去,若排泄受阻,则会引起岔气、肚肠气、 肿气、肚中气、走气痛、气囊脬、隔气、气肿等.
3.4 毒气病
毒气病[8]既有来源于天地的风、寒、湿、燥、暑、火等毒气感染,使体内某一脏器或某一部位的功能活动受到破坏而导致的气病,如寒气、湿气、炎气、风气等.也有来源于内部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伤害而产生的气病,如忧气、怄气等.还有来源于环境动植物毒素伤害的毒气病.如瘴气、痧气、疠气、蛇毒、虫毒、药毒等.
土家医的气病涵盖了中医脏腑功能疾病、气血精津功能疾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疾病以及由于体内代谢废气排泄失常引起的疾病.故土家医流传着“百病都生于气”、“气是百病之源”.
4 土家医疗气
土家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为治疗气病而设.传统土家医疗法分为药物疗法与外治疗法两类.
4.1 药物疗法
4.1.1 温补
温补[9]主治气虚.温即温和之意,补即补益之说,补是温的延续和目的.温补疗法治疗三元阳气虚弱、三元脏器虚损、三元物质亏虚.三元阳气虚弱,身体虚寒肢冷,需用温益的药物.温法有温益上元、温益中元、温益下元之分.如上元虚寒,沉寒阴冷,亡阳夺液,表现为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应回阳救逆.中元虚寒,胸腹冷痛,吐泻清冷,应温中散寒.下元虚寒,火衰肾亏,腰膝酸软,精乏神疲或五更泄泻,应温益肾阳.温法温益三元虚寒,必是一元为主,其余二元次之,故治疗应辨证施治,上、中、下三元兼顾.
补法治疗人体三元物质和三元脏器亏虚.三元物质亏虚有气虚、血虚、精虚、三元脏器亏虚有阳虚、阴虚.故补法有补气、补血、补精、补阳、补阴之说.虚者补之是治病收功大法.体不虚,邪不入,阳气旺,邪自出,三元足,人安福.故三元脏器的元阳要保持健旺,气、血、精要经常调节补充,才能抵御外毒邪的侵犯.
温补材有药食,速有急缓,度有平大,时有春夏秋冬.关键要准确审察病人虚之所在与虚之所度.补之得当,人安体壮,补之不当,损元伤脏.急补缓补,依病酌处,大补平补,要辨清楚.
4.1.2 活消
活消主治气滞气逆.活即和之意,和是活之根,活即和之源.活有活血和解之说,又有通之意,通气通血,不通则凝,不通则阻、则滞、则痛.消是消散、通阻、破结之意.消是活的延续和加速,所以,病有结者,必先活后消,破而散之.
结有气结、血结、痰结、食结、岩结.结久必坚,应活而消之,破而散之,清而利之,下而泻之,或割而去之.气结于胸,赶气宽胸.痰结于胸,祛痰宽中.食结于胸,赶食宽中.血结岩结,活消同用,软坚破结,岩消不痛.土家药有活血赶气药、活血祛瘀药、活血止痛药、破结软坚药.活消法既有赶气活血之能,又有化瘀破结之功.
4.1.3 赶清
赶清主治毒气.赶有驱赶之意,清乃清利之说,清是赶的延续和净化.五毒侵入体,由表再入里,赶风赶气赶火毒,痛止肿消除.赶毒先赶风,寒热在其中.赶毒要赶气,五毒血中去.赶毒首赶火,火去人安处.五毒之邪,赶而去之,赶风汗之,赶气行之,赶水赶湿利之,赶食下之,赶毒(瘟)解之.
土家药物有赶风药(赶风寒、风热药)、赶气药(行气、行血药)、赶火药(清热凉血、清热解毒药)、赶食药(行气泻下药)、赶水赶湿药(利水利湿药)、赶毒(瘟)药(清热败毒药).内服各种赶清药,使五毒之邪从汗液和大小便排出,排而解之.
赶清、活消、温补三元大法,可二法、三法兼用.一法力薄,多法跟上,辨证施治,运用得当,毒邪侵犯,瞬息变幻,需赶需清,酌情施展,需活需消,运用连贯,驱赶毒邪,不留隐患,温补收功,体健人安.
4.2 外治疗法
外治法多以各种器具和手法或药物透皮吸收作用疏通经脉气血达到治病目的.主要有太乙神针、荨麻螫刺、瓦针放血、麝针、针罐酒、烧灸、火功、烧灯火、踩油火、扑灰碗、发泡、刮痧、提筋、推抹、土王魔球按摩、滚蛋、拔罐、吸负、外敷、熏蒸、药浴、药佩、药枕、痛症超导等疗法.
5 土家医唯气论的思想意义
土家医唯气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气的概念作为其医药理论的中心概念,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与物质基础,是生命功能与能力的来源,是精气神中主导的因素,是精气血生命物质中能动的物质,是大部分疾病的内在原因,也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还是药物分类的主要依据.通过唯气论可以将土家医理、法、方、药联系成一个整体,成为土家医药理论的基石.
从气的概念与应用出发,土家医与中医同源,但比中医更加突出气的中心地位.中医中尽管气也是一个重要概念,但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一起构成中医概念系统,并未成为一个突出的概念.中医辨证论治更多依赖阴阳、八钢、六经、三焦等方法.而土家医更偏重于气的概念的运用,这一点既是土家医简洁的优点,也是土家医简单的缺点.
参 考 文 献
[1] 王 建,储全根,王 秋.中医药学概论[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15.
[2] 金·李 杲.脾胃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
[3] 田华咏.土家医气血精与三元学说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1999,6:311-312.
[4]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18-21.
[5] 潘永华.试论土家医对气病的认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7(3)3:6.
[6] 瞿仁泉.土家医气滞血瘀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24-25.
[7] 龙奉玺,唐东昕.土家族医学三元学说及毒气致病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1-3.
[8] 彭芳胜.土家医毒气病因病机及证治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2(1):1-3.
[9] 朱国豪,杜 江,张景梅.土家族医药[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