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指导预习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014-01-21聂勇
聂勇
《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预习是一种学习个体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合理地选择预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的预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内容的预习方法必然各不相同。指导预习还要做到因人而异,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学情的预习方法。这样的预习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一、精心研读例题,形成初步理解
学生在对数学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可以指导学生理解以下知识。这也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1.依据事例,理解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概念是客观实际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属性在大脑中的反应。它不是无中生有的,是学生经历许多具体的实例后逐步形成的,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举例子说明概念,帮助理解概念。例如,预习《认识三角形》时,让学生课前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进行细心观察,培养直观记忆;在预习《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让学生完成“摆一摆”实验并把结果填入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去理解概念。
2.实践操作,感受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可以指导学生用小的正方体进行操作练习,增加对可能性的感性认识。再如《三角形的面积》中对面积公式的推导,可放手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等方式,对比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积累学生的数学感悟,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指导学生应用公式。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自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抓住重点,尝试解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一部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要精心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策略》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这里的“一半多一张”是个关键词,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先拿出一半再拿出一张,分两步来理解。再如:“王大伯今年收获了4.8吨苹果,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其余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如果分等级出售,一级苹果每千克为2.4元,二级苹果每千克为1.6元;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每千克为1.8元。怎样出售比较合适?”其中词语:“一半以上”和“其余”这两个关键词是题目的重点。预习时,要提醒学生重点理解这两个词,弄清题目的意图。
4.巧用类比,辨析关系。“类比”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如“苏州市自来水收费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每户每月用水18吨以内(含18吨)按2.1元一吨收费,超过18吨的,超过部分按3元一吨收费。小华家6月份交了67.8元水费,他家9月份用水多少吨?”通过这道题还可以联想到电费、燃气费、停车费、出租车费用、纳税问题等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指导预习时可以以一题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归纳学习方法,总结规律,再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精心细读内容,划出重点要点
这一过程主要适用于概念性的数学知识的预习。它要求学生进行逐字逐句地研读,读懂学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遇到概念,则要求画出重要字句、关键所在,然后说出理由,也可配套地布置一些简单的填空和运用。如是计算,则要求了解计算原理、计算法则,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试做简单的练习题。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内容的过程中,大致了解了数学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把自己预习的疑问和感悟顺手记录下来,初步了解新课中的主要内容,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有: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细心思考问题,注明难点和疑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预期,听课的效率会得到倍增,同样也有利于学生以后自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很多。真正有效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具备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较高的预习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要致力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