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策略性教学
2014-01-21虞文志
虞文志
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首当其冲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地理素养,提供未来公民必备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可见,新课改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策略性知识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如何培养未来公民必备地理能力。
一、地理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
1.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内涵
地理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地理学习情境中,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对探究方法的选择和对地理学习的调控。其实质是如何学习地理事象、探索地理规律、拓展地理思维的方法与能力,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
就高中地理教学角度而言,地理策略性知识即是“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的知识,它包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策略、对地理信息的加工策略和对地理探究的组织策略。其对应学生实际能力体现为:地理感知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
2.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定位
按照传统知识分类系统论,可将中学地理基础性知识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程序性知识和地理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知识相互独立,又纵横交织共同构建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从学生认知规律角度,这三类知识是遵循学生学习心理,按照“感知—理解—运用”由初级到高级呈层状分布。策略性知识处在这个知识结构的顶端,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的核心。
就高中地理教材整体内容而言,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内容丰富,而策略性知识常以活动和问题探究形式出现,渗透地理教学整个过程中。由此可见,策略性知识是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依托,在更高层次上的拓展与延伸。地理策略性知识在中学基础性知识的定位如图2所示。
学生总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过程中获取地理技能、习得地理方法,因为特定的技能和方法总是与特定的知识凝结一起。同时地理技能与方法作为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能力的中介促进地理能力发展,而地理能力发展又反馈于地理知识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共同发展。由此,地理陈述性知识和地理程序性知识是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基础,而后者又反馈于前两者,达成学生地理知识整体性的发展。
二、不同策略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地理策略性知识究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学习地理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之一,同样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作依托。从高中地理教学看,地理策略性知识大致有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1.专门化教学模式
专门化教学模式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独立传授一般性的策略性知识,阐述策略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具体到地理学科教学,即直接说明地理探究的策略和步骤,并传授相应的地理探究技能和方法。在我国早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专门化教学模式完成。对于一项地理探究活动,教师事先传授学生探究的步骤与目的,或直接由教师完成地理探究策略拟定与实施,向学生展示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其特殊优势,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策略性知识体系,特别是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不足时,它能保证学生将地理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由于策略的拟定与实施由教师直接独立传授,学生难以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故地理学习探究的组织策略难以得到发展。
2.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
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即是将地理策略性知识隐含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急于呈现结论,而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自主分析、推理和总结,从而获得诸多缄默性的地理策略性知识,逐步获得地理学习能力。
案例Ⅰ:美国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区域图层: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概述:区域对地理学家的意义就像时间对历史学家。区域帮助我们组织和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一个地区可以是许多区域的一部分。懂得怎样通过探究图层分析区域数据有助于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联系的复杂性。该活动使学生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低技术版覆盖图分析探究一个假设区域的自然特征。
材料:课堂用地图册、 美国空白地图(每组一份), 投影片(每组6张),投影片书写笔,投影仪和屏幕。
目标:学生应能理解怎样使用多重标准定义一个区域,自然和人文区域系统相互联系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区域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
过程:将全班学生分成4~5人小组,让他们使用美国轮廓图做底图,将其轮廓分别画在两张投影片上。然后让学生根据地图集相关内容,把气候区徒手画在一张美国轮廓图投影片中。用同样方法把地形区画在另一张投影片上。要求每个组列出每张投影地图的特征,包括地图上区域的数量、区域大小和分布的描述、地图之间可能的联系。
讨论每个组的发现并写在黑板上。每个组把一张投影片地图覆盖在另一张上,再在上面覆盖一张空白投影片;学生在空白投影片上描绘和标注两张投影片地图叠加后形成的新的区域;简要讨论什么自然环境有利于农业和城市的发展。发给每组第二张空白投影片,要求小组根据他们对气候和地形的认识在片上描绘农业区。发给每组第三张空白投影片,完成城市区域的描绘;每小组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地图。讨论集中在小组建立自己农业区和城市区域的理由,并进一步集中讨论小组地图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同样的地区是否有不同农业区和城市区域,为什么。
结束:每小组展示新地图;讨论其中农业、城市、交通区域之间的关系,包括确定边界的依据。
上述案例展现美国中学地理教材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教师并未直接阐述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有什么用,而是让学生亲自制作简易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像,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是学科渗透式教学策略的很好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取、组织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endprint
3.交叉式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不但构建学生完备的地理知识体系,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自我探索地理规律的能力。鉴于前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研究者主张将专门训练与学科渗透训练结合,建立一种交叉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先独立教授一般的策略性知识,包括策略的意义、具体操作程序,在此基础上,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策略性知识之目的。交叉式策略教学模式无疑契合当前进行的新课改,它不但兼顾知识结构的严谨和完整,同时保证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策略性知识大多以该模式呈现。
案例Ⅱ: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概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内容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水资源的定义及其分布,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水资源的因素;组织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善水资源状况的相应策略。
目标:活动后要求学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制定水资源状况图。并学会调查分析水资源状况的基本方法,学会制定改善水资源状况的策略。
地理技能: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地图的绘制能力,地理实践组织能力,地理方案策划能力。
案例Ⅱ与案例Ⅰ的最大不同在于案例Ⅱ是在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之后展开实际探究活动,教学模式是二者的交叉结合,取长补短,适应于我国教学现状的策略教学模式。
三、高中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具体教学策略
1.双基贮备策略
由于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对其学习不能直接展开,而应从学习策略性知识必需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入手。在课堂教学中,阐述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和作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对人类有什么用”,这些内容虽然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但它却直接关乎策略性知识能否顺利习得,是整体教学策略得以展开的先决条件。
2.探究问题策略
通常不直接将需要探究的知识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如可通过询问学生家乡的水系状况,水资源情况,以及缺水和水污染等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或为之困扰的问题,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对水资源的探究热情。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感知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调控与反思中逐步获得地理学习能力。
3.分解训练策略
策略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并单独训练。如在水资源探究活动中,主要有地理感知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四种地理策略性知识,可按表1方式进行分解训练。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吸收与转化,促使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
4.反馈强化策略
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对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强化机制。教师在策略性知识的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策略运用以评价,肯定学生正确策略并完善学生提出的策略,对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的提升都有极大推动作用。
5.迁移巩固策略
学生完成水资源探究活动,学到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知识,更是对地理事物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这也正是策略性知识的本质所在。教师应强化和引导,使之迁移至新的地理知识学习中,真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学”。▲endprint
3.交叉式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不但构建学生完备的地理知识体系,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自我探索地理规律的能力。鉴于前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研究者主张将专门训练与学科渗透训练结合,建立一种交叉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先独立教授一般的策略性知识,包括策略的意义、具体操作程序,在此基础上,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策略性知识之目的。交叉式策略教学模式无疑契合当前进行的新课改,它不但兼顾知识结构的严谨和完整,同时保证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策略性知识大多以该模式呈现。
案例Ⅱ: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概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内容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水资源的定义及其分布,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水资源的因素;组织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善水资源状况的相应策略。
目标:活动后要求学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制定水资源状况图。并学会调查分析水资源状况的基本方法,学会制定改善水资源状况的策略。
地理技能: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地图的绘制能力,地理实践组织能力,地理方案策划能力。
案例Ⅱ与案例Ⅰ的最大不同在于案例Ⅱ是在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之后展开实际探究活动,教学模式是二者的交叉结合,取长补短,适应于我国教学现状的策略教学模式。
三、高中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具体教学策略
1.双基贮备策略
由于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对其学习不能直接展开,而应从学习策略性知识必需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入手。在课堂教学中,阐述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和作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对人类有什么用”,这些内容虽然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但它却直接关乎策略性知识能否顺利习得,是整体教学策略得以展开的先决条件。
2.探究问题策略
通常不直接将需要探究的知识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如可通过询问学生家乡的水系状况,水资源情况,以及缺水和水污染等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或为之困扰的问题,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对水资源的探究热情。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感知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调控与反思中逐步获得地理学习能力。
3.分解训练策略
策略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并单独训练。如在水资源探究活动中,主要有地理感知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四种地理策略性知识,可按表1方式进行分解训练。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吸收与转化,促使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
4.反馈强化策略
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对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强化机制。教师在策略性知识的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策略运用以评价,肯定学生正确策略并完善学生提出的策略,对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的提升都有极大推动作用。
5.迁移巩固策略
学生完成水资源探究活动,学到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知识,更是对地理事物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这也正是策略性知识的本质所在。教师应强化和引导,使之迁移至新的地理知识学习中,真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学”。▲endprint
3.交叉式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不但构建学生完备的地理知识体系,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自我探索地理规律的能力。鉴于前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研究者主张将专门训练与学科渗透训练结合,建立一种交叉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先独立教授一般的策略性知识,包括策略的意义、具体操作程序,在此基础上,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策略性知识之目的。交叉式策略教学模式无疑契合当前进行的新课改,它不但兼顾知识结构的严谨和完整,同时保证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策略性知识大多以该模式呈现。
案例Ⅱ: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概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内容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水资源的定义及其分布,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水资源的因素;组织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善水资源状况的相应策略。
目标:活动后要求学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制定水资源状况图。并学会调查分析水资源状况的基本方法,学会制定改善水资源状况的策略。
地理技能: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地图的绘制能力,地理实践组织能力,地理方案策划能力。
案例Ⅱ与案例Ⅰ的最大不同在于案例Ⅱ是在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之后展开实际探究活动,教学模式是二者的交叉结合,取长补短,适应于我国教学现状的策略教学模式。
三、高中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具体教学策略
1.双基贮备策略
由于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对其学习不能直接展开,而应从学习策略性知识必需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入手。在课堂教学中,阐述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和作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对人类有什么用”,这些内容虽然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但它却直接关乎策略性知识能否顺利习得,是整体教学策略得以展开的先决条件。
2.探究问题策略
通常不直接将需要探究的知识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如可通过询问学生家乡的水系状况,水资源情况,以及缺水和水污染等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或为之困扰的问题,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对水资源的探究热情。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感知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调控与反思中逐步获得地理学习能力。
3.分解训练策略
策略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并单独训练。如在水资源探究活动中,主要有地理感知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四种地理策略性知识,可按表1方式进行分解训练。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吸收与转化,促使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
4.反馈强化策略
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对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强化机制。教师在策略性知识的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策略运用以评价,肯定学生正确策略并完善学生提出的策略,对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的提升都有极大推动作用。
5.迁移巩固策略
学生完成水资源探究活动,学到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知识,更是对地理事物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这也正是策略性知识的本质所在。教师应强化和引导,使之迁移至新的地理知识学习中,真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