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浙江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

2014-01-21沈高峰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训室基础考试

沈高峰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8)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起步较早,开始于1993年下半年,委托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发计算机上机考试系统,在时间上率先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现每年组织春、秋两季考试,采用C/S 平台考试模式,近几年报考考生在40万人次左右,考点学校稳定在93所。

2014年起,等级考试客户端由原来的Win⁃dowsXP升级为Windows7平台,考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要求和《关于国家教育考试科技强考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教办考(2013)30】要求,绝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标准化考场,实行视频网络监控。该考试分一级、二级、三级(见表1)。报名条件区别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只针对本省各类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本专科及研究生,不接受社会人员。其中二级C、VB、VFP、Java四种高级语言需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都合格后方可获证,其它级别只需机试或笔试合格即可。

本考试是为了规范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体系,提高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而设立的。作为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双重参与者,对部分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及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实训设备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计算机课程不等同于其它基础性课程,软硬件不断升级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时下网络和移动终端不断普及,以IPAD 和IPhone 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进入普通家庭,wifi、物联网、电子支付等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很多计算机基础教程未作介绍和普及,造成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状况。计算机基础教程应把当前计算机主流技术加以介绍,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和学习兴趣。

表1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表

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实训室硬件设备更新难以跟上软件的发展。如2008年建设的信息技术实训室,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当时还是以winXP、office2003为主流,目前已升级成win7、office2010版,难以维持教学。

(二)新生水平参差不齐

一是生源来源差异,目前各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普高与“三校生”(即职高、中专、技校)。其中普高生约2/3,“三校生”约1/3,普高生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动手操作能力稍差,而三校生由于在中职时期受过良好的实操训练,动手能力强于普高学生。二是地区条件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较早接触计算机,在初、高中已学习相关课程;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认识较肤浅。

(三)学生厌学贪玩,偏重“移动终端”

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方式基本还是采用教室与机房两种模式,一般计算机理论知识安排在教室,实训部分安排在机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已全部采用机房授课。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学习自觉性较差,部分学生对课程乃至所学专业没有明确目标,缺乏求知欲和好奇心,只热衷于移动终端设备,把时间消耗在上网游戏、娱乐,练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导致操作技能难以消化,跟不上教学进度,影响学业。

(四)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核形式较单一、题型简单。比如部分高校以等级考试成绩来衡量课程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取得了计算机证书,而工作后发现等级考试内容跟岗位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要参考行业专业岗位实际需求,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增加岗位共性的实践操作考核,真正学以致用。

二、等级考试历年情况分析

(一)合格率情况统计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笔者对2009-2013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年级5 次考试1.06 万多名考生的成绩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2),考试的合格率基本能反映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状况,5年5次的合格率情况见图1。

表2 2009-2013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合格率统计表(以一级windows考试为例)

图1 一级windows考试合格率

从表2和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用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来衡量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二)成绩分数段情况统计分析

笔者对5年5 次考试成绩的不合格(低于60分)、合格(60-84 分)、优秀(85-100 分)进行分段统计(见表3),其中各分数段平均值见图2。

表3 2009-2013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优秀率情况统计(以一级windows为例)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生合格率普遍较高,5年平均合格率高达92.61%,平均优秀率也达26.02%。以上统计数据也说明了以下问题:

图2 各分数段平均值百分比

1.学生通过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难度不大

通过对部分一级windows考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只要完成文字录入、Windows 操作或文件操作、Outlook Express 或Internet Explorer 操作、Ac⁃cess或Frontpage 操作、Excel或Powerpoint 操作等5个方面的考题,①在每个模块中会操作1-2题,一般可通过考核。理论题型为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型,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不大。通过考试的学生不能说明其计算机知识全面扎实、实际操作水平高超精通。

2.用学生等级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全面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侧重于学生掌握常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科,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历年考试试题进行讲解演练,学习认真的学生会轻松获取证书,甚至成绩将达到“优秀”,但制约了课程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对考试试题之外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变成了“考证”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规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用书,而省高校计算机等级有明确的考试大纲,教学单位在编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内容时可充分参考等级考试大纲,根据考试时间和考试大纲来制定教学计划。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56学时,安排14周,每周4学时,涉及基础理论、操作应用和综合案例等内容;第二学期开设48 学时,安排8 周,每周6 学时,主要涉及历年等级考试试题解析等内容。修完课时可参加每年4月中下旬的春季考试。因本课程有多位教师授课,设置主讲教师主持教学研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问题集中商讨和反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规范了教学秩序。

(二)加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

实用性强、符合专业需求的教材是高职教学的基本保障。团队老师每隔2年编写一次配套教材,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职业教育专家3方共同参与计算机基础教材的编写论证,教材选取案例符合岗位需求,贴近日常生活应用,参加编写的都是工作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线的教师和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一线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三)优化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不仅是研究型,更注重实践技能型,对教师的动手操作技能高于理论学术能力,而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无形中也给教师带来了工作压力与动力,但通过率只能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之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要选派教师参与行业、专业的挂职培训,让教师融入行业,了解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能力。

(四)改善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训环境

信息技术实训室(品牌计算机)在投入使用5-6年后,经常出现的软件问题有:系统经常性蓝屏、非正常重启、系统瘫痪等;突出的硬件问题有:计算机主板电容爆浆、硬盘不能自检等。究其根源,都是硬件老化所引起的,且老型号的硬件在市场上已停产,维修成本高,损坏的机器只好申请报废。为了满足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硬件环境的需求,结合省教育考试院文件精神,各高校加大经费更新陈旧实训室来满足教学和考试双重需求,进一步改善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训环境。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断改革与进步,推动了浙江省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对提高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注释:

①2014年起,浙江省高校计算机一级windows已改用office2010 版,理论题型为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实操部分分为文字录入、Word 操作、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5个方面。

[1]沈高峰.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建设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6):83-86.

[2]沈高峰.高职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2):76-78.

[3]吴金春.浅析广西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13(6):72-74.

[4]刘敏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导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71-74.

猜你喜欢

实训室基础考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