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通胀哪去了
2014-01-21赵岩
赵岩
2013年,美国经济在涨声中谢幕,而问题来了:通胀在哪里?
被称为“量化宽松”、史无前例的货币注水后,美国经济2013年交出了让人眼红的成绩单,更让人艳羡的是:如此的好收成,通胀却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HSBC最新报告称,恐怕是因为通胀被成功的“出口”了,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外围世界如同美国所享受的复苏荣光的“宿主”,收获有代价,只不过不是自己支付。
美联储也生动地教导我们:当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一张大网,货币战争完全不用靠汇率打响,而是可以在本国的货币市场打响,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中国人身处A股窘态,很难不艳羡美股,标普500年内涨幅28.17%,同期上证指数下跌6.75%。
Gluskin Sheff公司的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对美媒评论道,回顾过去60年,标普500指数涨20%以上的次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永远是正,从无例外。最差都有2%,最高5.4%,均值和中值都是3.8%。
伴随美国经济持续性的复苏,美国股市出现历史性上涨,股指近期连创新高;而房市也出现历史最大涨幅。
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13年11月份独栋房屋销售仍接近2008年来的最高水准。
联邦住房金融署公布季节性调整后的房价指数,称2013年10月美国房价同比上涨8.2%,已连续上涨21个月。美国住房市场出现持续复苏迹象,支撑了美国经济2014年将稳定增长的预期。
2013年第三季美国房价同比上涨11%,为楼市泡沫破灭以来最大涨幅。市场研究机构RealtyTrac,止赎活动已降至2005年水准。全美不动产协会(NAR)报告还显示,5月以来成屋销售年率一直高于500万户,为2007年以来最佳。
对于房地产未来走向,经济学家非常乐观,普遍认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将创造更多就业,银行也会逐步放宽贷款要求改善再投资申请不足。
这是一场在本国货币市场成功打响的“货币战争”,和以往政府直接用汇率作战截然不同,目前看来不但效果惊人,而且更加主动、隐蔽。联储祭出了抗击通缩的名义,但事实上却是将通胀的风险疏散到了非美国家。目前通胀的波澜不兴,并不代表通胀的祸根没有像2004年格老政策一样埋下引线,而2008年引发危机的问题不但没有消弭反而更加凸显,7年的经济危机轮回魔咒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视线中,但是这一回的主动权恐怕在美国,而忧虑则在非美,尤其是曾经高举高打的新兴经济体中。
英国前首相布朗稍早为《金融时报》撰文称,2008年金融危机起因之一是全球“影子银行”无限扩张。五年来世界并未汲取教训,“影子银行”规模从2008年的59万亿美元扩大到如今的71万亿美元。2009年以来,亚洲银行负债表扩大速度比全球最大金融机构要快三倍多,其资本金却只增加了一半。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署名发表文章提及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不小,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改革首当其冲,刻不容缓。它们利用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优势,长期借助“量化宽松”转嫁危机,目前包括印度在内的所谓“脆弱的五国”不过是受害者的代表。
没错,它们是美国重建繁荣的宿主,也是一场新危机的宿主,在人类典型的经济周期中,经济活跃度就会带来通胀,而在一个泡沫后的世界,债务高企,低利率会成为去杠杆化的阻碍,这是一盘对所谓新兴市场国家两难的棋局。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邮箱:yanina.zh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