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快速响应机制建设研究
2014-01-21卢郁希王卜刘仲秋
卢郁希,王卜,刘仲秋
(1.南宁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广西南宁 530022;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38)
公安机关快速响应机制建设研究
卢郁希1,王卜2,刘仲秋2
(1.南宁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广西南宁 530022;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38)
目的从机制建设的四个方面研究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响应能力的措施。方法借鉴国外快速响应建设的经验,分析国内现状的不足,研究改进方向。结论公安机关如将紧急和非紧急报警系统进行分别设立、采取不同的接处警等措施,将会大大提高公安机关在处理重大事件当中的应急响应能力。
快速响应;突发事件;机制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利益再分配不均匀,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气候的变化和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导致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使得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发展开始抱有戒心,并鼓动一些敌对分子不断煽动国内不法之徒制造事端,对我国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面对国内外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威胁,为了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急需加快公安机关快速响应机制的建设,从机制上保障公安机关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国外警务快速响应建设的经验
英国、美国已经建立起快速响应机制,包括紧急报警(救助)系统和非紧急报警(服务)系统。这两个系统共同分担了大量的日常报警,紧急事件由紧急系统处理,非紧急事件由非紧急系统处理,确保了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
1.1 英国警务快速响应建设
英国把公民求助信息分成紧急救援和非紧急求援两大类,分别设立了999紧急救援(服务)系统和101非紧急报警系统。
1.1.1 英国999紧急救援(服务)系统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统一报警系统的国家。在信息处理方面,999系统的信息处理分三块:1、公共信息处理,由英国电信局负责处理;2、分类信息处理,由各郡主管部门信息中心负责处理;3、各郡主管系统内部流转的信息处理,含信息处置和信息反馈等。在响应报警方面,英国警察局接警、处警的基本策略是:把警情紧急程度依次划分为A、B、C、D四大类,A类属于最紧急类,须立即反应;B类属于可以稍作延迟回应;C类属于允许推迟采取行动;D类属于不需要采取行动。
1.1.2 英国101非紧急报警系统
2012年,英国启用了新的101非紧急报警系统,缓解现有999紧急报警、急救电话的压力。101非紧急报警系统主要响应非紧急报案、犯罪预防咨询、犯罪举报等业务,并可提供多种语言服务。
1.2 美国警务快速响应建设
美国把公民求助信息分成紧急救援和非紧急求援两大类,分别设立了911紧急救援系统(911 E-mergency-response System)和311非紧急报警系统(311 Nonemergency Systems)。
1.2.1911 紧急救助系统
美国在上世纪建立了覆盖全国的911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并逐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的突发事件反应机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芝加哥911指挥中心,这个指挥中心内集中了整个芝加哥市的消防、公共卫生、警察和政府综合行政管理等4个系统,日均接警量为1.5万件,平均的响应时间为1.2秒,并能快速定位报警者的位置。
1.2.2 311非紧急系统
针对报警当中的非紧急情况占得百分比大且占线时间长等问题,美国政府建立了非紧急电话中心—311,把非紧急从911紧急救助中心分离出来,使911能够全力以赴应对紧急状况,为应急事件快速反应提供便利。
除了上述的紧急和非紧急救助系统以外,美国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中,对情报引导警务的工作模式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情报警务模式是对所获得的情报信息通过分析、研判,能够预先感知部分重大案件,从而提前采取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可将矛盾化解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二是对重大事件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从而极大提高了公安机关对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
2 国内公安机关快速响应机制的现状与不足
国内警务快速响应机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来实现快速接处警。
2.1110 接处警
110 报警电话在我国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最早叫匪警电话,受理范围窄,专门处理刑事案件报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公安机关为适应群众需求以及适应当地治安环境的需要,拓宽匪警电话110服务范围,开展110报警服务工作。110报警系统的建立,一方面提升了公安机关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了群众;另一方面过度地承诺导致公安机关不堪重负。因此公安部在2003年颁布“110接处警工作规则”,明确公安机关职责和任务,强调对于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民警应当迅速处理;非紧急报警可以视情况尽快处理。
2.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由市政府牵头,将公安、交通、通信、急救、电力、水利、地震、人民防空、市政管理等政府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处理城市特殊、突发、紧急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国普通市民在需要发出任何报警、急救、求助时,只需拨打公安110报警电话,由公安110指
挥中心先期处警后,再根据案情需要转入城市应急
指挥调度模式,调度相应的社会应急响应资源。
2.3 公安机关快速响应建设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公安机关快速响应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公安机关的快速响应系统没有区分紧急报警系统和非紧急报警系统,并且非紧急报警事件占用的比例过大,导致应该处理紧急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的有限警力资源大量用于处理与公安业务和应急响应无关的事件之中。这种状况不仅是对目前有限警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模糊了公安业务的职责范围,使得警力资源常常投入到公安业务以外的事务之中,从而大大削减了公安机关快速响应重大突发事件、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比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信息不通畅等。
3 公安机关快速响应建设的改进目标
针对我国公安机关快速响应建设存在警力资源浪费,科技信息化程度不高、城市联动系统中信息不通畅等问题提出以下4点改进措施。
3.1 在我国建立紧急与非紧急分离的报警系统
我国和很多其他国家一样,大部分报警电话为非紧急电话。为了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应建立紧急和非紧急分离的报警系统。首先紧急类事件是需要快速响应,非紧急事件可以延迟响应,保证有限的公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响应能力。其次,应该从机构和人员上给以保证,紧急事件划归公安机关,而对于一些非紧急事件可以由民政部门来处理。最后,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知道报警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了解什么情况下应该报什么警。
3.2 在技术上提高紧急报警系统的反应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是公安工作的永恒动力和不竭的源泉。不断研究新的通信手段在应急系统中的应用,比如,接警电话主叫查询定位、短信报警、多渠道信息沟通等。
3.2.1 接警电话主叫查询定位
报警人在报警的时候通常是出于激动和焦虑的状态,很难准确地表达正确的地址,从而影响接出警的速度。电话、手机定位信息其实在运营商内部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增添“电话主叫查询定位系统”,指挥中心就可以动态地获取固定和移动报警电话的主叫定位信息。
3.2.2 短信报警
公众利用手机编写短信发送到公安机关报案的方式称为短信报警。公安机关应增设短信快速报警服务,短信报警包括文字内容和图片以及视频内容,便于公安机关掌握第一手证据材料。
3.2.3 多渠道信息沟通
公安机关应该拓展和群众交互的渠道,如开展网上警务室、公安微博、警务QQ群等,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该平台能够受理公安机关相关业务,使公安与民众交流方便迅速。
3.3 将情报引导警务的模式引入快速反应机制中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就是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情报信息,然后通过情报挖掘,甚至采用大数据分析,寻找规律做出预判,进一步通过研判,进行精确打击和方法控制工作。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成框架是:信息采集→计算机统计→数据研判→指挥决策→警务行动,最后达到问题快速处理。该模式的好处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要等问题严重之后再采取运动式治理,减轻警察的工作负担。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应加强以下工作:强化规范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工作,定期召开遏制犯罪对策会。
3.4 克服城市联动系统中信息不通畅
由于政府部门管理体系是树形垂直结构,而应急联动中心则以指挥中心为核心的扁平构造,不可避免地存在指挥结构和管理结构不统一的冲突。体制冲突会导致信息资源冲突,这种冲突往往在平时不明显,却在处理重大应急事件时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解决信息资源冲突的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机构、人员整合等方式来完成。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紧急报警电话,通过专用的通信信息渠道,实现应急资源的整合和互通互联,从而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调度。
4 结论
公安机关快速响应机制建设符合我国安全形势的变化,符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更高需求,符合世界各国打击犯罪“零容忍”和“破窗效应”的客观规律。通过借鉴国外警务快速响应机制的发展经验,对比我国快速响应建设的现状,并找出不足,提出4个方面来改进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公安机关的应急反应能力,树立公安机关保护人民群众快速响应的良好形象,使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整个社会美满和谐。
[1]卞杰成.美国芝加哥市911和311报警服务系统[J].警察技术,2004,6(5):5-7.
[2]段媛媛.浅议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建设[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24-126.
[3]魏宏德.中心城市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公安研究,2008(7):13-17.
[4]陈子敬.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研究择要[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0-14.
(责任编辑 陈小明)
D035.31
卢郁希(1977—),男,广西容县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安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