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控制探微

2014-01-21杨丽

终身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控制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生命线。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遵循“三融合”原则,强调职业人的人文审美提升的最终实现;在教学改革进程中,要解决“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课程项目竞赛”“考核制度”等所面临的质量控制问题,就必须搭建多视角的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多元化的组合式质量控制方式。

大学语文;课程;高职教学改革;质量控制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属于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也逐渐从传统的语文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走向了“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应用能力为重心、人文素养为主线”的改革之路。在 “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引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在重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形式上颇见成效,而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保障体系——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也成了教学改革进程中重要的关注点。

教学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教学过程性学习以及终结性学习成果都能达到预设的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实施合理、规范、有效的教学质量控制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推动力,是“大学语文”教学自身学科特性与职业人才对语文教学需求能否有机融合的观测点。因此,要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有效实现教学质量控制,就要找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着力点,构建规范、激励、适宜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一般是以自身特点为基本立足点,以专业职业通用能力对课程的诉求为导向,紧扣“语言交际”“规范文字书写”“文学、文化解读”“应用写作”等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以“主题活动”引领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逐渐形成“三融合”,即语文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语文教学设计与专业设置的融合,语文教育目标与社会人文审美需求的融合,最终实现职业人的人文审美提升。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在教学内容上,摒弃了以语文知识体系为框架的传统套路,而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兼顾专业特点,去组织教学素材,提炼语文基础知识,努力做到“从课程中来,到专业中去”,设置“语言、文学、文化、写作”模块内容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倾听能力、写作能力、人文审美体验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资源载体,如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录像、教学网站;教学设计采用“主题活动”引领、学习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基础知识讲授、学习成果展现的模块化教学;学习成果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学习的倡导者、“语文”能力运用的主动者,如定期举办“应用文写作能力竞赛”“规范汉字书写大比拼”“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学生文化大讲堂”、专业文化创作展览等风采展示类活动,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在考核改革上,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三个评价模块:一是过程性考核,如实践性环节考核、竞赛成绩考核等;二是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三是社会或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成果考核。

二、教学改革进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1.课程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大学语文”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性环节实施方案等,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课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属于最根本的控制点。对于课程教学文件的制定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的做法是由课程教学部门或者课程教学负责人统一规划,后由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实施。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及社会对职业人才语文能力的诉求相脱节,忽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贯性”,难以满足语文能力的“适用性”要求。由此,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是“一个轴心,多方参与”课程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一个轴心”是指以课程负责人或课程教学团队讨论形成的方案为轴心,多方参与是指企业、社会、校督导组、教学管理部门、专业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设计。这从根本上控制了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了语文教学改革朝着“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课程项目竞赛与质量控制

在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赛互长”,提升教学质量的理念下,围绕语文各项应用能力组织课程项目竞赛成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方面,它能检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多方位展现高职院校师生优良的人文素养和熟练的语文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项目竞赛进程中,也能及时发现课程教学工作的不足。因此,从竞赛项目的确定、竞赛评分标准的制定到评委的组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大学语文”竞赛项目的确定要从多方面去考量,要体现“以职业诉求为起点,语文应用能力为要点,语文基础知识为基点,人文素养体现为贯穿线”的“三点一线”原则;竞赛评分标准应体现“三个结合”,即:语文内涵与能力风采展示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需求相结合,评分细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竞赛评委的组成要体现多元化原则,不能仅仅由课程教师组成,而应该由课程相关的专业教师、业内专家、教务管理部门、督导部门、社会行业专家等组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评价全面、科学的评委队伍。在课程项目竞赛中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能有效修正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放大竞赛作用、脱离课程内容需求、忽视课程与专业的融合等问题。

3.课程考核制度与质量控制

课程考核不仅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测,更是对教学行为和培养目标的检测。考核质量管理与控制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不仅仅体现在期末考试中,而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要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必须建立“适量、合宜”“实时、多样”的考核制度。“适量、合宜”的考核方式是“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适量”,是指过程性考核数量适当,合乎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合宜”,是指符合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特点,符合各个专业对大学语文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能体现大学语文学科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和迁移性。“实时、多样”的考核内容确保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保鲜性与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是“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控制的深层次要求。“实时”,是指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完结后,根据教学模块中涉及的知识点、素质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等设计考核内容,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反馈教学质量。“多样”是指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大学语文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卷面考核或者大作业形式,这种方式有利于考察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但一般难以衡量学生对语文能力的掌握情况。

教学质量的控制与考试模式改革息息相关,相辅相成,课程考核制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高职教育质量既要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程度,也要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程度。只要满足了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双重需求,即是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2]因此,有效的质量控制,必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双方面考虑,从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去推进。

1.及时、准确捕捉课程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搭建多视角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信息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和对就业学生跟踪产生的反馈信息等。反馈信息对课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或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观测点,然后通过课程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价、纠偏与反馈来控制课程质量,努力使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

实施多视角质量控制是保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首先,高度重视学生教学管理、督导部门的反馈信息。教学管理和监督部门对语文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是对教学质量由上至下的全局性信息反馈,有助于课程教学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动态,调整教学方向,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等。

其次,积极搜集整理外界社会的反馈信息。主要是指对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的反馈信息,从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如麦可思公司)和评估机构的报告中获取的相关课程反馈信息。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信息反馈。一方面,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反馈信息,反映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外适性”要求,有利于引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设置与社会需求接轨,从“适合”“能用”的要求层面把好语文教学的质量关;另一方面,来自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他们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馈者,主要是从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方面反馈教学质量信息。

最后,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源。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包括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实践运用中学生语文能力掌握程度等。在学生层面,可通过课程学习座谈会、课堂提问、模块学习竞赛等掌握第一手信息;在教学层面,可通过课程教师教学研讨会、听课等获取教学质量信息。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中最直接、最及时的内部声音,是从学生“内需性”和教师教学的“内适性”维度监测大学语文教学质量。

2.形成多元化的“大学语文”组合式质量控制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质量控制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的专业学识和科研水平;二是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这种控制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一是控制主体主观化,主要是来自于语文任课教师,缺乏民主性、客观性;二是质量控制点单一化,主要来自于期末考核成绩,这就造成了很多高职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程学习的积累过程,不注重“语文能力”和“人文气质”的养成过程;三是控制方法的简单化,一般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简单分析归纳课程教学质量,由于问题设计者自身主观原因和问题涉及面的狭隘,往往会造成控制结果的片面性。201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集成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追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灵活的课程质量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1)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组合。大学语文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应包括任课教师、在读学生、社会、学院教学管理及督导部门、从业学生,涉及与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人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从课程教学的“适用性”“创新性”“发展性”等方面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

“大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对象也从以前单一的学业考核成绩走向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应用写作”等语文运用能力、课程竞赛、社会人文活动中的表现等。多元化的评价对象拓宽了课程教学视野,拉近了大学语文课程特点与专业对课程需求的距离,从内涵上促进了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朝可行性、灵活性方向发展。

(2)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与灵活化控制方式的组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控制、评价方式要规范、灵活,结合语文课程、专业需求、社会需求等来设置。

第一,根据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模块和专业需求,准确抓取质量控制点。如语言运用模块,依据普通话、朗诵、演讲、辩论、社交口才、语言的审美体验等教学任务设计不同的质量控制标准,如普通话测试等级理工类要求达到三级甲等,文科类要求达到三级乙等;朗诵,根据给出的材料,学生能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熟练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完美呈现作品思想感情;演讲,能根据话题作三分钟即兴演讲,要有煽动性、说服性、表达流畅、逻辑思维清晰;社交口才,根据专业创设情境,能在不同情境中合理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等。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仅具备了课程统筹管理的规范性,也迎合了社会对课程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动态需求,增强了课程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延伸了课程教学的生命力。

第二,采用自我控制与他方控制方式相结合,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有效性。依照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自我控制与他方控制,及时修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实现以正确、科学的课程质量控制促进教学改革,以合理创新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控制方式可以是自我评价、课程教师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开放式的网络问卷等。

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把教学质量的控制问题放在首位,加强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吕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55-57.

[2]王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职教通讯,2012(13):72-74.

[3]丁鸿,吉根宝.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3(6):14-15.

责任编辑 虞晓骏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控制探微

杨 丽

Quality Control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Li/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is the lifeblood in course teaching reform.The course of College Chinese follows the‶three integration‶principle in the teaching reform,and emphasizes the ultimate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s'humanistic esthetic valu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quality control in teaching reform,namely,developing teaching documents,designing teaching process,organizing curriculum project competition,establishing evaluation system,a multi-perspectiv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form a diversified and combined quality control model.

College Chinese;course;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quality control

G717

B

2095-6576(2014)04-0069-04

2014-04-15

杨丽,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513650299@qq.com)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