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4-01-21徐啸涛

终身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训高职专业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但和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实践内容多以相应理论课的实验为主,实践内容太过于简单且实践操作的课时比重较小。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太少,很多设备已经过时,比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还是几根导线和几块仪表,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实验室形式单一,学生实践途径较少。某些实践环节不能做到单人单组,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减少或者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第二,单科性实验内容多,而综合实训内容偏少。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受师资、实验设备等影响,实验教学所处的地位相对低下,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符合。例如,大纲没有明确学生各个实践阶段的考核标准和应具备的能力,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完全由教师负责。另外,大多数院校实践内容基本由教师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状况确定,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太多,需要学生自主设计的发散思维的实验太少。大多数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90%以上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接几根导线和对几个变量进行测定值就完成了实验任务。另外,指导书写得非常详细,学生基本仅需按照指导书的步骤做就可完成,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意识不到实践操作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对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没有做到提前准备,导致到实验室只是参与和观看其他同学进行操作,实验过程手忙脚乱,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严重,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第四,学生参与较高水平实践活动(比如教师的科研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的机会相对较少,每个学生的平均有效实验时间太短,缺乏真正系统的训练实践。

二、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学院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的建设现状,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观念、思想转变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软件和硬件同步建设为内容,通过教学计划分层落到实处,最终达到全面夯实基础,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校企合作、第二课堂等。

1.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电子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应用领域广,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而且在每门课程的内容选取方面,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与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保证理论基础,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实际应用”的原则,合理选择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用电子技术产业革新的发展速度,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本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应该及时把专业有关课程内容方面或相关知识点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最新的技术信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一门课的教学实践就能实现的。为了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直至到最后一个学期,以实践操作能力的逐步培养为线索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给予实践教学足够的课时保证。首先,设置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技能性课程,如:“Protel99se”“Multisim 仿真”“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和管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并在课时分配中对各门课程给予了明确的实践课时数量;其次,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专门的实训周,用于学生的课程设计训练;最后,在第六学期全部安排实践教学,在校内实习、或在校外实习基地定岗实习,同时进行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性综合训练,使实践教学时数达到教学总时数的40%以上,从学时上保障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实践教师队伍、教学文件、教学设施和教学反馈四要素组建而成的有机联系体,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先从明确课程负责人和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着手,制订出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和考核标准,并通过仿真软件、PPT课件和实训设备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研讨和反馈方面,将督导听课、领导听课、教学研讨和教师相互观摩等教研活动制度化,并通过师生交流会、学生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听取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实践教学安排包括两大类:一是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学院设置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训练、家电维修训练和针对职业标准的考工训练。二是设置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技能训练、单片机应用技能训练、C语言程序设计技能训练、移动通信原理技能训练、EDA应用技术技能训练、电视机原理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课程。通过训练,学生具有了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与维护能力等。要求掌握电子电路的构建、性能分析与故障排除技能,能分析与设计各种实用模拟、数字电路,较熟练地应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刷板图,能运用Proteus对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系统进行仿真。了解印刷板制作过程及一般工艺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工艺管理与技术。掌握C51、简单汇编程序开发环境(如Keil C)和开发过程,能编制具有良好设计风格的实用程序。实践中很多学生会有针对性的钻研某一专业技能训练,并能在毕业后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的适应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获取国家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3.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利用其设备和设施等现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和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学校自有的实训实验基地建设,既要注重技术开发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又要注重专业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实训室、实验室、图书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场所,应积极研究出灵活的管理方式,给学生营造优良的实践和创新环境。

学院在士兰微电子、浙大中控、东方通信、卡威电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一些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实习分为认知见习和生产实习。认知见习主要参观通信基地、嵌入式系统开发,以及相关科研与成果展览,与企业员工座谈,与企业领导对话。这类见习穿插在实训课程中间完成效果更好,例如学校利用热转印原理完成PCB板制作实训后,到相关企业现场观摩,与工程师交流,教学效果非常好。生产实习主要组织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1-2周的上岗实习,亲手生产、调试,学习实际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实习结束,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企业进行鉴定。与校内实训相比,校外实训虽然工作环境更加真实,但对于学生却更加不容易管理。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做好互动和反馈工作,定期与学生工作单位的直接上司或者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了解企业方面对学生的期许,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与渠道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三、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通过建立良好、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了现有实践教学的优势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确保实践教学部分在整个教学方案和内容占有足够的比例,加快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形成基本职业技能的步伐,为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打下厚实的基础。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培养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创新意识普遍加强,这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和技能竞赛两方面。从毕业设计图纸和学生制作的作品来看,无论是图纸质量,还是作品创新方面,比前几届学生有很大进步,并获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同。从电子设计竞赛的情况来看,其作品的创新设计理念明显加强,作品的制作水平显著提高,参与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获奖面不断加大。近几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和浙江省的电子设计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2013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荣获2个浙江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培养方法和途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创新意识普遍得到了加强。在创新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发展创造性与独立性学习品格,最终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当顺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密切关注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对现有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企业需求。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需要我们转换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提供条件,让学生毕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一专多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1]张清秋,饶贵生.强化实训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5):28-29.

[2]吴新开.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3):32-34.

[3]刘红梅.大学生创新培养研究[M].2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3.

[4]黄力,赖兆磬,葛祥友.高职嵌入式系统教学与实践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1-43.

[5]陈援峰.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3):30-32.

[6]汤光华,刘自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4):23-24.

[7]田子新,秦冲.项目教学法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0(1):31-33.

责任编辑 张军涛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徐啸涛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设计,并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将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生创新实践培养的重要依托,并优化现有实践教学的优势资源配置。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效果,对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参考价值。

高职教学现状;创新意识;实训基地;技能型人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GZYLX1213162)

G712

B

2095-6576(2014)04-0063-03

2013-07-29

徐啸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工程师,通信与信息学硕士,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移动通信、物联网等研究。(xxtzime@126.com)

猜你喜欢

实训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