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炎陵民歌的情感美
2014-01-21吴淑元
吴淑元
(湖南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株洲412007)
试论炎陵民歌的情感美
吴淑元
(湖南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株洲412007)
炎陵民歌的情感美具有四种类型,即爱国美、亲情美、爱情美、友情美。炎陵民歌情感美的特点是抒发了炎陵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各种复杂情感。炎陵人民抒发的各种复杂情感,其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真挚感人和强烈动人这两个方面。挖掘炎陵民歌中真挚感人、强烈动人的情感美,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炎陵;民歌;情感美
炎陵民歌是在“邑有圣陵”和“革命老区”两者兼顾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环境里生长发展起来的。因为“邑有圣陵”,所有炎陵人民深受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因为是革命老区,所以炎陵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精神。炎陵地处山区,地少山多,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在万恶的旧社会,人们起早贪黑,仍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加以地主恶霸的残酷剥削,搜刮盘剥,炎陵人民更是苦不堪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的现实生活,使民歌成为炎陵人民宣泄情感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口口相传、用当地方言演唱的艺术形式。解放以后,炎陵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炎陵人民面对天堂、地狱两种不同的现实生活,更是情不自禁地要将内心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恶之情要真实得表达出来,而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真实表达,也使得炎陵民歌具有了一种朴实真挚、热情奔放的情感美。这种民歌的情感美再现了炎陵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再现了炎陵人民灵魂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性灵的呐喊,是炎陵民歌审美特征中的精髓。
一、炎陵民歌情感美的类型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著名音乐美学家许自强在他的《歌词创作美学》中说:“情感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人类只要生存一天,就有喜怒哀乐,就需要情感交流,一旦情感压抑、郁积,就需要渲泄,而歌唱是抒情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人的情感愈激动、愈强烈,就愈需要借助于歌的形式。歌唱除了慰情泄欲外,还能给人以愉悦、娱乐和美感享受,这也正是人性所追求的一种本能。而且在所有娱乐方式中它最廉价,人人皆可享有之。”[1]贫穷困苦的炎陵人民就是运用这种最廉洁的娱乐方式来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而炎陵民歌的情感美也就在这种渲泄中得到了圆满的表现。炎陵民歌的情感美就在于它准确地揭示了炎陵人民对身边各种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而产生的各种情感。
(一 )爱国情
爱国情是存在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具体表现为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关怀,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对祖国事业的无比执着,对祖国人民的无比关心。这种情感能够在人民心中形成一种最可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化作一种排山倒海的巨大气势,激励着祖国各族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富强、繁荣昌盛而奋不顾身地拼搏战斗。[2]炎陵民歌就具有这样一种可贵的情感美。如《颂祖国》:“秋高气爽艳阳天,庆祝建国四十年。亿万人民齐欢唱,举国上下舞蹁跹。工农生产齐跃进,各行各业捷报传。城乡繁荣面貌新,祖国处处是乐园。改革开放政策好,国富民强日子甜。农民欢迎责任制,家家喜爱包产田。经济建设成效大,社会主义真优越。解放以后四十载,胜过历史几千年。”民歌用简洁明白的语言,歌唱了建国四十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的欢乐之情和自豪之感,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片深情。
(二 )亲情美
亲情主要指有血缘关系的亲族之情。这些亲族主要指父母祖辈、兄弟姐妹及儿女晚辈等。亲情是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基础,人类社会之所以为人类社会,就在于它存在着并相互认同这种亲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强调亲情的秩序和完美。因为亲情的完美和谐可以使人在幸福美满的情感中愉悦地生活;亲情的缺失则会使人在痛苦和仇恨的情感中迷失自我。可见亲情在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幸福起着何等巨大的作用。炎陵民歌有不少表现这种亲情的美好篇章。如《十哭父亲》中“永记父亲生前事,代代不忘父子情”的父子之情,《悼父母唱词》中对父母“一生到老勤发奋,为儿为女苦劳奔”的感激之情以及《哭姐》中的姊妹深情,无不情感浓烈,真挚动人。
(三 )爱情美
爱情是人类社会最圣洁的情感。民歌是滋润爱情美的最肥沃的土壤。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的第一首就是周南的爱情民歌《关雎》。这首民歌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这首歌把“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时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苦恼描绘得淋漓尽致,把“君子”追求到“淑女”后奏乐庆贺的喜悦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此诗一出,基本上奠定了民歌以歌唱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基调。在封建社会,幸福美满的爱情之路总是充满着曲折起伏,但无论怎样的曲折起伏,都无法扼杀青年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情。因此,在汗牛充栋的民歌海洋中,有许多优美、深情、热烈、奔放的爱情歌曲,总是飞溅着美丽的浪花。炎陵民歌也不例外,它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追求真爱的忧虑和伤痛,另一方面又抒发了人们渴求美好爱情的纯真美好的情怀和向往幸福的愿望。前者如《蒸酒莫怪酒药》:“蒸酒莫怪酒药 ,怪的糯米起了虫,断情莫怪怂老妹,实在阿哥家里穷”。民歌写出了阿哥因家穷担心娶不到老妹的忧虑,其中男子汉的宽宏大量以及对老妹的一片真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因家穷而“断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如《有情妹妹不要多》:“新打菜刀不要磨,有情妹妹不要多。有情有义恋一个,一生一世真快活。”民歌抒发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专一之情和对执着专一的爱情幸福快活的憧憬向往之愿,读后令人非常感动。
(四 )友情美
友情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古语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就充分说明了友情对人生成长历程的重要性。《诗经·小雅·伐木》中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就是写小鸟为什么鸣叫,是因为要求得知音朋友。小鸟对知音的渴望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情感十分丰富的人类呢?炎陵民歌中有不少的篇什来写这种人类的友情之美。如:《湘边队之歌》写出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人”的崇高友谊;《最后胜利属于工农兵》则写出了“官兵士兵一个样,和谐相亲为革命”的新型的官兵关系和深厚情谊;《我们都是好朋友》,则抒发了战争年代亲如兄弟姐妹的革命友谊。这种真诚的友情美,可以在彼此之间产生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鼓舞力量,并传达着一种美好的正能量,促使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二、炎陵民歌情感美的特点
《礼记·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3]不同的音乐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喜、怒、哀、乐、敬、爱”的不同情感。西方著名美学家里格尔在他的《美学》著作中也阐述了不同的特殊情感:“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4]正如黑格尔所说,炎陵民歌表现的情感美覆盖了炎陵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细密而全面,也就是说炎陵民歌正是以各种不同的音乐声音来抒发了炎陵人民所表达的各种特殊情感。这些特殊情感既有欢乐和喜悦,如《插牌分田歌》中打到土豪分到田地的喜悦之情;又有焦躁和烦恼,如《老妹变心为哪种》中阿妹变心给阿哥带来的焦躁和烦恼;既有敬畏和崇拜,如《毛主席的书我们都爱读》中对毛泽东著作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又有痛苦和悲伤,如《哭娘》中子女失去母亲后的痛苦和悲伤。既有怒火中的深仇大恨,如《暴动歌》中对土豪劣绅“一个不留情”的仇恨;又有谆谆善诱的复杂情感,如《劝郎当红军》中痴情阿妹劝阿哥舍小家为大家,踊跃当红军而又依依不舍的复杂之情。但无论是哪种情感,炎陵人民抒发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抒胸臆,即直截了当地唱出自己的所恨所爱,所思所想,无所顾忌,毫无掩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唱,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如《生生死死一条心》:“青竹根,黄竹根,哥妹情好心结心,交情交到白头老,生生死死一条心”。全诗除了首句按照民歌的惯例起兴以外,再无别的任何修饰技巧,相恋双方的情感迸发之时,就像江河决堤,汇成一句情感最真最浓的一句话:“生生死死一条心”。浓烈丰富的情感,被抒发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炎陵民歌来自饱含着丰富情感的社会生活,所以,炎陵民歌饱含着炎陵人民丰富而充沛的情感。这种丰富充沛的情感一旦被炎陵人民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就带上了浓烈的审美色彩,具有极强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感染作用。
(一 )真挚感人
真挚的情感是诗歌审美特质中最基本的特质,对于民歌尤其是这样。伪情和矫情是民歌审美特质的大敌,是致命的硬伤。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就是因为抒发了人类共有的真挚的离愁别恨之情而被后人津津乐道吗?作者张若虚一生仅留给后人两首诗,但因这一首《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真挚感人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炎陵民歌也是如此,不少作品具有真挚感人的审美特质。如《郎打官司妹坐牢》:“上了坳子高摇摇,下了坳子摘毛桃。郎摘桃来妹摘叶,郎打官司妹坐牢”。一句“郎打官司妹坐牢”,把阿妹对情郎的深情厚意描写得何等真挚感人。
(二 )强烈动人
情感的强烈指民歌所抒发的情感的力量非常大。民歌只有具有了这种强烈的情感,才具有打动人心的美学力量。如《工农革命歌》中对于军阀资本家、土豪劣绅以及帝国主义刻骨的仇恨,对于“受苦受难受压迫”的工人农民深沉的热爱,是一种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炽热的情感,唱着这首民歌,可以促使你在艰苦惨烈的战场上“不怕有流血,不怕有牺牲,向着敌人去冲锋”,并发出把“一切敌人要扫平”的豪情壮志。
炎陵民歌的情感是炎陵人民思想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炎陵人民具有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之情,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意,才使得炎陵民歌的情感具有非凡的正能量的审美价值。可以说,这种饱含社会正能量的审美价值,是炎陵民歌的灵魂。[5]挖掘炎陵民歌中这种真挚感人,强烈动人的情感美,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许自强.二歌词创作美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
[2] 唐旭君.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音乐性元素[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34-137.
[3] 阮 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527.
[4] 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5.
[5] 许 倩.浅谈音乐与思维的联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109-112.
On the Beauty of Emotions in Yanling Folk Songs
WU Shu-yua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Hunan, China)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emotional beauty in Yanling folk songs, that is, the beauty of patriotism, the beauty of parental love, the beauty of romance, and the beauty of friendship. The feature of emotional beauty in Yanling folk songs is the embodiment of a variety of complex emotions in Yanling people’s daily life whose value and function can be ref l ected on sincerity and intensity. The exploration of emotional beauty in Yanling folk songs possesses realistic and practical signif i cance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Yanling; folk songs; the beauty of emotions
J607
A
1673-9272(2014)03-0143-03
2014-03-27
湖南省社科基金规划资助项目:“炎陵民歌审美特征研究”(编号: 11YJA760008)。
吴淑元(1968-),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古典音乐研究。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