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三·三”复合教学模式探析

2014-01-21敏,唐

关键词:任课教师俱乐部竞赛

黄 敏,唐 朔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8)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三·三”复合教学模式探析

黄 敏,唐 朔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8)

分析了当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构建把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三个环节有效结合,进行初级、提高、特长三个层次的“俱乐部三·三” 复合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及优越性,并提出实施新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自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课时间、班级建制等方面给予了极为灵活的操作空间,构建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基础平台,各高校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展开了各具特色、不同程度的改革,相继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各种都是教学模式以“三自主”选课模式和俱乐部教学模式为基础下,根据实施的教学区间细化为一体制、二段式、三段式教学模式,根据上课时间的拓展“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五三”等等。新教学模式的运用实施,在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之也显现出一些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问题。如在教学条件方面:场地器材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不足,限制了选项课项目的开设;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选项课设置项目的知识性、实用性、教学时数分配等等标准的界定及任课教师专项知识技能的资格认定;在选课环节:存在学生选课动机的不合理,对教师及课程了解程度有限或是选不到理想的课程等问题;在教学环节:俱乐部模式有弱化教学,把体育课变成了体育活动组织课的现象,而“三自主选课”模式则规避了因开班人数不够而取消课程的责任;在考试与评价环节: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的滞后,[1]严重制约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弱化了《新纲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俱乐部三·三”复合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颁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2006年《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新大纲》明确指出: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目前当前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2]高校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现有的俱乐部模式基础上,把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以及教学竞赛展示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整体规划,构建“俱乐部三·三”复合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促进更多学生的实现发展目标,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有利于高校培养有健康理念、健康身体、健身习惯的健康人才。

二、“俱乐部三·三”复合教学模式的结构

(一 )释义

“俱乐部三·三”复合教学模式是指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大框架下,把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三个环节有效结合,分项目进行初级、提高、特长三个层次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锻炼习惯、竞赛展演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社会就业竞争优势,培养高校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该模式是立足于大学体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基础上,为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构建可操作平台。

(二 )课程结构

“俱乐部三·三”复合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环节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及师资条件,开设各项课程。第一学期给学生开设选项课初级课程;第二学期开设选项课初级班及提高班;第三学期开设选项课课程的初级班、提高班,条件成熟的项目增加特长班;第四学期 开设选项课初级班 、提高班及特长班。每个学期各项课程都开设初级班,便于学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学习项目,逐渐开设提高班与特长班,能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某一项目课程的平台。

在选课、排课、调整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选课:采取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每个项目的特色,教师的水平特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身体状况与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其次统一排课:在学生认可的可上课的时间范围内分班、排课;最后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再根据学生个体要求做调整。

课外辅导由任课教师承担本班级的课外辅导工作,结合自己所有任课班级的教学内容、空余时间,提交课外辅导计划,申报辅导课时间、场地、器材。部收集所有任课教师的申报计划后,为确保每位教师每次辅导课的场地器材,统一进行协调,公示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外辅导时间安排表。

教学竞赛与展示分为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可以分为班级之间的竞赛,同项目之间的竞赛,或同类项目的竞赛展示等。竞赛的形式内容以鼓励参与、表彰优异、与教学衔接为目的。班级之间与同项目之间的竞赛组织采取任课教师负责制,同类项目的竞赛展示由任课教师协助体育部组织。每个层面的竞赛活动都应设立奖,认可学生的成绩。灵动的比赛能引导学生对喜欢、实用的课程项目连贯性系统学习。

三、“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有效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课后锻炼、教学竞赛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范畴,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完成课堂教学,还要完成课后辅导的工作,同时由于教学竞赛需要把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的成效以竞赛的形式展示并与同类项目做比较,任课教师在 “比”的环境中,谁都不甘落后,就会更认真的对待这三个环节,同时在组织比赛展示的过程中,对于比赛展示的形式方法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协作,能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创新思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比赛形式。开展初级、提高、特长三个层次的学习,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促使老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由于体育课时有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体能的提高技能的熟练掌握、及健康理念的培养等不够的,“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锻炼时间,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与展示、比赛的平台,这对于渴望展现自我,追求个性发展的青年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参与选项课学习的目的得到提升、拓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二 )优化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

“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时间空间得到增加,有利于于转变传统体育课程的评价,评价以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进步程度评价相结合[3],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健身效果。

(三 )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由体育部统一排课,统筹协调辅导课的时间场地,统一规划体育竞赛的时段,能最大化利用场地资源,有效缓解目前高校场地器材不足的困难。

(四 )丰富校园体育竞赛的形式与内容,促进阳光体育的实施

体育教学竞赛,既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后锻炼的效果等进行比赛展示,还要以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为主要目的,来实现阳光体育宗旨。目前高校的体育竞赛形式和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还未建立有效衔接,“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能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入到竞赛中,淡化精英参赛的竞技体育理念,使体育竞赛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使学生的参与大大提高,能实现以竞赛促教学,促学生的自我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锻炼习惯及竞赛展演能力,形成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充实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四、实施“俱乐部三·三”复合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编写项目课程教学大纲:为了便于学生连贯、系统的课程学习,应根据师资及场地器材情况,来设立初级班、提高班、特长班,保障教学内容有分层、有衔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由课程小组依据每个项目的情况,撰写选项课课程教学大纲,是选项课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

第二,加强对选课、排课环节的工作管理。教师面对面与指导学生的选课,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为主,要杜绝老师为保障自己的课程而变相误导学生;选课排课事先设计好工作流程,注意每个环节的要求,及时准确的统计学生选择的课程项目,按时完成排课,公示新课表。

第三,给予教师、学生多种形式的奖励认可。课外辅导及组织学生竞赛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应认可教师的工作量,给予适当的报酬,同时比赛与展示的成绩,纳入到教师工作业绩中,能激励教师上好课、搞好课外辅导与竞赛活动。对待学生的课外锻炼与竞赛,应以鼓励、督促学生参与为主要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这个过程,才会收获,才会更好的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才会有体能的提高与健康状况的改善,因此只要学生参与辅导与竞赛,就要用多种形式认可学生的行为与成绩。

第四,由教师直接负责的课外辅导,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都需要更多的场地器材做保障等,这些都涉及经费开支,建议采取以学校支持为主,联系社会赞助为辅,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每个环节的实施。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习惯,[4]让学生的体育消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缓解场地器材不足等困难。

第五,竞赛的形式、内容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尽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项目都纳入竞赛范围,并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分大类比赛,分项目比赛,比赛与展示相结合,形式应灵活、机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便于实践操作。

[1] 魏 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78.

[2] 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89-92.

[3] 胡玉华,肖全红.试论阳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137-140.

[4] 黄 敏,徐 雄.湖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136-138.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bout Composite Teaching Mode that Double Three Mode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lleges

HUANG Min, TANG Shuo
(Sports Institut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8, Huna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 i ciency of teaching mode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llege, and we propose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 three process that classroom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athletic contest effectively, and divide the teaching content into three levels that the primary, the intermediate and the senior.Beside these, we expou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is new teaching mode and present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G420

A

1673-9272(2014)03-0187-03

2014-04-20

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改革研究”(编号:XJK013CTW005);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改课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三·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B04)。

黄 敏(1968-),女,湖北随州人,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健身与养生。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俱乐部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创新思维竞赛(3)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创新思维竞赛(6)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