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教学解读

2014-01-21胡平香

地理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东南亚新教材河流

胡平香

一、课标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一课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举例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选择一个教材中没有介绍过的区域,组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方式)予以交流和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人教版教材中,学完亚洲后的第一个地区即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东南亚地区无论从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从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看,都有许多共性,具有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方法基础,同时这一节也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把这一课放在前面,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地区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学习发挥引领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四部分,即“‘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与旧教材相比,第四部分名称由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改为“ 热带旅游胜地”,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人华侨遍及世界各地,东南亚最为集中,但对初一学生而言这不是重点,初一学生只要了解东南亚的华人文化,为认识东南亚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打下基础即可;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利用假期旅游,而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许能为学生的旅游规划提供指导,体现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也体现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

第一部分“‘十字路口的位置”。主要让学生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首先概括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解释其名称来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位置特点,并通过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示意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再通过活动1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一个地区的位置特点,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地区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认识东南亚的位置之后,教材重点介绍马六甲海峡作为“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示意马六甲海峡的交通位置。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耗国,近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剧增,其很大一部分是从西亚、非洲经过海上运输到国内,因此教材在活动2中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和图7.21,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第二部分“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然后重点介绍东南亚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的原因,说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共同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接着教材介绍东南亚地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并通过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明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与旧教材相比,首先新教材不再用图和活动重点介绍本区的气候类型、特征和天气过程,而是简要概括,把重点放在热带气候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特点上,但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七年级上册“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对比,让学生说出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其次,新教材的活动更富有时代性,通过“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探讨在日常消费行为中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第三部分“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材概括东南亚中南半岛三方面问题:一是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二是中南半岛河流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三是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分布特点及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教材活动1通过找出中南半岛著名的河流,判断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指出发源于我国的河流。与旧教材要求“看看这些河流的上游在什么地方”相比,新教材“指出发源于我国的河流”更突出东南亚在自然条件上与我国的渊源。教材活动1第(2)题和活动2通过找出东南亚中南半岛大城市的分布,得出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第四部分“热带旅游胜地”。教材图文并茂介绍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阅读材料“东南亚的华人文化”介绍华人与华侨的区别、东南亚华人华侨集中的原因以及华人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活动以“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距离、景观、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图表利用

本节正文配备13幅地理图像,比旧教材多1幅。其中“‘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有3幅图,新旧教材基本一致;“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部分3幅图新旧教材基本相同,但新教材删除旧教材“阅读材料”、“橡胶园”图,而“油棕园”图则移入活动中。活动题的图也变化很大,旧教材活动主题突出东南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而新教材以“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题,地理图像也完全不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部分有3幅图,比旧教材增加2幅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图,旨在突出该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热带旅游胜地” 部分只有1幅图组,共含6张小图,将旧教材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改为目前旅游热点“巴厘岛”,整幅图组更加美观。本节教材图像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教学中如恰当设问和引导,按图索骥,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活动建议

“‘十字路口的位置”安排2个活动。活动1属于知识巩固类,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加深学生对东南亚组成和地理位置的认识,实现课标的第一个目标。活动2属于知识应用类,要求学生认识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航运中以及对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既拓宽学生视野,也培养由抽象到具体、由远及近分析问题的能力。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安排以“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题的3个活动题,属于问题讨论类和知识拓展类,整个活动围绕保护野生动植物设计展开,引导学生对日常行为与环境保护进行思考,帮助认识人类的每个行为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通过此活动加深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发展观。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安排2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活动1首先让学生找出东南亚的几条大河,分析其特点;然后找出几个大城市,引导学生发现其分布规律。活动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出发,根据熟悉的沿河分布城市,分析城市沿河分布的利弊。

“热带旅游胜地”设计1道开放式活动题,安排学生收集资料,从距离、景观、语言文化等方面思考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东南亚新教材河流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活捉一只“怪怪虫 ”
河流的走向
河流
美俄聚焦东南亚
当河流遇见海
本 期 导 读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