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2014-01-20许旭娜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中职学校

许旭娜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其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入手,探讨了非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并重点论述了表扬鼓励、帮助引导、吸引渗透、瓦解分化等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非正式群体 引导策略

社会心理学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种。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结构,成员有着具体的角色规定的群体;而那些以个人感情、友谊、兴趣爱好或共同利害关系为基础结成的小群体则称为非正式群体。从中职校园分析,系、班级、团支部等可以称为正式群体,而初中同学会、网络QQ群等属于非正式群体。笔者侧重于对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功能和引导策略进行探析。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其思想行为是否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共同兴趣追求的聚合

学生中有相同兴趣爱好或共同的追求,会产生比较合得来的感觉,从而把相近年龄,甚至是不同班级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吸引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班级里几个喜欢踢足球、打篮球的同学,会在中午、放学、休息日等时间段一起踢球,打球,一起回家或就寝,逐渐形成一个群体。

(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中职生已不再是随大流的顺从心理,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要求自我表现意识,他们一方面需要在正式群体里展示自身的才能和价值,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一些学生在潜意识里有些悲观,他们需要在非正式群体中寻求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有一些学生专注于组建学生社团,发展个性爱好,发挥自己的专长。也有学生沉湎于网络QQ群的交流,担任群主,热衷于“开心农场”,沉湎于网络游戏的级别提升。

(三)处境相似与情感转移促成

中职学校重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在一起实习或勤工俭学,喜欢学技术、学业务、肯钻研的同学,会一起讨论问题,解决实习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难题,在完成规定学业任务后,就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而对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较重的学生来说,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批评,心里压力很大,有苦无处诉。于是他们就会与处境相似的学生在一起,从事其他活动,寻求解脱实现心理平衡,从而向外界寻求保护、安慰,逐渐发展与社会上的人形成非正式群体。在现实中,好生与好生,差生与差生就很容易结成各自的团体,其实就是感情转移的结果。

(四)性格相似或互补的聚集

部分学生是由于性格相似,脾气相投,比较容易聚集在一起。这些现象从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他们都有愿望参与集体,心理上得到归属和安全的感觉。所以我们经常发现班级里喜静、少语、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容易在一起;而活泼、好动、性格外向的同学也经常聚在一起。当然,脾气暴躁的人愿意与性格温和的人相处;独立性较强的人愿意和依赖性较强的人在一起。

二、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双重作用,因此要辩证地分析评价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积极方面看它具有以下功能:

(一)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为学生提供社交平台

中职学校处在发展的特殊时期,有的新建学校正处在基本建设时期,远离市区,一到下班时间,教师大多返回市区,师生交流相对比较少,其次由于新建学校的主流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学校服务设施也比较缺乏,学生正式群体的活动相对比较少。而大多数非正式群体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中职学生需要通过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去满足其个性发展、满足情感交流等需要。同时,学生的各种社会和心理需要特征是千差万别的,任何完善的学生正式群体或组织集体,都是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非正式群体则能起到有效的调节和补充作用,多方面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从而弥补学校正式群体活动整齐划一的不足。

(二)融洽校生和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

在中职学校校园生活中,难免出现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师生关系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妨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网络时代,这种问题更加复杂,如学校的“贴吧”、“博客”、“学生网络论坛”等出现的一些负面消息影响校生关系、师生关系。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单靠正式组织,通过正规渠道去处理,或者在技术上存在难度,或者学生有顾虑,或者本来就有逆反心理,效果不一定好,有时还可能激化矛盾,而如果通过非正式群体这条路径去做,主动参与,寻找与网络非正式群体的沟通渠道,化解矛盾,效果可能更好,从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关系。

(三)协助正式群体目标实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正式群体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内部组织成员的集体力量,而非正式群体的行动相对具有一致性,如果利用得好,就有助于完成学校各个活动目标。非正式群体参与、组织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学生通过参加多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和合作能力,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些自发组织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非正式群体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这一点看,非正式群体不仅能化解学校正式组织实现其目标的阻力,而且还可以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突击力量。

当然,在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有些非正式群体的学生,对学校、班级的一系列活动缺乏热情,反应冷淡,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甚至有自暴自弃、敌对情绪,干扰、破坏班级、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有的甚至形成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endprint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和功能。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那些非正式群体学生的类型和特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努力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三、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笔者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做法,具体如下:

(一)表扬鼓励

对各种非正式群体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学校应及时用各种方式进行鼓励,必要时给予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他们继续搞好各种有益的活动。这种做法既能使群体成员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心理需要,又能为班级、学校、社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如作为地方性中职学校,尽管面向全市招生,但本岛外的学生毕竟只占少数,因此一些外岛学生容易被边缘化,要尽一切可能给他们创造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在活动中找回自信,争做校园的主人。如通过举行校园海岛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把小岛来的同学凝聚起来,展示海岛文化,展示本岛外学生的风采。所以,学校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对非正式群体进行引导,如只在“管”字上做文章,是万万行不通的。尤其是要及时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提高他们在校园中的形象和地位,使其重新燃起自尊火焰,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找回自我。

(二)帮助引导

对一些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从活动的内容、方式、措施甚至是物质方面给予帮助,使其不断进步,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组织非正式性、结构的松散性、行为一致性、活动的自主性和成员的广泛性等特点,对他们的行动,如果调动得好,可以成为一股积极的力量,实现学校正式群体目标。因此,正确地对待和引导他们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如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非正式群体存在着一些事实上的核心人员,如“吧主”、“群主”、“贴主”,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往往享有一定的威望,因此学校要采取尽可能多的办法去帮助他们,逐步削弱其消极的一面。对一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要通过多种渠道、方法、途径进行引导、辅导,使其逐步走上积极的发展轨道。团组织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非正式群体的工作中,引导学生成立学生社团,配备好合适的社团导师,抓好社团的资格审查、章程审定、活动考核、年终评比等工作,监督他们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这样就可以加强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功能。

(三)吸引渗透

中职学校要积极加强正式群体的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吸引力,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吸引非正式群体成员参加正式群体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对非正式群体中比较优秀、先进,活动能力强的成员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让他们去帮助其他非正式群体成员,提高认识,共同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在网络环境下也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中自我管理、社会交往的能力,主动渗透校园“贴吧”、“BBS”等非正式群体,确立他们在校园网络交往中的核心地位。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社会实践和实训环节,把课堂教学与兴趣小组结合起来,把非正式群体活动同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如“淘宝”创业、校园创业等同电子商务课程、创业与就业指导选修课程等结合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一些以共同兴趣爱好凝聚起来的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如喜欢计算机软件、喜欢某种技术发明,要积极引导他们以团队的名义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推广项目的申报,提高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层次。

(四)瓦解分化

对那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特别是对立型和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员,要通过其家庭、班级、学校甚至是社会的力量,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该群体的危害性,进行逐个教育分化,促使群体成员瓦解分化该群体。中职学校要构建破坏型非正式群体的预警体系,消除群体性事件。

总之,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或消失的,它的积极、消极作用也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分析其成因和特征,研究相应的策略,充分尊重、充分关爱,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存国.中职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文教资料,2009(8)

[2]徐燮炯.试论中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考试周刊,2010(16)

[3]涂德祥.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中职学校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警惕微信舆论场中的“舆论暗潮”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